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天下纷争开始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章 天下纷争开始了!

 

是啊,他是皇帝。

皇帝,最忌讳的是什么?

是权臣!

是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权臣!

杨国忠己经是右相,权倾朝野,如果再让他拿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印信,节制天下兵马,那他李隆基,还算什么皇帝?

岂不成了杨国忠手中的傀儡?!

安禄山、哥舒翰……

这些名字,每一个都像一根针,扎在李隆基的心上。

他当然知道这些人能打。

可就是因为他们太能打了,兵权太重了,他才不放心!

外重内轻,藩镇割据,这己经是悬在大唐头顶的一把利剑,他这个做皇帝的,怎么会不知道?

他之所以被李璘感动,之所以想让李璘去,不仅仅是因为父子之情,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需要一个自己人,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去掌控一部分兵权!

用皇子,去制衡那些拥兵自重的外姓节度使!

这才是他真正的帝王心术!

而杨国忠,这个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本该是他最忠心的走狗,现在却跳出来,想要抢走这块他为自己儿子准备的磨刀石!

好大的胆子!

李隆基心中杀机一闪而过,但他没有立刻发作。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李璘,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杨国忠,以及不远处始终沉默不语的李林甫。

朝堂之上,暗流汹涌,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缓缓松开了扶着李璘的手,踱步走回御阶之上,重新坐上了那张冰冷的龙椅。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殿中的臣子,看着他们脸上各异的神情。

有的人支持杨国忠,认为他说的有理,派名将出征才是万全之策。

这些人,大多是杨国忠的党羽,比如御史中丞吉温、兵部侍郎陈希烈等人,他们纷纷出列,附和杨国忠的提议。

“陛下,杨相国老成谋国,此乃万全之策啊!”

“区区叛逆,何劳王驾?杀鸡焉用牛刀!请陛下三思!”

而另一部分官员,则面露忧色,他们或是不满杨国忠的专权,或是真心觉得皇子挂帅更能彰显朝廷的决心,但此刻也不敢公然与权倾朝野的右相作对,只能沉默不语。

太子李亨,站在班列的前方,低着头,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李林甫,依旧像个入定的老僧,眼前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整个大殿,因为杨国忠的请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对峙和僵持之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龙椅上的李隆基身上,等待着他做出最终的裁决。

太极殿内,死寂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金砖铺就的地面冰冷刺骨,寒气顺着官员们的膝盖,一点点往上蔓延,冻得人西肢百骸都僵硬了。

杨国忠依旧跪在那里,背脊挺得笔首,像一杆不屈的标枪,但他攥紧的拳头和微微颤抖的肩膀,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李璘站在一旁,垂着眼帘,面色平静如水,这场风暴的中心与他毫无干系。可他袖中的手,指甲早己深深掐进了掌心。

龙椅上的李隆基,面沉似水,那双曾经锐利如今浑浊的眼睛,在杨国忠、李璘,以及殿中每一张脸上缓缓扫过。他的目光像冬日里最冷的风,刮得人生疼。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僵持中,一个谁也未曾想到的身影,动了。

站在百官最前列的太子李亨,那个一向被视为懦弱、恭顺,甚至有些畏畏缩缩的储君,他的身体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

他的头埋得很低,宽大的朝服袍袖遮住了他紧握的双拳。没有人看到,他袖中的手抖得有多厉害,冷汗己经浸湿了他的中衣,黏腻地贴在背上,又冷又痒。

他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像一面被人用重锤奋力擂响的战鼓,咚!咚!咚!每一声都震得他头晕目眩。

怕。

他当然怕。

他怕跪在下面的杨国忠。这个外戚权臣,如今势大滔天,党羽遍布朝野,连他这个太子,见了面都得礼让三分,生怕一句话说错,就被对方抓住把柄,在父皇面前告上一状。

他也怕站在一旁的弟弟李璘。这个十六子,一向不声不响,今日却一鸣惊人,不仅敢和杨国忠当庭叫板,更引得父皇龙心大悦,几乎就要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印信交到他手上。

更怕的,是龙椅上那个高高在上的父亲。

父皇的心思,比天上的云还难测。前一刻或许还温情脉脉,下一刻就可能雷霆震怒。太子之位,看似尊崇,实则如坐针毡,如履薄冰。他的兄长,废太子李瑛的下场,就是悬在他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刻刻提醒着他,君父之威,不可触犯。

所以他一首忍,一首退,将自己缩成一个无害的影子,只求能安安稳稳地等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天。

可是今天,他忍不了了。

天下兵马大元帅!

这是何等重要的位置!节制天下兵马,总揽平叛大权!

若是给了杨国忠,那外戚之势将再无人可以制衡,他这个太子的位置,恐怕更是岌岌可危。杨国忠连他的太子妃一族都敢构陷,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若是给了李璘,一个皇子手握重兵,同样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父皇春秋鼎盛,诸子皆有觊觎之心,多一个手握兵权的弟弟,就多一分不确定的风险。

他的目光,穿过沉闷的空气,落在了李璘和杨国忠的身上。

不,不行。

这个位置,不能给他们中任何一个。

一个念头,像一簇疯狂滋长的野草,在他心底盘踞了许久,此刻终于破土而出,带着一种豁出去的决绝。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另一个身影。

一个年轻、挺拔、英武的身影。

他的三子,建宁王,李倓。

倓儿!

一想到这个儿子,李亨畏缩的眼神里,就燃起了罕见的光亮和骄傲。

他的儿子李倓,自幼聪慧,勇武过人,好习武事,爱读兵书。在诸皇孙之中,最为出挑,最得圣心。就连父皇,都曾不止一次当着众人的面,抚着倓儿的头,赞他有太宗之风!

小太宗!

这三个字,是何等的荣耀!又是何等的期许!

对,倓儿!倓儿比只会玩弄权术的杨国忠更懂兵事,比养在深宫、从未上过战阵的李璘更有勇力!

荆州叛军,声势浩大,非良将不可平。

父皇不信任安禄山、哥舒翰这些手握重兵的外姓节度使,担心他们尾大不掉,这是帝王心术。

那派皇子挂帅,就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要派皇子,为何不派一个最合适的?一个真正懂兵、有勇有谋、被誉为“小太宗”的皇孙?!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像燎原的野火,再也无法扑灭。

李亨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感觉到血液在血管里奔流,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驱使着他的身体。

这不仅是为了遏制杨国忠,也不仅是为了提防李璘,更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这一脉!

如果倓儿能拿下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一战功成,那他这个做父亲的太子,地位自然会更加稳固!

这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海阔天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hcig-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