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帐篷外风声依旧。宋晓刚躺下没多久,手机就嗡嗡震动起来。
他迷迷糊糊地摸出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新闻推送:“新能源技术突破,传统能源行业面临洗牌”。
他眨眨眼,坐了起来。
这一晚他脑子里全是环保活动带来的连锁反应——品牌价值飙升、融资成本降低、合作名单越拉越长……但这条新闻像一盆冷水,泼醒了他。
第二天一早,宋晓召集李涛和王琳在办公室碰头。
“你们看这个。”他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屏幕还亮着那条新闻。
王琳扫了一眼,“这不就是个常规报道嘛。”
“常规?”宋晓冷笑一声,“我跟你说,这不是普通的技术更新,这是整个行业的拐点。咱们现在做的这些项目,如果不跟着变,迟早会被甩出去。”
李涛皱眉:“老板你是说……转型?”
“没错。”宋晓点头,“不能再只靠种树、搞活动打广告了。我们要切入新能源核心赛道。”
王琳有点懵:“可我们现在不是挺好的吗?客户转化率涨了,订单也多了,干嘛要折腾?”
“因为现在好不代表以后也好。”宋晓语气坚定,“市场不会等你慢慢适应,你不主动出击,就会被别人打得满地找牙。”
会议室陷入沉默。
当天下午,宋晓就把公司中层以上的员工都叫了过来。
人一到齐,他就开门见山:“大家都知道我们最近做公益做得风生水起,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件事——我们要转型。”
底下一片哗然。
“转型?啥意思啊?”
“现在业务不是挺好吗?干嘛改来改去?”
“老板,咱这模式才刚跑顺,又要推倒重来?”
宋晓抬手压了压,“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怕不稳定、怕收入受影响、怕自己干不了新活儿。但我想问一句,如果咱们继续走老路,五年后会是什么样?”
没人说话。
“再过两年,新能源全面普及,传统环保项目利润会被压缩到极限。到时候咱们怎么办?等别人来收编我们?还是看着竞争对手一个个超越我们?”
有人低声嘟囔:“可是现在这么稳定,干嘛非要冒险?”
“风险从来都没少过。”宋晓语气加重,“当初我们做环保公益活动的时候,有人说我们在作秀;现在我们转型,肯定也会有人说我们脑子发热。但我要告诉你们,只有走在变化前面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王琳站了出来:“老板说得对。我们现在的数据虽然好看,但增长己经开始放缓。如果我们不提前布局,等到风口过了再追,那就晚了。”
“那转型的方向呢?”一个部门主管忍不住问。
“三个方向。”宋晓竖起三根手指,“第一,新能源技术研发;第二,绿色供应链整合;第三,线上环保平台搭建。”
话音刚落,下面又炸锅了。
“老板,我们哪懂这些?”
“技术这块得招多少人啊?”
“线上平台?这不是互联网公司的活儿吗?”
宋晓笑了:“你们怕什么?我们有系统返利资金,有人脉资源,还有你们这群能干的兄弟姐妹。只要方向对了,方法总比困难多。”
李涛也开口:“其实老板己经联系了几家科研机构,准备联合开发太阳能储能技术。另外,绿林协会那边也愿意帮我们牵线搭桥,引入国外先进经验。”
王琳补充道:“而且,老板承诺,这次转型过程中,所有员工都会得到培训机会。不会没关系,学!公司给你们时间,也给你们资源。”
这话一出,气氛缓和了不少。
有员工关心能否学到东西以及具体怎么开展工作,宋晓回应:“当然。不仅学,还要考。谁学得好,升职加薪优先考虑。”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笑声。
“那老板,咱们具体怎么干?”另一个骨干员工站起来。
“先从内部试点开始。”宋晓打开投影仪,调出一份PPT,“下周开始,市场部牵头组建‘绿色科技小组’,研发部配合调研,行政部负责协调培训资源。三个月内,我们要拿出一套完整的转型方案。”
“那原来的环保项目呢?”王琳问。
“继续做,但要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宋晓回答,“我们不是放弃过去的成绩,而是要把它们升级成更强大的武器。”
散会后,不少人还在议论纷纷。
有的兴奋,有的犹豫,也有的一脸愁容。
晚上,宋晓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系统提示弹了出来:
【公益加速返利进度:74%】
他看着数据,嘴角上扬,“好戏还在后头。”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李涛发来的消息:
“老板,有个好消息,国际能源集团那边想和我们合作一个光伏项目,要不要回复他们?”
宋晓首接回了个字:“回。”
他站起身,拉开窗帘,夜色下的城市灯火通明。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轻松,但也不会无聊。
第二天一早,公司门口又排起了长队。
这次不是志愿者,而是应聘者。
“老板,来面试的人都快挤爆大厅了。”王琳一边翻简历一边苦笑,“不少都是冲着新能源来的。”
“挑重点。”宋晓拿起一杯咖啡,“技术岗优先,管理岗次之。记住,宁缺毋滥。”
“明白。”王琳点头,“不过有个问题,很多人要求薪资比我们预算高不少。”
“该给就得给。”宋晓淡淡地说,“人才不能省钱。”
中午吃饭时,几个老员工围过来。
“老板,我们也能转岗吗?”一个做了五年的销售问。
“当然可以。”宋晓夹了口菜,“只要你肯学,公司给你机会。”
“那要是学不会呢?”
“学不会就换岗位。”宋晓笑着说,“但不能停,必须动起来。”
饭还没吃完,财务老刘匆匆跑了进来。
“老板,银行那边说我们的贷款利率下调了两个点。”
“嗯。”宋晓点头,“品牌价值提升了,信用评级自然上去。”
“那是不是可以考虑扩大产能?”老刘试探着问。
“时机刚好。”宋晓放下筷子,“你安排一下,下个月启动‘绿色行动二期工程’。”
老刘激动地走了。
下午,宋晓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您好,请问是宋总吗?我是‘智联新能源’的负责人张伟,听说贵公司正在布局新能源领域,我们这边有些技术可以合作。”
“哦?”宋晓来了兴趣,“你们主攻哪块?”
“主要是智能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
“听起来不错。”宋晓笑着,“下周二上午十点,我在公司等你。”
挂完电话,宋晓看向窗外。
远处的工地正在施工,新的生态园区初具规模。
他喃喃自语:“变革开始了。”
就在这时,王琳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
“老板,这是上周的舆情分析报告。”
“讲重点。”
“整体评价正面,但有一部分用户质疑我们转型太快,担心影响原有服务质量。”
“让他们看下去。”宋晓嘴角一扬,“等我们做出成绩,他们自然闭嘴。”
王琳点点头,转身离开。
宋晓靠在椅子上,眼神坚定。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而这一次,他不会再被动等待。
他要主动出击。
哪怕前方风雨交加,他也得顶着风往前冲。
因为他相信一句话——
风口来了,猪都能飞。
但他不想当猪。
他要做那个造风的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eeif-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