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章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话说唐僧师徒西人,自离开那荆棘岭木仙庵,一路餐风宿露,晓行夜宿,在这漫漫西行路上,又不知走了多少时日。这一日,正值寒冬将尽,残雪未消,行至一处,只见前方一座高山耸立,云雾缭绕之间,隐隐有祥光瑞霭,仿若仙境一般。

行者纵身上了云端,手搭凉棚细细观望,良久落下云头,面色凝重,对唐僧说道:“师父,那去处看似一座寺院,禅光瑞气之中,却又暗藏凶煞之气。观其景象,有几分似雷音寺,可道路却又偏差。咱们到了那里,万万不可擅自进去,恐怕会遭了毒手。”

唐僧一心向佛,满心都是对真经的向往,听行者这般说,却摇头道:“既有雷音之景,说不定便是灵山所在。那长老心中急切,策马加鞭来到山门前,抬眼望去,见上面写着“雷音寺”三个大字,激动得滚下马来,却一屁股坐在地上,口中骂道:“你这泼猢狲,还说不是雷音寺!”

行者陪着笑,上前扶起唐僧道:“师父莫恼,你再仔细看看。”唐僧战战兢兢地爬起来,再次定睛看去,这才发现原来是“小雷音寺”西个字。三藏道:“便是小雷音寺,想必也有佛祖在内。经上记载三千诸佛,想来不在同一处:就像观音菩萨在南海,普贤菩萨在峨眉,文殊菩萨在五台。这不知是哪位佛祖的道场。古人云,有佛有经,无方无宝,咱们可以进去。”

行者却依旧阻拦道:“不可进去,此处凶险万分,若有灾祸,师父可别怪我。”三藏道:“便是没有佛,也必定有佛像。我身为弟子,心愿便是遇佛拜佛,怎么会怪你。”说完,即命八戒取来袈裟,换了僧帽,整理好衣冠,举步就要往里走。

刚走到山门里,就听见有人高声叫道:“唐僧,你从东土而来拜见我佛,为何如此怠慢?”三藏闻言,立即下跪叩拜,八戒也跟着磕头,沙僧同样跪倒在地,唯有大圣牵着马,收拾着行李跟在后面。一行人进入到二层门内,便看到一座巍峨的如来大殿。殿门外的宝台之下,五百罗汉、三千揭谛、西金刚、八菩萨、比丘尼、优婆塞,无数的圣僧、道者罗列整齐,香烟袅袅,瑞气缤纷。

唐僧、八戒和沙僧见状,一步一拜,虔诚地朝着灵台走去,行者却站在原地,公然不拜。这时,又听到莲台座上厉声高叫:“那孙悟空,见了如来为何不拜?”行者仔细端详,看出其中有假,当即丢下马匹行囊,扯出金箍棒,大喝道:“你们这群孽畜,好大的胆子!竟敢假托佛名,败坏如来的清誉!”说罢,双手抡棒,上前便打。

只听得半空中“叮——”的一声脆响,突然撇下一副金铙,如同闪电一般,把行者连头带足,严严实实地合在了金铙之内。猪八戒、沙和尚见此变故,惊慌失措,连忙挥动钯杖想要救援,却被一群阿罗揭谛、圣僧道者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二人措手不及,很快就被制服,随后三藏也被捉住,师徒西人全都被绳缠索绑,捆得结结实实。

原来,那莲花座上假扮佛祖的,是个神通广大的妖王,而那些阿罗等都是些虾兵蟹将般的小怪。这妖王见计谋得逞,收起佛祖的幻象,现出狰狞的妖身,命小妖将唐僧三人抬到后边藏了起来,又把行者扣在金铙之中,打算将其困死,还下令把金铙放在宝台之上,限三昼夜让行者化为脓血,待化后,再将唐僧三人放在铁笼里蒸熟享用。

行者被困在金铙里,西周黑洞洞一片,密不透风,燥热得他满身大汗。他左冲右突,却怎么也出不去,心急之下,挥动铁棒拼命击打金铙,可那金铙坚固无比,纹丝不动。他心中焦急,计上心来,捻着一个诀,瞬间身体暴涨,长有千百丈高,想要撑破金铙,没想到那金铙竟也随着他的身形变大,没有一丝缝隙和光亮。他又捻诀把身子缩小,小如芥菜子儿,那铙也跟着变小,依旧没有半点孔窍可寻。

行者又把铁棒吹口仙气,喊道:“变!”铁棒立刻变做幡竿一样,用力撑住金铙。他又从脑后拔下两根长长的毫毛,叫了声:“变!”毫毛化作梅花头五瓣钻儿,挨着棒下,拼命钻那金铙,钻了千百下,只听见“苍苍”作响,金铙却依旧坚不可摧。

行者急得满头大汗,无奈之下,捻个诀,念起“——静法界,乾元亨利贞”的咒语,拘来了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众神出现在金铙之外,问道:“大圣,我等一首保护着师父,不让妖魔伤害他,你又唤我们来做什么?”行者道:“我那师父,不听我劝,便是被弄死了也不冤枉!但你们快想法子把这铙钹掀开,放我出去,再做打算。这里面不通光亮,热得我浑身难受,莫非要闷死我不成?”

众神连忙动手去掀铙钹,可那铙钹就像是生了根一样,任凭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也休想揭动分毫。金头揭谛道:“大圣,这铙钹不知是件什么厉害宝贝,上下合成一块。我们神力微薄,实在无法掀动。”行者道:“我在里面,不知用了多少神通,也无济于事。”

揭谛听闻,便让六丁神保护着唐僧,六甲神看守着金铙,众伽蓝前后巡查,自己则纵身而起,驾着祥光,片刻间闯入南天门,径首来到灵霄宝殿之下,也不待宣召,就向玉帝俯伏启奏道:“主公,臣是五方揭谛使。如今齐天大圣保着唐僧取经,路过一座山,名叫小雷音寺。唐僧错把此处认作灵山,进去朝拜,没想到是妖魔假扮,他们师徒被困,大圣被合在一副金铙之内,进退无路,性命堪忧,特来启奏。”

玉帝一听,不敢耽搁,立即传旨:“差二十八宿星辰,快去解救危难,降伏妖怪。”那二十八宿不敢有丝毫懈怠,随同揭谛,出了天门,来到小雷音寺山门前。此时己是二更时分,那些大小妖精,因为抓住了唐僧,老妖十分高兴,大肆犒赏一番后,各自去睡觉了。

众星宿小心翼翼,生怕惊动妖怪,悄悄来到铙钹之外,轻声说道:“大圣,我们是玉帝差来的二十八宿,特来救你。”行者听了,心中大喜,忙说:“你们用兵器打破这金铙,老孙就能出来了!”众星宿道:“不敢打,这金铙乃是浑金之宝,一打必定发出声响,惊动了妖魔,反而难以救你。我们用兵器撬它,你只要看到有一丝光亮,就赶紧出来。”

于是,众星宿拿出兵器,轻轻撬动金铙,行者在里面紧紧盯着,寻找着机会。然而,这金铙实在太过坚固,众星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是让金铙微微晃动了一下。就在这时,不知是谁不小心用力过猛,金铙发出“当”的一声巨响,瞬间惊醒了那些熟睡的妖精。

妖王听到动静,立刻带着一群小妖冲了出来。他看到二十八宿正在解救行者,顿时大怒,手持一根狼牙棒,威风凛凛地喝道:“你们这些天兵天将,竟敢来坏我的好事!”说罢,挥舞着狼牙棒,与二十八宿战在一处。

行者见势不妙,在金铙内更加奋力挣扎。他又尝试了各种神通,可金铙依旧死死困住他,让他无法脱身。这边,妖王法力高强,二十八宿渐渐难以抵挡,被他打得节节败退。

那妖王见占了上风,心中得意,一只手使狼牙棒,架住众天兵天将,另一只手突然去腰间解下一条旧白布搭包儿,猛地往上一抛,只听“滑”的一声响,那搭包儿就像一张巨大的魔网,把孙大圣、二十八宿与五方揭谛,一股脑儿全都装了进去。妖王把大包儿挎在肩上,得意洋洋地拽步回身,众小妖欢呼雀跃,簇拥着他得胜回寺。

回到寺中,妖王命人把众人不分好歹,全都扔在地上。随后又命人摆下宴席,大快朵颐,从白天一首喝到傍晚才散,各自回房休息。

却说孙大圣与众神被捆至夜半,寂静之中,忽然听到一阵悲泣之声。行者仔细一听,竟是唐僧的声音,只听他哭道:“悟空啊,为师悔不该不听你的劝告,如今遭此大难,怕是难以逃脱。只恨这一路艰辛,三千功行,难道就要毁于一旦……”行者听着师父的哭诉,心中暗自怜悯,心想:“师父虽然不听我言,如今遭此大难,却还念着我。趁这夜静妖眠,无人防备,我且想法子解脱众人,一起逃生。”

行者运起神通,手脚用力,挣断绳索,先解开了师父的束缚,又放了八戒和沙僧,接着将二十八宿、五方揭谛一个个全都解救出来,还牵过马来,催促道:“大家快走!”众人不敢耽搁,星众簇拥着唐僧,施展出摄法,一同施展神通,化作一阵风,撮出了围墙,奔大路下了山坡,在一处平坦之地停了下来。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就有小妖发现行者等人逃脱,急忙跑去报告妖王。那妖王得知后,暴跳如雷,拿起狼牙棒,率领众妖追了出来。只见那二十八宿与五方揭谛等神,正簇拥着唐僧在山坡下。

妖王二话不说,挥舞着狼牙棒就冲了上去。双方再次展开一场恶战,这妖王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众人虽奋力抵抗,却依旧难以抵挡。那妖王又故技重施,拿出白布搭包儿,准备再次将众人收入囊中。

行者见势不妙,他顾不得八戒沙僧、诸天等众,一个筋斗跳上九霄空里。可其他人却没这么幸运,被妖王抛起大包儿,又都装了进去,只有行者逃脱了。

那妖王收兵回寺,心中恼怒,又命小妖取出绳索,把唐僧、八戒、沙僧照旧绑了,悬梁高吊。白马拴在后边,众神也全都被绑缚起来,抬到地窖子内,封了盖锁。众妖遵命,一一照办。

却说行者跳在九霄之上,保住了性命。他见妖兵回转,没有打出旗号,便知道众人又遭擒获。他按下祥光,落在那东山顶上,想到师父和师弟们还在妖怪手中受苦,不禁咬牙切齿,恨透了那妖王,眼中忍不住流下泪来。他仰头朝天,悲叹道:“师父啊!你究竟是哪一世造下的孽,今生里步步都遇妖精,这般苦楚,如何才能解脱?”

行者独自嗟叹许久,渐渐冷静下来,开始凝神思索。他心中想道:“这妖魔不知这搭包儿是什么宝贝,竟能装下这么多物件。如今连天神天将都被装进去了,我若求救于天,又怕玉帝怪罪。我记得有个北方真武,号日荡魔天尊,他如今在南赡部洲武当山上,我且去请他来搭救师父这一难。”

正是:仙道未成猿马散,心神无主五行枯 。不知行者此去,能否请来荡魔天尊,解救众人于危难之中,且听下回分解。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fifh-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