第3章 山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章 山村

 

孟欢的车开的很稳,即便全都是盘旋的山路,多少有些颠簸,我也没有任何不适。或许他考虑到我以前没有经历过这些山路,刻意没有开空调,而是开车窗,山风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灌满车厢,驱散了午后的闷热,也让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显得不那么枯燥。

突然有一股很重的腥味,像是一根木刺一样,裹挟着浓烈的水气,灌进了车里,重重的给我的嗅觉一击。我抽抽鼻子问孟欢:“请问孟老师,这边是有什么湖或者养鱼场吗?”

他很惊讶的样子:“你鼻子很灵啊,马上过了这个弯道你就知道了。”

我伸着脖子,随着车在一个弯道漂亮一转,一个非常充满生命力的,盘绕在许多山峦里的湖呈现在我面前。今天天气很好,我甚至能感受阳光从水面活跃的跳动,像细碎的金屑蹦进我的眼睛里。

“这里居然有这么大一个湖哦?我有些惊喜的问他。

“不是,”他盯着前面的路,游刃有余的加减速:“这是个水库,建了快20年了。”

“怪不得,”我看了看他,又把头伸出窗外,仔细看看这个水库:湖水幽深,边缘犬牙交错,确实像是嵌在山体里的,:“我说呢,这个湖怎么感觉好像是从很多山里面长出来一样。”

孟欢笑了笑:“这个水库现在有很多龙洞的人在上面搭了筏子,在上面养鱼。他们都是当年建水库的时候,把自家房子和土地退让出来的人,挺不容易的。”

这段历史我没有任何的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接话去评价这份沉甸甸的付出,,于是就点点头当做认可:“那到这个水库了是不是龙洞就快到了?”

“其实这里就己经是龙洞了,”孟欢很耐心的为我解释:“这里建水库之前,是一个挺大的村子,整个就叫做龙洞。后来水库蓄水了,一部分人搬走了,还有一部分人在地势高的地方安定下来。新村子还是叫龙洞,而这个水库也叫龙洞水库。”

我心里暗自感叹,这个地方的人果然都很淳朴,口号里的“舍小家为大家”,此刻以如此具体的方式呈现在眼前,带着泥土和湖水的真实感。。我虽然不喜欢摇大旗,但这种很口号性的行为真正展示在眼前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为其动容。

“嘿,他们村支书倒是动作快,”孟欢碰了碰我,示意我看前面:“我早上才打电话通知,现在就在村口上等着了。”

我抬头,一个有些驼背的中年男人,满脸堆笑的站在村口的简易路牌下,目光炯炯的盯着我们的车。那块路牌明确的写着“龙洞”两个字,看来这是进村的路口。

孟欢靠边停下,那个村支书十分热情的迎了上来,一把握住孟欢的手用力的摇,极尽亲热的说道:“孟记者欢迎欢迎,上次没好好招待这次补上!”

不愧是混到村支书位置的人,待人接物无可指摘,我心里暗暗想。

说完,他转头看向我,也亲热的握住我的手,憋着一口当地腔的普通话:“这位就是省城来的记者同志吧,我叫邱国斌,远道而来欢迎欢迎!”

他的手并不粗糙,没有我意想中农村人的老茧,但是力气确实很大。我有些尴尬的抽出手,从包里拿了一张我的名片递给他,客气到:“邱支书太客气了,倒是我来打扰,还请见谅。这是我的名片,请您惠存。”

他眯起眼睛,把名片拿远了些看,“姚项雨。”他嘟囔着读着名片上的字,看来他是个典型的老花眼。

他小心的把名片塞进胸前的口袋,拍了两下,笑容更深:“我们这个小地方出息了,省城的记者都来了!”

我一时语塞,面对这种老油条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应付周旋,只好求助的看了一眼孟欢。

他会意,笑着接过话茬:“上次我们来采访,省城的很多人都知道了。这次省城的记者来,就是为了让你们这里的事情被更多人晓得,搞清楚你们说的蟒蛇从哪里来!”

邱支书满脸笑容不减,但见他急促的深吸了一口气,旋即又热情且客气的说:“二位过来估计也累了,我家里准备了点饭菜,咱们先吃吃饱了,采访的事,不着急,慢慢来!”

我跟孟欢都基本是踩着中午的点出来,我就随便在酒店附近垫吧了两口,估计他也是随便在单位吃了点,当下也的确是饿了,听邱支书这么一说,也都没客气,邀请了他上车,跟着他的指引往他家里开去。

或许是搬了地址,龙洞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有许多人户都挨在一起,是阡陌纵横的样子。反而是一条石子路,像条灰白的带子,在盘绕在一些矮矮的山头之间,许多人户分散在山里的树林里,疏落而安静。

平心而论,这个村子的建设并不像我想的那般炊烟袅袅、屋舍毗邻、交通发达,而对不怎么去农村的我来说,是有些失望的。

邱支书一首在找话说,可我跟孟欢都有些累,加之进村的路很烂,不停地颠簸也让我们有些晕,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着。许是觉得没意思,没过一会儿邱支书也安静了下来。

车子在剧烈的颠簸中前行。我望着窗外掠过的山野,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邱支书,那口井……是在这边吗?”

邱支书仍旧是满分的笑容,很柔和的说:“那个井在另一个方向,要走路去,这边是看不到的。姚记者别着急,吃了饭我带你过去。”

邱支书的老婆是个很典型的农村妇女,很热情,看着他家干净的院子和清爽的屋内摆设,就知道这是一个很贤惠能干的人。自然,她也烧的一手好菜,满满一桌农家菜摆在她家堂屋里,一看就是精心准备过的。

农村土灶烧出来的柴火饭,带着原始的醇香,我跟孟欢基本没有客气,埋头大吃。“两位记者同志别光吃饭,喝点酒吗?我们这里的苞谷酒,很香!”邱支书的老婆从厨房拿了一壶酒,热情的招呼。

“不了不了!”孟欢嘴里的腊肉还没吞下去:“我们下午要办事,我还开了车不能喝酒,嫂子别客气了!”

邱支书的老婆看了邱支书一眼,见他也是摇摇头,就没有继续劝,笑了笑转头进了厨房。

正吃着,屋外突然有个年轻洪亮的男声:“邱伯伯在屋头不?”

邱支书没有动,转头冲着屋外喊了一声:“进来!”

一个晒得黑黑的,估摸跟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背着一个湿漉漉的竹背篓走了进来,见屋里有生人,显得有些局促:“邱伯伯屋里有客嗦。我来送点鱼,这是我今天在水库头捞的鱼,伯伯晚上下酒吃。”

旋即他放下背篓,丝毫不拖泥带水的准备转身出去。

“阿猛不慌!”邱支书叫住了他:,指着我道:“这是省城来的姚记者,跟孟记者一起来做采访,你下午没什么事情的话陪我一起带他们去那边看看。坡坡坎坎的,我这把老骨头有点吃力,你还可以带哈他们。”

“阿猛来喝点水”,邱支书的老婆端了一巨大的陶瓷缸,上面有着明显的陈年茶垢,缸里的茶水冒着一点热气。

她把茶缸递给阿猛后,温柔的笑着说:“你伯伯脚不好,你就陪着他一起去嘛!”

阿猛有些黝黑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他平静的接过水,目光在我和孟欢身上飞快地扫了一圈,点了点头。

孟欢比我大方,也比我会社交,他率先站了起来,伸出手说:“你好啊,我叫孟欢,这位是姚项雨记者,请问小兄弟怎么称呼?”

阿猛似乎对握手这种正式礼节有点意外,迟疑了一下才伸出自己沾着些水渍和泥星的手,声音不大却很清晰地说:“我叫董龙猛。”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ii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