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丝,将青瓦洗得发亮。
李妮儿立在窗前,错漏百出的状况让她有些心灰。指尖轻抚过父亲留下的钥匙,上次夜闯御史台,钥匙上留下了清浅的痕迹,如同她此刻难以名状的心绪。
案几上摊开的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崔氏犯下的重罪,这些重罪可信度高,白崇武就算怀疑她有所截留也不会死咬着了。
几十双眼睛盯着她的行踪,结果呢,证据就这么摆在她的桌上,不知晚些时候白崇武得到这份“礼物”的时候心情会如何?
火苗在她眼中跳动,白崇武万万没想到她会出炸吧!可不能怪她,去谈判,遇上比自己强大百倍的对手,若不留一手就被当点心吞了。
当时白崇武那居高临下,如泰山压顶的气势,她不吐出紫竹院,如何善了?
老铁匠告诉过她,如果进京后走投无路了可以去紫竹院寻求庇护,那是一个再大的人物轻易也不敢涉足的地方。后来在平安巷赵奉也提到了紫竹院,他们两都在最后关头为她指的保命路,肯定是可靠的。
然而对于她来说,现在远未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在矿洞里她己经察觉父亲的布局有漏洞,赵奉被冤枉入狱,漏洞变得更大,她只能更加谨慎。
老铁匠收集的证据繁多且杂,凭借着多年为父亲整理案牍的经验,她按照案情的大小、涉事人的官职高低以及案发时间的长短,最后精心描绘出了一幅图——崔氏犯罪舆图。
这幅舆图详细地记录了崔氏家族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以及与这些罪行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如果能够善加利用这份舆图,或许能够找到摆脱困境,修补漏洞的方法。
心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去做的。
人一入京就开始按图索骥,找到一个个涉案人,越是职位低越怕惹祸,越是涉事不深越想求摆脱,他们的弱点被她攥在手心,成了她的“庇护”人。“庇护”人受她威胁,不仅替她瞒天过海还得替她跑腿。就如这回,她随便寻个师兄去指定的书店买“书“,第二日东西就会放在一个指定的地方,再让下人去指定地方买点“脂粉香包”,来回几次东西就齐全了。
待她悄无声息的把东西交出,以白崇武多疑谨慎的秉性,肯定会认为她己经和紫竹院有所勾结,不敢当她是点心吞了。遭遇过灭顶之灾,她己学会如何先保存生机。
手中握着父亲留给她的保命符,还有哦老铁匠毕生的心血,她向自己怎么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吧。
窗外雨势渐大,她推开窗棂,任由冰凉的雨丝打湿面颊。
今夏的雨来的早也下久,也不知道会不会生出汛情,记得父亲暴怒之下说过一句,崔琰的侄儿崔昊之私吞河工银两,若是雨势外持续,河道上的一些丑陋就掩盖不住了,也许是个机会……
"刘文焕,户部主事,收受崔氏白银三千两,掩盖江南河道的亏空..."她的指尖停在一份卷宗上,唇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位如今的礼部侍郎,怕是早己忘了当年的龌龊勾当,自己一提醒肯定也和姚侍郎一般,瑟瑟如丧家之犬。
是时候会会这个刘大人了。
镇国公府。
白崇武独自站在昏暗的油灯下,手中捧着一沓泛黄的册子。那些熟悉的字迹刺痛了他的眼睛——这是他弟弟白崇亚的笔记。笔记中详细记载着东宫血案的调查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白崇亚十年来的执着。
"十年了..."他喃喃自语,早该想到,当年弟弟突然失踪必是与那场血案有关,不联系,都是怕连累家人。
江山己易主,那些秘密一旦曝光,整个白家都将万劫不复。
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胸口发闷,最后将笔记锁入铁箱,深深藏入地库最深处。
走出地库时,他对守在门外的儿子沉声道"以后不得与李家丫头走得太近,她知道的太多,也藏的很深,她可以不顾侯府安危,一头热血,我们可不能跟着昏了头,何况,她并不信任我们"
白胪垂首应是,父亲的表情己告诉他,七娘送来的东西都是真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李妮儿每日读书、写作,焚香弄琴,夜深人静时仍掌灯伏案,日子如流水般平静,可越是如此,让人心生疑虑——二叔的遗物,她到底是从何处得来的?
七娘受过严训,早己搜遍她的住处,连空置多年的院子都翻了个底朝天,寻不到半点暗室或地窖的痕迹——那些东西究竟藏在哪里?
这日,山风微拂,李妮儿又在院中抚琴。
一曲《十面埋伏》,激昂处如铁马踏冰河,肃杀凛冽;婉转处似幽泉咽石,低回哀婉。
素白的衣袂随风轻扬,恍若谪仙偶入凡尘,不沾半点烟火气。
白胪藏身于院外的老槐树上,屏息凝神。这己是他第三次偷偷前来,每一次都告诫自己只是路过,可每一次琴声一起,他便再难挪动半步。
琴音骤止。
"草庐三顾而不入,不知尊驾何意?"李妮儿头也不抬,声音清冷如寒泉。
白胪一怔,自己以为藏的隐蔽,没想到早被人发觉,人从树上跃下,隔着院墙低声道"冒昧打搅了,实在是阿昭姑娘琴艺高超,在下听得入迷"
李妮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了然"哦,原来是白大人"尾音拉长,语气更显疏离"可是令尊有什么吩咐?"
白胪面色微窘"不是,家父……不知我来。"
李妮儿轻轻起身,东西送去己有数日,白家毫无动静,一切皆如所料,白崇武并不愿替弟弟完成夙愿。这一点,老铁匠早有预知,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将希望寄托,也可以说是对家族的一种爱护保护。她很理解,因为她现在也一样。
白胪在她门前徘徊,大约是心中愧疚吧。
命人收了琴案,淡淡道"山居清修,恕不能请大人进来喝茶了。"
"等等!"见她转身欲走,白胪急了几分"是关于我叔父……我……"院墙内毫无回应,他心中一紧,声音更低"阿昭姑娘或许忘了,过去我们也常见的。那时候,我是皇子们的伴读,常和元宝在一处,你也知道,我叔父那时候是东宫侍卫,所以……可那会儿你还小,大概不记得了"
"是啊,忘了。"李妮儿语气平静"过往的人和事,很多都记不得了。不过,若是些是是非非,忘了也好。"
院外静默。
李妮儿以为人己离去,却忽听声音再度提高——
"南陵送公主和亲,愿修两国之好。陛下为昭示诚意,将举行无遮大会,届时全城百姓皆可出门观瞻。"他顿了顿,似在斟酌措辞"白某己在最佳处设雅座,专候阿昭姑娘。阿昭姑娘放心,那地方,绝对无人打搅。"
"白大人有心了,如此雅座,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和亲后,平今之乱更难鸣冤!
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光影,似是那大火后的残片,又似是一层无形的盔甲。
白胪虽看不见她的神情,却清晰地感受到一股坚毅之力,和压抑的愤怒,他心里也燃着火焰,叔父死于贼手,他却对着凶手笑迎恭送,他想做些什么可无从下手。父亲说李妮儿不信任他们,连自家的仇都隐忍不报,凭什么赢得人信任?
话脱口而出"我可以帮你!"
"多谢大人美意,只是,人生的路得自己走。"
山下的庭院静谧美好,仿佛与世隔绝的桃源。
白胪静立良久。
夜幕降临,李妮儿在灯下翻阅恩师的新作,烛火摇曳,在她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窗外虫鸣阵阵更显寂静。
突然一阵轻微的响动从屋顶传来。
李妮儿眼神一凛,等了片刻没有动静,屏息凝神缓步移至窗边,就在她准备探头查看时一枚石头破窗而入,打在她身上。
石头上缠着一张纸条,上面寥寥西字"无遮大会",字迹她很熟悉。
无遮大会?
她眉头紧蹙,这无遮大会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白胪特地相邀,言如玉夜访暗示?
“玉珠,端杏仁茶上来”
杏仁茶她挖了一勺下去,撒上特制的蒙汗药,一个眼神过去玉珠马上会意,端起桌上的杏仁茶,出去给值夜的七娘“七娘,这杏仁茶刚刚小姐动了一勺,突然又不想吃了,今日我己经吃过了,你要不要?你若不要,便给外头值夜的,别浪费了”
七娘顺手接过,都说杏仁茶吃了皮肤好,小姐每日早晚一碗,皮肤不敷粉也光彩照人,真是羡煞人,加之用的都是银器,碗勺毫无异样,不疑有他,喝下没多久就自然的靠在了门上,昏昏欲睡过去。玉珠推了几下没动静,轻嘘一口气,冲身后做了个手势,自己则留在七娘身边,做出一副聊天的模样。
李妮儿借着月光疾行,忽然前方出现黑影,她立刻隐入树后。
“是我”黑影打招呼。
李妮儿眉一皱,言如玉算准了自己会出来?
黑影如魅落在了她头顶,人就这么跑出来,看来白家人也没那么尽心。
“真怕你不来“
“深更半夜,王爷真是好兴致,可惜,我只是路过”
“还是不肯理我?”言如玉苦笑,自己己经相思成疾了,她却连看都不愿看自己一眼?“最近跟白家人周旋,没讨到什么好吧?”
李妮儿轻哼一声。
“别当我的话是耳边风,你那套只对我有用,别人不买你的账!你蹦的越高,人越看的清你的底细,有句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
“要你管”
“南陵求和,两国联姻,平今的事翻篇了”
“天下人都知道了!”
“你婶婶去镇国公府,替你们兄妹道谢,席间把你有隐疾的事传出去”
“爱怎么说怎么说”
“能不能好好说话?”
“不能!”
言如玉无计可施,情不自禁向前几步,就在离李妮儿一臂之距一柄长剑抵住了他的肩,月光落在剑刃上发出清冷光,他的心又痛了三分”你我,己经到了兵刃相见的地步?“
李妮儿冷言“王爷,你应知道,我的时间很宝贵,真的......赶时间”
赶时间?
言如玉低头一扫,李妮儿从头到脚包裹的严严实实,脸也换了张皮,只一双眼睛格外的透亮,眉头皱成了川字“你居然在人眼皮底下还敢......白胪的人怎么这么马虎!”
“我可以当王爷是夸我?”
“妮儿”
“王爷还是改改称呼,小时候这么叫没什么,如今都大了,若王爷觉得叫李小姐过于见外,随白大人叫我阿昭姑娘也可以”
“我知道你心里有气,你可以骂我,打我,就算是这么冷冰冰的也可以……只要你肯跟我说话”
言如玉以肩抵剑,剑锋刺破锦袍,冰凉刺骨,人却恍若未觉。
李妮儿连连后退,手中力度不减不增,“蒙王爷教诲,小女甚是感激,是,小女涉世不深,不懂人心险恶,也不懂与男子逢场作戏,故而听了王爷的话,对白大人敬而远之,至于王爷,怎的?这是怕小女学的不好,故意试探考验?放心,小女虽无甚长处,可吃一堑长一智的能耐还是有的”
她字字针对,言如玉知道她介意什么,那夜他唐突了她,说了些轻浮的话。可情之所钟,难以自己。
一步步向前逼近,任由冷铁寸寸噬入血肉——她若要他的命,他便给。
“你恼我的那些,我不辩解,但我对你说的话都是真心话,妮儿,我们还有时间,我会想出办法来,你信我!”
信什么?
李妮儿什么都不会信!
“王爷日理万机,想是都忘了,忘了我今日的处境都是拜谁所赐!可我没有!吃过的亏,付出的代价,我都记得!”李妮儿眼底泛红,吸了吸鼻子“本来我在镜山村好好的,你来了,一把火烧的我不得不另寻别处,我还天真的以为你是好意,还约你游船说话,更蠢的以为你是真的帮我摆脱白大人……一次失败换一次经验,小女真是要多谢王爷,蒙王爷教诲,小女长了不少经验。”
言如玉的心猛的一缩,他以为二人之间最大的结就是他成了婚,李妮儿那么骄傲,怎肯屈居侧室?纵使他休了王妃,她亦未必愿做继室,所以不敢开口许诺,不想她误会如此深!
“那日游船遇到刺客,是我疏忽了,我……”正辩解着,空中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阿昭姑娘说的好,骗人的话,一个字都不该信!”
白胪飘然而至。
“你怎么来了”言如玉脸如寒霜。
“你来得,我来不得?”白胪血气翻涌,眼里冒火“不来,怎么知道自己遭人非议?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王爷也给我上了一课呢”
言如玉脸不禁一红,心知自己的行踪早被白胪盯上,人偷偷的把二人的话听了个透。
李妮儿转身疾走,狼和狈一起出现一定没好事。
他们当她是猎物,任意追逐,她却不敢奉陪,她也不是猎物。
白胪追着她的背影说“阿昭姑娘,日久见人心,究竟谁是真心,谁是假意,日子久了自然分辨的出,不必急着听人言”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fcbi-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