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上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二章 上路

 

村里人动作很快,后头村长还让人背着茶叶出去了一趟,回来就通知下面的人两天后出发。

刘长康还专门去打探消息。

也没什么好瞒的,村长一一说了。

香茗村原先有五十多户人口,自井水水流变小就起了搬迁的心思,毕竟紧挨着的芜城都没了,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打来家里。

况且,香茗村还依仗着茶园都愈发艰难,玄州闹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只是他们这里实在是人杰地灵,才在短时间内没有被祸害过。

香茗村靠着茶叶生意,也是结交了不少富贵乡绅。

前头三十户人家,就是跟着镇上的富贵人家一起搬走的。

去南边,去了以后就定在那边了,时局动荡,他们也不愿再躲躲藏藏了,索性去处汉人好待的地方安定下来。

这一趟去的,大多都是年轻家庭。

剩余的,也就是现在的二十来户,却不愿去南边,眼下村里人都知道消息,整个大运都在闹旱,南边还不知道情况怎么样。

但是穿过玄州的隔壁云归州那是依傍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大河的。

他们没想过放弃村里这块儿地方,就想着躲过了旱情再回来,毕竟远山的根儿还在这里,只要远山还在,他们就永远有口饭吃。

这里始终是他们的净土。

现在正逢乱世,他们又都是乡下人家,远山没有销路,卖不出好价钱,但到底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资源,他们自然不愿意丢弃。

林长康要去的义城,也在路上,在玄州正中间的位置,是玄州总州府所在的位置,也是玄州州主所之地。

当初林勇从羌城出来投靠玄州,就是在此处立稳了脚跟才给刘大人去信。

行囊丢了许多家伙事儿,几人的行囊一减再减。

在余知了的坚持下,她和陈二妮背大头的行李,轻省些的给刘长康和阿隼背。

村里只有一辆两头驴拉的板车,上头放了能装下好几个人的巨大木桶。

这是村里路上的水源。

他们仨则只有三只竹筒,一路堪忧。

刘长康从余知了处要了半两银子给村子。

这才换了一些用水的权利,不过也只是渴不死罢了。

出发前夜,出事儿了。

深夜大家都睡得正想,突然间就地动山摇的。

等村里人连滚带爬跑出来,才发现,井洞那山,垮了一半儿了。

当天晚上,香茗村的村民哭了一夜,一边哭一边对着被埋上的井洞磕头。

村子里一片哀嚎,水源断了,以后,再也回不来了。

老村长也一脸萧瑟,愁得眉目间都皱在一块儿了。

余知了却暗暗看着那露在乱石外头一角的玄武岩动了歪心思,天助她也,老天明里暗里都要把这宝贝给她,她怎么能忍得住?

出发前一夜她就行动了,那块半个她这么高的火山岩进了仙人洞以后,再也不见踪影。

可那半亩黑土愈发黑了,远远望去,跟煤碳似的,一点不像土。

是好事儿,余知了却觉得愧疚,把人祖祖辈辈的宝贝给吞了,明明只是想借来泡一缸水浇土用的,这下好了,还不回来了。

一边愧疚,她还趁着夜色挖了好几颗远山进了仙人洞。

水井塌了,山也断流了已经一年没下雨了,香茗村的远山迟早是个死,不如给她,将来做些善事儿,也不枉老天给她成就的这番机缘。

那茶树太费劲,到她腰高,密密麻麻的,茶树上的嫩尖儿都被村里人摘地干干净净。

不过远山具体藏在那些地方她也不是全部清楚,只能摸黑把已经打听透的挖了,离井边显眼那两颗都没敢挖。

大晚上的,要不是阿隼陪着她,她还不敢出来。

屋里俩人睡得正香,回了院子余知了才松口气,她扭头就发现阿隼在看她。

她眼睛弯了起来,伸手摸摸阿隼的脑袋,“怎么每次干坏事都是你陪着我?”

说完又摸了两颗水煮蛋递过去,“快吃。”

阿隼接过,依旧剥得坑坑洼洼的。

余知了只是笑,接过来往桌上一磕,随即又滚了一圈儿,把蛋皮滚裂开,这才一连串儿地就撕下来了。

“瞧见了吗?鸡蛋得这样剥。”她把鸡蛋递过去,阿隼两口就吞了。

余知了把另外一颗递过去,“剥一个我看看。”

阿隼笨拙地重重磕了一下,直接破开了,余知了笑,“笨得很,这么厉害的阿隼怎么这么笨呀?”

一边说一边又接过替他剥好了送回去,“快吃,吃了歇下了,明儿就出发了,得好好休息。”

出发前一个时辰,村里人聚集在一起,对着井的方狠磕了三个头。

等来年水位上升,他们又回来干老本行。一点不知道玄武岩的存在,余知了眼观鼻鼻观心没敢抬眼。

一百多号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出发了。

余知了还发现,半数以上村民腰间都别了一大把竹箭。

刘长康努努嘴,“他们用弩。”

“弩?”余知了皱眉,“大运…不是不许私用兵器吗?”

“大运还不许当山贼呢。”刘长康接了一句,“总之,是好事儿。这样咱们也跟着安全些。

我估计,香茗村的人应该是有人在云归州接应落脚。他们连路上在哪停,一天行多少里都在舆图上做了标记。

跟着他们,要是一路顺利,不到半月就能到义城。不出一月就能抵达云归州。”

“一定会一路顺利的。”余知了目光坚定。

四个孩子藏在队伍里,谁也看不出来是四个孤儿。

现在还在玄州边界,离芜城不远,人虽然少些,但不至于没有。

跟着这么个大部队,四人睡得神清气爽,还要人喊才醒得来,来的这一路实在是太累了,好不容易找到靠山了,可不得放松放松。

不过三天,就行了快二百里路,板车上的水只增不减。

一路上村长都会派人到周围发散,找找水源,可除了在深山里发现一条干涸的溪外,什么也没发现。

不过一年没下雨,植被还勉强撑得住,只是地上那土一挖,全是干沙。

等夏天一来,才是真正难熬的日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0ehf-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