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邮件标题,手指在鼠标上悬停两秒,最终点开了那封关于挑战赛初赛结果的邮件。
“靠,进复赛了。”他轻声嘟囔,嘴角上扬。
窗外的研发中心灯火通明,白天刚完成一轮调试的团队仍在加班加点。自从上次量子模拟器算法优化取得初步成果,整个科研中心的节奏明显加快。李明带着几个核心成员开始尝试对模型进行迭代优化,王琳则忙着协调资源,确保每个项目组都能获得足够支持。
“你这表情像是中彩票了。”王琳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咖啡。
“比中彩票还值。”宋晓把屏幕转向她,“我们进复赛了。”
“哦?”王琳凑近看了一眼,“是那个全国科技创新挑战赛?”
“对,奖金不算高,但评审团全是业内大牛,要是能拿个名次,咱们的科研品牌能首接起飞。”
王琳吹了吹热气腾腾的咖啡,说:“董事会可不这么想,他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能出产品。”
“那就让他们看看产品。”宋晓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走,去实验室。”
两人穿过长廊,灯光下是一排排忙碌的身影。博士生小张正和李明讨论图像识别系统的边缘计算模块,几个年轻研究员围在一起调试神经网络模型,而在角落里,一个新来的女工程师正在用3D建模软件设计新型散热结构。
“进度如何?”宋晓走到李明身边问道。
“比预期快。”李明抬头,“模型精度己提升到87%,再调两天应该能突破90%。”
“好,那就别停。”宋晓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刚收到消息,我们进了全国创新挑战赛复赛,你们得拿出真本事。”
“有压力啊。”李明苦笑着说,“现在每天只睡西小时。”
“你不是说搞科研挺有意思吗?”宋晓调侃道。
“是挺有意思,就是脑子不够用了。”李明翻了个白眼。
“脑子不够用就换人。”宋晓转身对着所有人喊道,“从今天起,所有项目组都要提交一份‘极限方案’——不是最优解,而是最疯狂的想法。谁提得最有想象力,我请他吃海底捞。”
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哗然。
“老板,你这是要逼疯我们啊。”有人笑着骂道。
“怕什么?失败又不会扣工资。”宋晓摆摆手,“而且……”他顿了顿,笑着补充,“系统返利的钱,我还没花完呢。”
众人哄笑起来,压抑的气氛瞬间轻松不少。
接下来的几天,研发中心彻底进入“疯狂模式”。有人提出用量子退火算法优化传统制造业流程,有人设想将AI训练模型嵌入AR眼镜,还有人打算开发一套基于区块链的科研数据共享平台。
“这些想法有点天马行空啊。”王琳看着汇总报告皱起眉头。
“天马行空才好。”宋晓一边翻看一边点头,“至少说明他们在动脑筋。”
然而,真正的技术攻坚才刚刚开始。
量子模拟器项目组在优化过程中遇到一个关键问题:模型在高维空间中的稳定性极差,稍微调整参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连续三天,李明和他的小组几乎没合眼,但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我们试过七种不同的优化策略,全都失败了。”李明把报告扔在桌上,“根本行不通。”
宋晓拿起报告翻了几页,眉头微皱:“有没有可能,是我们设定的目标太高了?”
“什么意思?”
“如果不去追求完美模型,而是先做一个‘够用’的版本呢?”宋晓重复了之前的观点。
“但我们己经是最简模型了。”
“那就在架构上做减法。”宋晓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全新的流程图,“把高维部分拆出来单独运行,剩下的交给分布式计算节点处理。”
李明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起来:“你是说……我们把整个系统拆成两个层级?”
“没错。”宋晓点头,“主控层负责整体调度,执行层专注局部运算。”
“这……理论上可行!”李明猛地站起来,“我去试试!”
当天夜里,整个项目组重新部署了系统架构。经过六个小时的紧张调试,屏幕上终于跳出一串稳定的数据流。
“成功了!”有人激动地跳了起来。
李明盯着屏幕看了几秒,突然抓起手机拨通了宋晓的号码:“老板,我们跑通了!”
“干得漂亮。”电话那头传来宋晓略带笑意的声音,“继续优化,我要看到完整的测试报告。”
放下电话,宋晓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远处依旧亮着灯的研发中心。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几天后,公司正式对外发布新一代AI量子模拟平台,并同步上线一款搭载该技术的智能分析终端。产品一经推出,立刻在市场上引起轰动。
“这玩意儿比我以前用的快三倍!”一位行业客户在体验会上惊叹道。
“关键是它的扩展性太强了。”一位投资人在朋友圈写道,“这家公司可能真的要崛起了。”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生产线一度出现产能瓶颈。宋晓亲自坐镇工厂,协调各部门资源,确保首批产品如期交付。
“你这是在玩命。”王琳看着连轴转的宋晓忍不住摇头。
“不是玩命,是在兑现承诺。”宋晓喝了口功能饮料,“我说过,只要科研能出成果,资金绝不会断。”
与此同时,挑战赛复赛通知也如期而至。这次的比赛主题是“未来十年最具潜力的技术应用”,宋晓决定派出两个团队参赛,分别以量子模拟平台和边缘智能识别系统为核心提案。
“你就不怕输?”王琳问。
“输赢不重要。”宋晓笑了笑,“重要的是让世界知道,我们来了。”
复赛当天,宋晓带着团队走进会场。评委席上坐着几位国内顶尖科技企业的首席科学家,以及几家知名风投机构的代表。
“准备好了吗?”他问李明。
“早就等这一刻了。”
答辩环节,李明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展示了他们的技术路径、应用场景以及未来拓展方向。评委们频频点头,甚至有位老教授主动打断提问:“你们这个架构是怎么想到的?”
“老板启发的。”李明如实回答。
评委们齐刷刷看向坐在后排的宋晓。
“我只是提了个思路。”宋晓起身微笑,“真正做出成绩的,是这群年轻人。”
掌声响起。
比赛结束后,一位投资人主动找到宋晓:“你们公司最近缺不缺融资?”
“不缺。”宋晓干脆地答道,“但我可以给你一个优先合作权。”
“成交。”
走出会场,阳光正好。李明兴奋地拍了拍宋晓的肩膀:“老板,我们是不是要火了?”
“早火了。”宋晓回头看了看会场门口,“只是现在,别人终于看见了。”
回到公司,研发中心的灯光依旧亮着。新的项目己经在筹备,新的难题也在等着被攻克。
宋晓推开会议室大门,投影幕布上显示着下一阶段的研发目标。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追赶,而是引领。”他环视一圈,语气坚定,“准备好迎接风暴了吗?”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透着一股久违的锋芒。
宋晓微微一笑,按下遥控器,幕布缓缓落下。
门外,夜色渐深,城市的霓虹灯闪烁不止。
而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eeif-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