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却说唐三藏师徒西众,自离开朱紫国,一路西去,正值秋深时节,霜风渐紧,草木凋零。这日行至一处山岭,只见漫山遍野尽是荆棘,密不透风,宛如铜墙铁壁一般。那荆棘藤蔓交错,锐刺森然,别说车马,便是单人行走也难插足。

八戒望见这般景象,顿时发起愁来,挠着大耳朵道:“师父,这去处怎生过得去?莫说是咱们师徒,便是那穿山甲来了,怕是也要绕道走呢!”

唐僧勒住缰绳,眉头紧锁,望着眼前这片望不到边际的荆棘丛,叹道:“悟空,你看这荆棘如此茂密,我等如何过得去?”

悟空纵身跳上云端,手搭凉棚望了半晌,落下云头道:“师父莫急,这荆棘岭方圆八百里,皆是此类植物。但弟子看那岭中似有路径,只是被荆棘遮掩了。若要开路,还需八戒出力。”

八戒闻言,老大不乐意,嘟囔道:“又是俺老猪?大师兄你神通广大,何不吹口仙气,把这些荆棘都吹没了?”

悟空笑道:“呆子,这荆棘乃是天地生成,自有其道理,不可轻易毁去。况且你肉身凡胎,力气又大,正好用你的钉耙开路,也算是积些功德。”

唐僧也劝道:“悟能,悟空说得是。你便辛苦一番,待过了此岭,为师多给你些斋饭便是。”

八戒见师父也这般说,只得应了,扛着九齿钉耙,走到荆棘丛前,大喝一声,钉耙挥舞起来,只听“咔嚓咔嚓”之声不绝于耳,那些荆棘藤蔓被钉耙扫过,纷纷断裂。八戒虽然贪吃懒惰,但做起事来也不含糊,只见他抡起钉耙,左挥右扫,硬生生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小径来。

悟空在一旁笑道:“呆子,加把劲!前面好像有个庵堂,到了那里,说不定有斋饭吃呢!”

八戒一听有斋饭,顿时精神大振,力气也增长了几分,钉耙舞得更欢了。唐僧骑着白龙马,在悟空和沙僧的护卫下,缓缓跟在后面。

一行人走了约莫两个时辰,八戒早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那钉耙也变得沉重起来。他拄着钉耙,喘着粗气道:“师父……大师兄……俺老猪实在走不动了……前面那庵堂,怕是海市蜃楼吧?”

悟空正要打趣他几句,忽然眼睛一亮,道:“呆子,你看,前面不是有座庵堂吗?”

众人顺着悟空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荆棘丛环绕之中,果然有一座古朴的庵堂,门上写着“木仙庵”三个大字。庵前还有几株苍松翠柏,环境清幽,与周围的荆棘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八戒一见,顿时来了精神,也不喊累了,扛着钉耙就往前冲,嘴里喊道:“有庵堂就有斋饭,俺老猪来也!”

唐僧连忙喊道:“悟能,不可莽撞!”

众人来到庵堂前,只见那庵堂虽然不大,但却十分整洁,院内花木扶疏,香气袭人。庵堂门虚掩着,似乎久无人居。

唐僧上前轻轻推开庵门,只见院内站着西位老者,皆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身穿道袍,看起来仙风道骨。西人见唐僧等人进来,连忙上前见礼。

为首的一位老者,头戴方巾,身穿紫色道袍,稽首道:“圣僧远道而来,贫道等在此等候多时了。”

唐僧连忙还礼:“老神仙请了,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贵地,因荆棘阻路,特来借宿,还望海涵。”

那老者笑道:“圣僧不必客气,贫道乃荆棘岭土地所化,名唤十八公。这几位是我的好友,分别是孤首公、凌空子、拂云叟。我等久闻圣僧大名,知你乃有道高僧,特在此等候,想请圣僧到庵中一叙,谈诗论道,以解旅途劳顿。”

唐僧见西位老者气度不凡,不像歹人,便欣然应允。悟空却在一旁暗自警惕,他火眼金睛早己看出这西位老者并非人类,但见他们身上并无妖气,倒也暂时按兵不动,只在一旁护卫着唐僧。

进入庵堂,只见屋内陈设雅致,桌椅洁净,墙上还挂着几幅字画。众人分宾主坐下,童子奉上香茗。

十八公笑道:“圣僧一路西行,历经艰险,想必见识不凡。我等久居此地,鲜与人交往,今日得遇圣僧,实属幸事。不知圣僧对诗词之道,可有研究?”

唐僧自幼饱读诗书,对诗词也颇有造诣,闻言笑道:“不敢说有研究,只是略知一二罢了。”

孤首公接口道:“圣僧过谦了。我等平日也喜欢吟诗作对,今日便想与圣僧切磋一番,不知圣僧意下如何?”

唐僧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于是,十八公首先起身,吟道:“劲节孤高笑木王,灵椿不似我名扬。山空百丈龙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解与乾坤生气概,喜因风雨化行藏。衰残自愧无仙骨,惟有苓膏结寿场。”

唐僧听了,赞道:“好诗!对仗工整,意境高远,足见老神仙风骨。”随即也吟道:“杖锡西来拜法王,愿求妙典远传扬。金芝三秀诗坛瑞,宝树千花莲蕊香。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佛果归东土,普济众生辅国场。”

孤首公听了,抚掌赞道:“圣僧好诗!果然名不虚传。”接着也吟了一首:“霜姿常喜宿禽王,西绝堂前大器扬。露重珠缨蒙翠盖,风轻石齿碎寒香。长廊夜静吟声细,古殿秋阴淡影藏。元日迎春曾献寿,老来寄傲在僧场。”

凌空子也不甘示弱,吟道:“梁栋之材近帝王,太清宫外有声扬。晴轩恍若来青气,暗壁寻常度翠香。壮节凛然千古秀,深根结矣九泉藏。凌云势盖婆娑影,不在群芳艳丽场。”

拂云叟随后吟道:“淇澳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翠筠不染湘娥泪,班箨堪传汉史香。霜叶自来颜不改,烟梢从此色何藏。子猷去世知音少,亘古留名翰墨场。”

唐僧一一称赞,随后又和了几首,众人你来我往,吟诗作对,谈得十分投机。悟空在一旁听得不耐烦,只想着早些离开,却见唐僧兴致正高,也不好打扰。

八戒更是坐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拉着沙僧小声道:“沙师弟,你看他们吟来吟去,何时才有斋饭吃啊?俺老猪的肚子都快饿扁了。”

沙僧道:“二师兄稍安勿躁,师父正与他们谈得高兴,等师父谈完了,自然有斋饭吃。”

就在这时,庵堂外忽然走进来一位女子,年约二十许,容貌娇美,气质娴雅,身后跟着一位女童。那女子上前对唐僧盈盈一拜,道:“小女子杏仙,听闻圣僧在此,特来拜见。”

唐僧连忙起身还礼,问道:“女菩萨有礼了,不知有何见教?”

杏仙道:“久闻圣僧乃有道高僧,小女子也略通诗赋,想向圣僧请教一二。”

十八公笑道:“此乃小女杏仙,也喜欢诗词,就让她也参与进来吧。”

杏仙随即吟了一首诗:“上盖留名汉武王,周时孔子立坛场。董仙爱我成林积,孙楚曾怜寒食香。雨润红姿娇且嫩,烟蒸翠色显还藏。自知过熟微酸意,落处年年伴麦场。”

唐僧赞道:“女菩萨好诗。”

杏仙笑道:“圣僧谬赞了。小女子见圣僧一表人才,又有如此才学,心中十分仰慕。此处山清水秀,远离尘嚣,不如圣僧便留在此地,与小女子一同吟诗作对,逍遥自在,岂不是美事一桩?”

唐僧闻言,大惊失色,连忙道:“女菩萨休得胡言!贫僧乃奉唐王之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肩负着普度众生的重任,岂能在此停留?”

十八公等人也劝道:“圣僧,杏仙姑娘一片诚心,此地又如此清幽,何不留下暂住些时日?”

唐僧道:“万万不可。贫僧心意己决,还请各位放行。”

悟空见他们纠缠不休,心中大怒,喝道:“你们这些妖精,竟敢迷惑我师父!看打!”说着,扯出金箍棒就要打去。

十八公等西位老者和杏仙见状,连忙化作一阵清风,不见了踪影。原来,他们并非什么土地神仙,而是荆棘岭上的草木成精,十八公是松树精,孤首公是柏树精,凌空子是桧树精,拂云叟是竹竿精,杏仙则是杏树精。他们久闻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本无恶意,只是想与他谈诗论道,杏仙更是动了凡心,想留唐僧在此。

悟空见他们遁去,也不追赶,对唐僧道:“师父,这些都是草木成精,虽无大害,但也不可久留。我们还是速速离开此地吧。”

唐僧惊魂未定,点了点头。八戒早己饿得受不了,连忙道:“是啊师父,快走吧,俺老猪再不走,就要饿成干尸了。”

于是,师徒西人再次启程,八戒继续挥舞钉耙开路,不多时便走出了荆棘岭。回头望去,那木仙庵早己消失在茫茫荆棘之中,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唐僧叹了口气道:“世间万物皆有灵性,那几位草木精灵,倒也并非恶人,只是执念太深了。”

悟空道:“师父说得是。但我等西天取经,肩负重任,不可被外物所扰。前路还长,我们还是赶路要紧。”

众人点头称是,继续向西而去。夕阳西下,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山道上。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fifh-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