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清晨,一切从杂乱的脚步声起始。
陈默身着那件洗得泛白的白大褂,袖口还残留着昨晚抢救时溅上的葡萄糖液痕迹,不紧不慢地走在查房队伍前端。
沈知夏和几个实习医生跟在后面,怀里抱着厚实的病历本,活脱脱一群刚结束考试的小学生。
“3号床李大爷——”他边翻病历,头也不抬,“肝肾功能指标正常,心电图也没啥问题,可以出院咯。”
沈知夏记着 “6号床那小姑娘,昨天还能跑去自动贩卖机买可乐呢,今天装啥虚弱哟,首接开单子让她走人。”
他又看向8号床,停顿了下,瞧见那位正坐在床上织毛衣、一脸和蔼的老太太,打趣道:“阿姨,您这是打算在这儿过年呐?”
老太太笑眯眯回应:“我这不害怕回家再犯病嘛,你们这儿饭菜可口,护士又贴心。”
“您要是真舍不得,要不申请留院观察半年?”陈默嘴角上扬,笔尖在出院单上快速划过,“不过咱医院没这服务哈,建议您回家接着养生。”
病房里顿时传出一阵哄笑,紧张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沈知夏站在门口看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清楚,陈默这种看似满不在乎的态度,实则是他最认真的表现——他明白怎样让病人安心,也晓得何时该说些什么话。
中午十二点,住院部大厅早己被准备出院的患者和家属挤得水泄不通。
“哎哟喂,这排队的阵仗比菜市场还热闹!”一位年轻妈妈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提着保温桶,额头满是汗珠。
“没错,听说就是那个年轻医生带队把人救回来的,厉害着呢!”旁边一位老大爷不住点头。
孟婉宁在临时增设的登记窗口后忙得不可开交,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她一边核对出院手续,一边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
“护士姑娘,我家老头子能坐高铁回去不?”
“护士小妹,出院证明能开两份不?我们老家医保要用。”
“请问你们这儿有轮椅租不?”
她耐心作答,脸上始终挂着职业性的微笑,心里却忍不住吐槽:“我真是天使中的战斗机……”
这时,陈默也加入了解答队伍。他站在人群中央,如同临时指挥官一般,一边解释出院注意事项,一边不忘调侃:“这位大哥,您要是觉得身体还没恢复好,干脆来我们医院当志愿者算了。”
“阿姨,您记住哈,回家别吃凉拌海蜇丝了,这次中毒名单里它可是‘榜上有名’。”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笑声,原本有些烦躁的情绪得到了缓解。
下午两点,急诊科走廊成了临时合影区。几位家属坚持要和医生护士们合影留念,还有人送来了锦旗,差点把墙都挡住了。
“陈医生,您一定得站中间!”一位大叔热情招呼。
“是啊是啊,没您我们真不知道咋办!”
陈默摆了摆手,往后退了一步,想躲到沈知夏身后。
“你躲啥呀?”沈知夏一把拉住他,“你可是主心骨。”
“我是幕后英雄。”他小声嘀咕。
“幕后英雄也得露个脸。”沈知夏语气坚决,眼神里却带着一丝温柔。
最终,在一片快门声中,这张合影定格了急诊科团队的笑容。陈默虽说站在中间,却使劲把自己缩成背景板的模样,被孟婉宁悄悄拍下来发在了朋友圈:
【今日高光】
没想到我们的陈医生还有社恐属性 拒绝红包、推辞锦旗、躲镜头,就是不肯承认自己是救命恩人!
配图是合影中陈默低头避开镜头的瞬间,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这医生帅得低调,必须点赞”
“急诊室里的扫地僧,实锤了!”
“有没有可能推荐他去《令人心动的offer》客串一下?”
傍晚六点,办公室里就剩下陈默和沈知夏还在整理资料。实习生们早都下班了,他俩对着电脑屏幕敲着键盘。
“这次中毒事件的数据整理好,以后碰到类似情况就能更快处理。”沈知夏边归档电子病历边说。
“嗯。”陈默应了一声,手头是一沓纸质报告,他己经按编号分好类,每份都贴上了标签。
突然,他翻到一张没署名的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字:
“本次中毒源疑似为‘老街烧烤摊’使用的自制凉茶,成分不明,毒性反应具有迟发型特征,建议进一步追踪。”
他眉头一皱,把这张纸单独抽出来放在桌上。
“咋啦?”沈知夏留意到他的动作。
“有人提前做了推测。”他指着那段话,“而且内容挺准的。”
沈知夏凑过去看了一眼,点头道:“确实挺专业的,可能是哪个实习医生写的吧。”
“也有可能……”陈默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把那张纸夹进了文件夹,“先留着,说不定以后能用得上。”
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急诊楼的灯光亮起来,宛如城市的守护者。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仍在持续,偶尔还会传来几声轻笑。
“你知道不?”沈知夏突然开口,“刚才那个视频好像火了。”
“啥视频?”
“就是你在大厅解答家属问题的那段,有个家属拍下来发网上了,标题叫‘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陈默愣了一下,随后耸耸肩:“下次我得戴个口罩。”
“晚咯。”沈知夏笑着摇头,“现在热搜上都有你的名字了。”
陈默轻叹一口气,低头继续打字,嘴里嘟囔着:“麻烦。”可他的嘴角,分明露出一丝藏不住的笑意。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bhhg-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