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考核(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章 考核(二)

 

第二项考核:手榴弹投远

雪停了,但风依旧凛冽。投弹场上画着清晰的距离线,一枚枚沉甸甸的教练弹(外形重量与实弹一致)被分发到新兵手中。这项考核看似简单粗暴,实则极其考验全身的协调性、爆发力以及核心力量。动作稍有变形,成绩就会天差地别。

考核按班进行。轮到刘光天所在班时,前面的成绩大多在40米到55米之间徘徊,能投过60米线的凤毛麟角,引来阵阵惊叹。张建军也上场了,他憋足了劲,助跑几步,猛地一掷,教练弹划过一道高高的弧线,最终稳稳地砸在58米线上,引来一片叫好。张建军抹了把汗,对这个成绩很满意。

几个膀大腰圆、自诩力气过人的新兵,憋足了劲,脸涨得通红,使出吃奶的力气一掷,最终也落在55米左右的位置。

“刘光天,出列!”班长喊道。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这个刚刚在五公里越野上创造了奇迹的家伙,臂力又如何?

刘光天走到投掷线后,掂量了一下手中冰冷的教练弹。他没有像张建军那样长距离助跑,只是简单地侧身站立,左脚前踏半步,身体重心下沉,右臂后引,将教练弹举至耳后。这个动作标准得如同教科书,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他没有刻意蓄力很久,仿佛只是随意地一拧腰,一送肩,右臂如同鞭子般猛地向前上方挥出!

“嗖——!”

教练弹脱手而出,没有特别高的抛物线,却带着一种近乎笔首的、撕裂空气的低沉呼啸!它像一枚出膛的小炮弹,以惊人的初速度向前疾飞!划过的轨迹短促而有力,远远越过了60米线,70米线,最终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噗”地一声,狠狠砸进了距离投掷线足足72米开外的松软泥地里!砸出一个清晰的小坑!

“多…多少?!”负责测量的老兵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标尺。

“72米!是72米!”另一个负责记录的老兵嘶声喊道,声音都变了调。

“轰!”短暂的死寂后,投弹场彻底炸了锅!

“我的老天爷!72米?!”

“这他妈是人能扔出来的?!”

张建军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我滴个乖乖…光天哥…你这胳膊是借了哪路神仙的啊?!”

连长赵铁柱快步走到落点处,亲自用卷尺量了又量,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猛地一拳砸在自己掌心:“他娘的!好!好样的刘光天!破纪录了!给老子狠狠地破!”这个成绩,放在全团都是顶尖水平!他甚至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远处观礼台上,一个穿着常服、肩章不同的军官——侦察连长陈锋。陈锋抱着手臂,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锐利如鹰,牢牢锁定在场地中央那个平静收回姿势的年轻身影上。

第三项考核:班组战术对抗

最后一项考核,在营区后方一片模拟城镇废墟和复杂地形的战术训练场进行。新兵以班为单位,抽签进行红蓝对抗。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指挥班组完成指定战术动作(如搜索、跃进、火力掩护、占领目标点),同时应对“敌方”(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扮演)预设的伏击和袭扰。这考验的不仅是单兵素质,更是班长的指挥能力、临场应变和全班协同。

刘光天所在的二班抽到了蓝军,任务是从“城镇”西侧入口突入,清除盘踞在中心三层“烂尾楼”内的“敌军”,并占领楼顶制高点。张建军也在二班,担任突击手。

战斗打响。二班在刘光天的带领下,没有像其他新兵班那样一窝蜂猛冲。他利用废墟的断墙和瓦砾作为掩护,将全班分成两个战斗小组,交替掩护,梯次跃进,动作干净利落,展现出超乎新兵水准的战术素养。张建军紧跟在刘光天身边,严格按照指令行动。

当他们接近中心“烂尾楼”时,预想中的抵抗并未出现,楼内一片死寂。经验丰富的老兵“敌军”显然不会轻易暴露位置。几个新兵有些急躁,探头探脑。

“别动!”刘光天低喝一声,一把拉住了差点暴露在窗口下的一个新兵,同时用眼神制止了身边的张建军。就在这一瞬间,他危险预警到了三楼窗下的呼吸声和一楼左侧的敌意。

没有时间解释!刘光天果断下达命令:“一班副(临时指定),带机枪组,火力压制三楼窗口!张建军,带两个人,手榴弹准备!听我口令!目标,一楼左侧断墙后!一、二、投!”

“投!”张建军反应极快,和另外两人几乎同时将训练手雷(模拟爆炸声光效果)划着弧线精准地砸向刘光天指示的位置!

几乎在手雷“爆炸”声响起的同时,刘光天猛地指向右侧:“右边油桶!集火!”

“哒哒哒哒!”训练枪的模拟射击声响起,子弹(空包弹)瞬间覆盖了那个隐蔽的油桶位置。烟雾弥漫中,扮演“敌军”的老兵一脸郁闷地举着代表“阵亡”的蓝旗,从油桶后和断墙后站了起来——他们精心设计的交叉火力陷阱,还没发动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漂亮!”观战的排长忍不住低声喝彩。张建军也兴奋地握了握拳,看向刘光天的眼神充满了信任。

清除外围威胁后,进攻烂尾楼。楼内结构复杂,通道狭窄。刘光天没有盲目强攻,他指挥一个小组在正面佯攻吸引火力,自己亲自带领突击组(包括张建军),利用绳索(训练场提供)和攀爬技巧,从楼后一处破损的墙壁悄无声息地攀上了二楼!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在肃清二楼残敌时,张建军在狭窄走廊遭遇“伏击”,关键时刻,刘光天一个精准的点射(模拟判定)为他解了围。最终,在刘光天精确的指挥和队员们的奋力配合下,蓝军成功肃清楼内“残敌”,刘光天第一个冲上楼顶,将代表胜利的蓝旗插在了最高点!整个过程用时最短,伤亡(模拟判定)最小!张建军也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突击任务。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gei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