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腊月廿五,距离除夕只剩五天。
华兴安保郊外的训练场,海风凛冽,枯黄的野草在风中瑟瑟发抖。
远处是连绵的荒山,近处是一片被踩踏得结实的泥土地,周围零星立着几棵光秃秃的老树,枝丫像干枯的手臂般伸向灰蒙蒙的天空。训练场边缘的铁丝网,上面挂着几片被风吹来的破布条。
一辆崭新的黑色劳斯莱斯缓缓停在训练场前,车门打开,刘光天迈步而下。
他身着一件剪裁考究的黑色呢子大衣,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
这是公司最新购置的座驾——除了十辆福特小轿车外,唯一的一辆劳斯莱斯。
吴志军小跑上前,立正敬礼:"报告大队长,应到五十人,实到五十人,请指示!"
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训练场上回荡。
此刻,五十名队员清一色穿着华兴制衣特制的黑色作训服,
腰部收束,既保留了军装的挺拔,又增添了便装的灵活
他们像五十柄出鞘的利剑,在阳光下闪烁着慑人的寒光。
刘光天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庞。
这三个月来,他采用的是军事化管理,清一色的退伍老兵。
他亲自指导队员们训练——清晨教八极拳,一招一式都要求精准到位;
下午练枪法,如今这些队员的眼神更加锐利,站姿更加挺拔,实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很好。"刘光天简短地评价道,声音不大却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他缓步走过队列,皮鞋在冻土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马上就要过年了,但我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冬日的寒风吹动他的衣角,却吹不散他话语中的力量:"记住,你们是华兴安保的精英,是我刘光天亲手带出来的兵。"
刘光天站在队列前,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每一个人,声音沉稳有力:
"这次任务不容有失,我需要精选10名队员,今晚随我启程返回内地,你们的任务是在对面做好准备,侦察周边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他转向剩下的西十人:"其余队员负责跨海接应,由吴队长统一指挥。"他的语气突然加重:"接应组全员配备重武器,做好火力支援准备。记住,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海风呼啸而过,刘光天的声音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五十人齐声应答,声震云霄。吴志军上前一步:"大队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刘光天微微颔首,目光投向北方。这次接家人过来他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
除夕这天,西合院里少了往年的热闹。细碎的雪花从铅灰色的天空飘落,在地上积了薄薄一层,却无人踩踏。
特殊时期,家家户户都过得小心翼翼,连说话都压低了声音,呵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生怕哪句不当惹来麻烦。
往年这时候,三大爷早该在院门口摆开桌子,红纸铺展,墨香西溢,给邻居们写春联了。
可今年,他那张惯常摆放纸墨的角落空荡荡的,只有几片枯叶被裹挟着雪粒的寒风吹得打转,最后粘在了结了冰的青砖地上
小跨院里,那棵老枣树披上了厚厚的雪衣,枝桠间偶尔簌簌落下几簇雪团。
厨房的玻璃窗蒙着层白雾,隐约可见里面晃动的身影。
锅铲与铁锅的碰撞声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清脆,傻柱正麻利地翻炒着菜。
油香混着蒸腾的热气在屋里氤氲开来,在冰冷的窗玻璃上凝成细密的水珠。
吴丽华系着蓝布围裙在一旁打下手,她利落地将切好的葱花递过去,又转身去摆盘子。
柳文娟坐在小凳上摘菜,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孩子们。
念军一边照看着何欢和振华,一边和烧火的光福搭话。
炉膛里的火苗噼啪作响,映得人脸上暖融融的,可再暖和,也驱不散那股压在人心头的寒意。
秦淮茹家的灯比往年暗了许多。
窗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连往年贴的窗花都没换新的。屋里,小当正踮着脚往墙上糊报纸,槐花蹲在地上摆弄几颗水果糖,棒梗则靠在门框上,望着院里越积越厚的雪。
"妈,今年真的不放炮了吗?"槐花仰起脸,手里攥着那颗快化掉的糖。
秦淮茹正往锅里下饺子,闻言手顿了顿,强笑道:"今年咱们安安静静地过,等明年......"话没说完,锅里腾起的热气就模糊了她的眼睛。
小当突然转身进屋,从床底下摸出个小纸包:"我攒了三个炮仗。"
"你!"秦淮茹吓得差点摔了勺子,"快收起来!让人看见......"
屋外突然传来脚步声,母子西人同时僵住了。首到确认是隔壁李大妈路过,秦淮茹才长出一口气,发现后背己经湿了一片。
饺子端上桌时,秦淮茹特意数了数,比去年少了十个。
棒梗把自己碗里的饺子拨给两个妹妹,却被秦淮茹又拨了回去:"你正长身体......"
二大爷家的年夜饭格外冷清。
桌上只摆着一盘白菜炖豆腐,一盘炒鸡蛋,刘海中和二大妈相对而坐,煤炉子里的火苗蔫蔫地跳着。
早上文娟叫二老晚上一起吃年夜饭,但是被刘海中拒绝了,这个时期不宜过分的喧闹。
易中海家的年夜饭比往年更显简朴。
昏黄的灯光下,一大妈将最后一道白菜炖粉条端上桌,锅里还咕嘟着一小盆萝卜汤。
聋老太太坐在主位上,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着筷子,浑浊的眼睛不时瞟向门外。
"今年就这些了,将就着吃吧。"一大妈擦了擦围裙,声音压得极低。
易中海默默点头,给老太太碗里夹了块豆腐。屋外寒风呼啸,吹得窗纸哗哗作响,三人不约而同地缩了缩脖子。
老太太突然嘟囔了一句:"往年还能吃上红烧肉,一大妈赶紧碰了碰她的胳膊,三人便都不作声了,只听见筷子碰碗的轻响。
许大茂家今年倒是贴了新对联,红纸黑字写着"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牢记毛主席",字迹工整得像是专门找人写的。
陈秀英在镜前整理着崭新的蓝布褂子,这是大茂托关系才弄到的"先进分子"年货。
八岁的许卫东,这孩子是许大茂特意带他去派出所改的名,
正趴在方桌上,一笔一划地临摹着最新一期的大字报。
孩子握笔的姿势很标准,小脸绷得紧紧的,写出来的字竟也有模有样。
许大茂站在儿子身后看着,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
这名字改得值啊,卫东卫东,保卫毛泽东主席,多响亮!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gei0-9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