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故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二章 故意

 

庞氏听这样的话,耳朵已经听出了茧子来。

李氏脸上微微的有点变了,不过她还是笑着,心里却想着庞氏这样无非是嫉妒。

当年李家鼎盛的时候,先帝都说过李家的规矩是极好的,如今不过是见李家暂时的败落,便要不顾往日的情分过来踩上一脚。

风水轮流转,且看以后到底是谁笑到最后。

“母亲说得是,四妹妹初来我院子里,定然是要好好教导的,毕竟如今父亲跟母亲只剩四妹妹一个女儿在膝下孝顺了。”

庞氏被李氏的话恶心到了,什么女儿,吴氏那个贱人生的是女儿?

照着规矩这个孩子……庞氏别过眼去,不想提及这个事,简直就是脏了她的嘴。

谢凝看着庞氏的神情,见着她厌恶的眼神,猜测庞氏不喜欢的是李氏还是四姑娘,或者是她们都不喜欢。

庞氏这个人太过反差,谢凝也只能慢慢的观察,希望自己没有错过庞氏的一点一滴的神情。

另外几个人,也都不说话,她们在这个时候,就是哑巴。

陈氏更别开脸,不敢往李氏那里看,她现在还要在李氏手里讨生活,真是不敢看这样的场面,她都想要挖一个地洞,赶紧的钻进去,跑回自己的院子里去躲着。

李氏不是什么大方的人,这样被庞氏甩脸子,等会若是逮着她们,肯定是要一顿阴阳怪气的。

“那你好好教导,争取再教导出一个名满京城的,名门淑女来。”到时候看定安侯能不能容得下李氏。

李氏没想到这一回庞氏不仅没有生气,还说了一句好话,这简直出乎她的意料。庞氏为什么不生气了,她最讨厌的不就是吴氏跟四姑娘了。

若是说别的主母讨厌庶子,那庞氏跟她们相反,她以前对这些庶子跟姨娘都不错,唯独这个吴氏。

李氏以前认为是因为侯爷最宠爱这个吴姨娘,现在看庞氏,只觉得哪里怪怪的。

陈氏几个人也不说话,全部都当木头桩子,她们听着这个话,也觉得别扭,难不成侯夫人一下就转了性子。

谢凝对这样的话,一向是只听不说的,反正她的观察来看,庞氏跟李氏之间已经是积怨已深。

李氏笑着道:“是,儿媳一定听母亲的,好好教导四妹妹规矩。”本来想将这个事推到谢凝的身上,没想到最后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她看谢凝脸上带着笑,只觉是在嘲讽她。

当然李氏的感觉是没有错的,谢凝真的是在嘲讽她,这样的事肯定要当面做,才能有感觉,要不背后庆祝,还是少了一点乐趣的。

庞氏看得分明,只觉得谢凝是个藏不住事的,但好在这心底不是个歪的。

“好了,你们都还忙着,回去吧。”庞氏挥挥手,又对着谢凝道:“阿凝,你留下。”她等会还有事要跟谢凝说。

李氏看庞氏真的是将谢凝当作自己的亲女儿一样,想着自己刚刚嫁进来的时候,庞氏那一年给她立的规矩,心里越发的不平衡。

等着李氏她们走了之后,庞氏拉着谢凝的手,往一边的小花厅去,“我听说你学了插花,我这里有一些花枝,你给我也插几瓶,放在屋里换个眼睛。”

她听说谢凝跟着姑姑又学了这插花,每日一个时辰的,说是谢凝在这上面也有些见地。

这样说来,谢凝的脑子不错。

谢凝笑着就应下了,她这个插花,也不过是半吊子,上回出门之后,看那个杜娘子的花店,她想起来,自己以前大学的时候,在一家花艺店打过一年的工,会一些基础的插花。

庞氏在旁边坐着,看着谢凝专注的插花,说:“你大嫂那边,你若是没事,就不要去。”

谢凝点头,“我知道了母亲。”这样说来,李氏那里真的不好了。

庞氏见谢凝听话,也不多问什么,便说道:“你大嫂跟你不一样的,她一向是个精明的,你去多了,保不齐她要忽悠你做什么。”她又怕自己不说,谢凝又被李氏给骗了。

谢凝看起来,有点脑子,可是也不是很聪明的样子,听万妈妈说,谢凝在自己的院子里,脾气也是这样的直接,跟六郎相处的时候,也是这样温温柔柔的,说什么都不生气。

“母亲,大嫂她……?”谢凝故意欲言又止的,她微微抬眸看庞氏,又不好意思的红了脸,觉得背后说人坏话一样,有些羞愧。

庞氏看她这样,知道年轻的姑娘,没有经过事,说两句就觉得自己犯了什么大罪一样。

她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定安侯那个老鬼说几句,她就觉得是自己做错了,现在想起来,真想给他几个巴掌。

“你大嫂原是尚书府的,只不过过后来你大嫂的弟弟犯了事,牵连进了信王的案子里,他们全家都被圣人给发落了。”庞氏先囫囵的说了几句,见谢凝还是有些疑惑,又才细细的解释道。

“你大嫂有一个弟弟,跟信王那边有联系,信王谋害太子,逼宫先帝,没有成功,你大嫂家里受了惩罚。”

“还是六郎给你大嫂家里求情,才保住了李家人的命,只斩了她弟弟一个人的人头。”因为这个,李氏在侯府里大肆的侵吞侯府的财物,她是知道的。

不过这些东西,有一半以上,是给了大郎的,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是从公主那里回来之后,庞氏只觉得自己心里被人生生的从喉咙伸手进去,将心掏了一个洞。

她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儿子,是这样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人。

她心里实在是太过难受,以至于对自己的大儿子心里有了怨恨。

谢凝不知道具体的,只知道信王谋反,这样的事情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里面具体涉及到了哪一些人,她是不知道。

若是说李氏的家里牵连进了这样的案子,即便全身而退,但也至少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不会有人在朝为官。

若是圣人活的时间再久一些,那李家的人,就要更久的不能在朝堂上出现。

别想着什么世家,这个时候,有了科举之后,圣人又不许勋贵走后门,绝大多数的人,都要去考试。

不管是科举还是武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0hif-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