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幽灵之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 幽灵之触

 

---

狼巢核心实验室的寂静,沉重得如同凝固的铅汞。巨大的光屏上,最后一次失败的模型崩溃画面如同凝固的伤口,刺目的红光无声地嘲笑着三维认知的边界。超算矩阵低沉的嗡鸣是唯一的背景音,带着过载后的疲惫。空气里弥漫着高能运算后的焦灼气息和冰冷的挫败感,几乎令人窒息。

林薇站在控制台前,指尖悬在冰冷的虚拟键盘上方,镜片后的目光凝固在满屏的红色警告上,脸色苍白如纸。唐雪蜷缩在角落的高脚椅上,下巴搁着膝盖,琥珀色的眼眸失焦地望着那片刺目的红,往日跳脱的炫紫色发丝都显得黯淡无光。苏晴靠墙而立,通脉巅峰的感知让她比其他人更清晰地“触摸”到空间中残留的、因模型崩溃而产生的细微能量涟漪和规则层面的紊乱余波,如同无形的蛛网缠绕心神,带来难以言喻的压抑。她沉静的目光,紧紧锁定着中央那个如同礁石般的身影。

周燃没有动。

他依旧矗立在巨大的光屏前,背影挺拔如枪,仿佛要将那宣告“逻辑无法自洽”、“缺乏关键维度/规则样板”的冰冷红光烙印进灵魂深处。伏羲关于“维度牢笼”的比喻——“三维玻璃箱中的蚂蚁”——如同冰冷的枷锁,紧紧箍住了他引以为傲的理性思维。

“意志……心念……书写规则……”

师父龙傲那近乎咆哮的教导,在他混乱的脑海中猛然炸响,盖过了伏羲冰冷的电子音。这声音如同划破混沌的惊雷,瞬间劈开了那名为“维度”的绝望迷雾!

“幽灵粒子跟我们的灵魂,意念,是不是有关系呢?”他之前那近乎梦呓的疑问,此刻被赋予了雷霆万钧的重量。

“按照你这样说,那么跟幽灵粒子最像的,应该就是中微子——幽灵粒子了!”这个念头如同闪电,瞬间照亮了他认知的黑暗深渊!

“伏羲!”周燃的声音陡然响起,沙哑却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锐利,瞬间刺破了实验室的死寂,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我在,教授。”电子音回应。

“调出所有关于‘幽灵粒子’——特别是其‘双态性’理论——的研究档案!最高优先级!重点检索林婕博士2027年‘大亚湾量子意识突破’事件、欧文·克莱斯特2035年‘幽灵粒子中微子捕获’事件的所有原始数据、观测记录、理论推测!尤其是任何涉及意识活动与幽灵粒子关联性的证据!加载所有相关理论模型!验证人脑是否可以吸收同化中微子。”周燃的指令如同出鞘的利剑,精准而决绝。

“指令确认。数据库检索中……最高密级档案‘大亚湾量子意识突破(2027)’、‘创世模块-幽灵粒子捕获(2035)’解密并加载……关联性分析启动……加载幽灵粒子双态性理论框架……”伏羲的声音带着运算负荷的沉重感。光屏上刺目的红色模型瞬间被清空,取而代之的是瀑布般刷新的、带着绝密印章的数据流、模糊的观测影像碎片,以及清晰的理论图文:

---

幽灵粒子双态性理论框架加载:

人类意志:人脑由约 860亿个神经元通过数万亿突触连接成动态网络。意识可能源于神经元集群的同步电化学活动(如γ波段脑电振荡)。关键脑区:前额叶皮层(决策)、丘脑(信息中转)、顶叶(空间感知)等协同工作。

人脑产生的意识本质是电化学活动,经过数据初步分析,“意识态中微子”,有可能与幽灵粒子态中微子同源。

关键突破(理论):通过“量子共振”强行将幽灵粒子中微子意识态仿照人脑中微子意识态进行振荡(需极高能级跃迁),当其达震荡到与人脑一致、同频的波段,即可暂时改变幽灵粒子的局部网络,有可能将改变后后的幽灵粒子形成粒子流,然后脑区的神经元可以将粒子流同化、吸收,成为自身的粒子流!

幽灵粒子显形(理论具象化):被捕获的幽灵粒子在湮灭子真空腔内,经过量子共振,应呈现为粒子流。

粒子吸收(理论具象化):被共振后达到与人脑一致频段时,宏观表现为银河旋涡状中微子粒子流,被使用者脑部自动吸收。

反噬效果(理论具象化):若意志不足或操作失误,使用者身体部位将逐渐透明化,内部可见中微子网络脉动侵蚀,如同血管蔓延,最终导致量子僵化(躯体变成静止的原子晶格)。

吸收条件(理论瓶颈):

1.神经接口:需植入“中微子共振仪”(颅骨内嵌超导纳米线圈阵列),将脑电波频率/强度提升至102? Hz量级(突破量子退相干极限),才能激发意识态粒子并引导共振。

2.能量代价:每吸收/改写1克幽灵粒子态粒子,需消耗相当于一座大型核电站年发电量的纯粹能量(用于维持量子隧穿效应及粒子操控)。

3.意志约束:使用者意志力(精神力)必须强大到足以驾驭幽灵粒子的“编码”,否则将被同化反噬。

---

林薇镜片后的眼睛猛地睁大,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辅助伏羲高速筛选关键数据。“教授!您将师父的‘心念书写’与幽灵粒子的‘意识共振干涉’联系起来了?意识粒子流是‘笔’,幽灵粒子网是‘纸墨’?”她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正是如此!”周燃的声音斩钉截铁,深邃的眼眸燃烧着疯狂的光芒,他指着光屏上林婕记录的濒死者脑部异常中微子流,“看!意识消散伴随意识粒子流逸散!这就是灵魂的物质痕迹!”他又指向欧文捕获的引力幽灵粒子簇模拟图,“这就是构成规则的‘砖石’!伏羲,整合所有数据,构建新模型——‘幽灵之触’!”

周燃目光如炬,穿透实验室冰冷的空气:

“模型核心:模拟‘意识态中微子集群’(以我九炼归真后的精神意志波动参数为基准)通过‘量子共振’(频率、能级跃迁参数未知,需假设)与目标‘幽灵粒子态中微子网络’(以重力幽灵粒子簇为初期目标)进行同步振荡,进而模拟其对幽灵粒子网络的‘干涉’与‘编码改写’过程!跳过所有基于三维定律的推演,首接模拟两种幽灵粒子集群在量子层面的相互作用!”

“指令确认!模型‘幽灵之触’构建中……导入教授精神力场全频段高精度波动数据(作为意识粒子流模拟源)……导入重力幽灵粒子簇己知结构及编码参数(基于2035捕获数据)……建立‘量子共振通道’理论框架(参数:频率?强度?能级跃迁阈值?需大量假设)……建立‘干涉-编码改写’算法逻辑……”伏羲的运算声浪陡然提升,实验室灯光剧烈闪烁。巨大光屏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动态模型开始艰难构建:

左侧,一团不断变幻、模拟周燃意志的蓝色意识粒子流。

右侧,一片由复杂节点构成、代表重力幽灵粒子的金色幽灵粒子网。

中间,一条由无数闪烁问号和假设参数构成的、极不稳定的“共振通道”正在尝试虚拟连接。

“苏晴!持续感知我精神力外溢波动!林薇,监控伏羲模型运算稳定性!唐雪,准备模型失败冲击预案!”周燃低吼,闭上双眼,将心神沉入精神核心,全力模拟着“凝聚意识粒子流”的状态。

光屏上,左侧的蓝色粒子云在周燃意志加持下变得明亮、凝聚。右侧的金色幽灵粒子网似乎感应到“同类”的模拟存在,开始出现理论上的扰动。但中间的“共振通道”闪烁不定,匹配度在低水平徘徊(30%-50%),模型核心区域闪烁着代表不稳定和未知的橙色光芒。

“不行!共振频率无法锁定!能级跃迁阈值未知!干涉算法缺乏基础逻辑支撑!模型濒临崩溃!”林薇的声音带着焦急,“我们缺少最关键的‘共振密钥’!这就像知道锁孔在哪,但没有钥匙的形状!”

就在模型即将再次被红色警告淹没的刹那!

嗡——!

周燃贴身佩戴的青白石,再次爆发出强烈的悸动!这一次,没有能量外泄,只有一股纯粹而浩瀚的“信息流”瞬间涌入周燃的识海!

这并非具体的“钥匙”,而是一幅描绘“共振和谐状态”的抽象“蓝图”!一种关于如何调整自身意识粒子流的频率、相位、凝聚度,使之能与目标幽灵粒子网产生“完美共鸣”的指引!如同给迷航者指出了星图的大致方向,而非精确坐标。

周燃如醍醐灌顶!他毫不犹豫地将这“蓝图”的意境融入自己模拟的“意识粒子流”模型参数!

“伏羲!更新意识粒子流参数!导入‘蓝图’意象!重新校准共振通道!”周燃在心中呐喊。

光屏上,左侧的蓝色粒子云形态骤然发生玄妙变化,光芒内敛而深邃,其波动频率与结构开始以一种无法用现有公式描述、却隐隐符合“蓝图”的方式自行调整!它与右侧金色粒子网之间那条闪烁不定的“共振通道”,瞬间稳定下来,光芒由橙转绿,变得凝实、通透!伏羲的提示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顺畅感”:

“意识粒子流参数更新完成……‘蓝图’意象融入成功……共振通道稳定性突破临界值!匹配度……99.998%!理论通道建立成功!”

“干涉算法启动!模拟重力幽灵粒子网局部编码改写……”伏羲的运算达到巅峰。

光屏上,代表意识粒子流的蓝色光团,沿着稳定的绿色通道,“触及”了金色幽灵粒子网的一角。紧接着,被“触及”的那一小片金色网络节点,其复杂的编码结构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覆盖”、“改写”!代表局部重力常数的编码参数,在模型中**被强行置零**!

“模拟完成!局部重力规则改写……成功!”伏羲的电子音带着一种模拟运算圆满完成的清晰逻辑,“模型核心验证通过!‘幽灵之触’理论模型构建成功!基于现有幽灵粒子双态性理论及导入的‘蓝图’指引,在模拟环境中实现了‘意识粒子流’通过‘量子共振’对‘幽灵粒子网’的局部干涉与编码改写!改写目标:重力归零。持续时间:理论无限(未模拟能耗及反噬)。范围:理论可调(受意识粒子流强度及共振仪功率限制)。”

实验室陷入了另一种震撼的寂静。没有飘起的工具盒,没有失重的头发。但光屏上那璀璨的绿色成功标识,以及伏羲清晰无误的宣告,比任何物理现象都更具冲击力!

“成……成功了?在……在理论上?”唐雪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泪水再次涌出,这次是纯粹的、震撼的喜悦。

林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但镜片后的目光更加灼热。

她飞快地操作着,将成功的模型数据加密保存。

“是的,唐雪!理论模型构建成功了!我们找到了钥匙孔的形状,甚至…拿到了一张模糊的藏宝图!”

她看向周燃,眼中充满了对那“蓝图”来源的深深探究,“教授,这‘蓝图’……”

苏晴缓缓点头,她虽不懂复杂模型,但能感受到周燃在融入“蓝图”时,其精神波动与空间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隐晦的和谐共鸣。这共鸣,印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周燃站在原地,感受着胸前青白石渐渐平复的温润,以及脑海中那幅玄奥的“共振蓝图”。他的脸上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勘破迷雾后的深邃平静,如同星空本身。

“幽灵粒子……”他低声自语,指尖仿佛在虚空中勾勒着那无形的粒子流,“意识为笔,幽灵粒子为墨,共振为桥……理论之钥,己握在手中。”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激动不己的同伴,最终落在光屏上那成功的模型上,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却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冰冷的现实:

“伏羲,最高优先级任务:”

“1.深度分析‘幽灵之触’模型,量化理论能耗(匹配核电站年发电量级)、推算‘中微子共振仪’所需的最低技术参数(频率、功率、材料)及植入风险。”

“2.基于‘蓝图’指引,逆向推导更普适的‘意识-幽灵粒子’共振调谐公式。”

“3.建立反噬模型:模拟意志不足时,‘幽灵粒子反同化’导致‘量子僵化’的进程。”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另外,启动最高级信息屏蔽。理论虽成,但将其变为现实,我们缺少最关键的‘锁匠’——能制造‘中微子共振仪’的技术,以及支撑其运行的、近乎无限的能量源。”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刚才的模型构建,尤其是‘蓝图’的融入……很可能在幽灵粒子层面引起了细微的涟漪。”

科学破壁的第一道门,在理论的层面被推开了一条缝隙。门后并非坦途,而是更加险峻的技术绝壁与汹涌的暗流。幽灵之触,己在思维的国度,触碰到了法则的琴弦。而将这触碰化为现实的乐章,需要跨越的,是凡人难以想象的鸿沟。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agch-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