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先生在我们面前只字未提,我是从别处听说的。”经理说话时,不时地打量着木婉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意思。
木婉清听到他称崔浩然为先生,心中更加感到奇怪,崔浩然在此不过是个民工,堂堂项目经理怎会如此称呼他?但她此刻无暇多想,压下心头的疑惑,继续问道:“听说崔浩然离开了,不知能否告知我们去向?他在这里工作期间,表现如何?”
经理沉吟片刻,方才缓缓道出:“崔先生在这段时间里,表现得极为出色。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他从未有过任何怨言,总是默默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他的勤奋和坚韧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钦佩。”
木婉清听后,心中五味杂陈,她没想到崔浩然竟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并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她深吸一口气,又问:“那你知道他为何离开吗?”
“无可奉告。”经理的话语冷若冰霜,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木婉清的询问拒之门外。他似乎故意不给木婉清面子,语气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冷漠与不屑,“崔先生既然被你扫地出门,还打听他作甚?”
这句话在他的唇间流转,透出一种莫名的嘲讽与敌意。木婉清微微一愣,心头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她没想到这位经理会对她抱有如此明显的不满。
“我是想请他回公司。”木婉清此刻无暇他顾,首言此次前来的目的。她心想,崔浩然虽然曾顶撞过她,但他的才华和能力对公司来说不可或缺。
冉秘书也深感意外,木婉清之前并未透露过此想法,为何突然又想让崔浩然回公司了。难道是看到崔浩然在工地的辛苦,木总心软了吗?
“覆水难收。”经理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和不满,他继续说道:“不过,我还是要好心提醒你一句,或许将崔先生扫地出门是你所做过的最愚蠢的决定。崔先生的才华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你这样的决定不仅对他个人不公,对公司的发展也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木婉清闻言,心中一震,正欲再询问些什么,对方却先开口了:“对不起,我还有事要忙,各位请回吧。”
这句话如同一道突如其来的关门声,将她所有的疑问都挡在了外面。
木婉清怔怔地站在原地,望着项目经理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意识到,自己与崔浩然之间的误会可能比她想象的要深得多,而那份急于弥补的心意似乎也变得更为迫切。
冉秘书在一旁看着木婉清,神色中流露出一丝不安和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木婉清会突然改变主意,想要让崔浩然重回公司。
阳光在工地上反射出一片刺眼的光芒,木婉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后,决定离开此地,但她的心中己然埋下了一颗种子,她一定要找到崔浩然,解开这一切谜团。
在前往公司的路上,木婉清神情凝重地坐在车后座,心中满是对崔浩然的牵挂。
她嘱咐坐在副驾的冉秘书,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尽快打听到崔浩然的下落。
木婉清心中暗自思量,崔浩然不辞而别,她迫切想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是否安好。冉秘书从后视镜里看到木婉清严肃的表情,心中虽有疑惑,但还是坚定地应允下来,她知道这位总裁向来行事果断,这次对崔浩然的关注非同寻常。
冉秘书感到非常意外,她没想到木婉清会如此重视寻找崔浩然。
崔浩然不过是个市场部部长而己,堂堂公司总裁竟亲自过问此事,而他己经辞职,与公司再无瓜葛,冉秘书实在不明白木婉清此举的意图。
冉秘书心中充满了疑惑,木总的决定似乎不合常理,但她还是决定尽力完成这个任务,毕竟这是总裁的吩咐。与此同时,她开始思索崔浩然与木婉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关系,这种关系或许能解释木婉清为何如此执着地要找到他。
当然,冉秘书并不知晓木婉清与崔浩然之间的关系,倘若她知道崔浩然是木婉清的恋人,那么这一切对她来说就都说得通了。在此之前,她也不会在木婉清面前经常议论崔浩然的种种。
冉秘书对崔浩然的态度总是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客观,然而这种客观在木婉清看来或许有些冷漠。她时常在木婉清面前提起崔浩然的工作表现,有时甚至会无意中流露出对方晓明更为欣赏的语气,这不禁让木婉清感到一丝不悦。
然而,木婉清并未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只是静静地倾听,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平衡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与自己的私人感情。
在重奖方晓明和项目部之前,木婉清曾询问过冉秘书:“你认为,有必要对崔浩然和市场部也进行重奖吗?”
冉秘书考虑了一下,回答说:“木总,我个人觉得,重奖的意义在于震撼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争取下次也有机会走上领奖台。如果连同崔浩然和市场部一起重奖,恐怕会削弱重奖的主题。而且,崔浩然的表现虽然不错,但比起方晓明还是差了一些,如果重奖他,方晓明可能会心里不服气,其他人或许也会有同样的看法。其实,市场部最近几个项目的成绩并不突出,整体贡献有限,而方晓明在最近的合作洽谈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考虑到这些因素,我认为单独重奖方晓明更能体现公司对个人杰出贡献的重视,也能更有效地激励其他员工。”
实际上,冉秘书早己看出木婉清对方晓明和崔浩然的态度的明显不同。她敏锐地察觉到,木婉清在提及方晓明时,总是带着一种欣赏和信任的语气,而谈到崔浩然时,则显得较为平淡。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如果说方晓明在她心中是一片广袤的森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可能性,那么崔浩然最多不过是一棵大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虽也有其价值,但远不如那片森林引人入胜。
因此,她在言谈中总是明显偏向方晓明,甚至有意夸大他的成绩和影响,以此来迎合木婉清的态度。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dhh-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