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郡守府内,
孔融正与孙邵对弈,黑白棋子错落有致地布满棋盘。
“报 ——!” 信使风尘仆仆地闯入厅堂,单膝跪地:“胶东急报!”
孔融执棋的手微微一顿,白子悬在半空。
孙邵见状,挥手示意侍从退下。
“讲。”
“楚轩在胶东城门悬挂‘北海楚’字旗。” 信使低头奉上竹简,“这是胶东近日的详细动向。”
孔融接过竹简,看完内容后,眉头微蹙,
孙邵接过竹简细看,沉吟道:“明公,竟主动挂我北海之旗,此子果然识时务。”
“文优啊,” 孔融将白子轻轻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楚轩此举未必是真心归附。他的名声刚起,便挂北海旗,恐怕是借势自保。”
“他既挂北海旗,为何加楚字,如若东莱郡和楚氏没分裂,可以提醒东莱郡他姓楚!”
“一个活着有能力的楚轩可比死去的废物刘虎,有能力多了!”
孔融捋了捋胡须继续说道,
“如若东莱郡守和楚氏一族彻底分裂,有北海旗,他就属于北海了!”
“好一个聪慧的小子呀!真是惊喜不断呀!”
孙邵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楚轩的用意:“明公那我们该怎么办?”
“不急。” 孔融起身,衣袖带起一阵微风,“让风声再飞一会儿!”
“给他的惊喜也就快了!”
很快楚轩五百兵守城的事迹传遍了大半个青州。
...............
三日后的清晨。
青州刺史黄琬的仪仗浩浩荡荡开进北海城。
孔融亲自出迎,二人把臂入府,闭门密谈。
“文举兄好手段。” 黄琬接过侍女奉上的茶盏,意味深长地说,“那楚轩如今可是名震青州啊。”
孔融谦逊地摆摆手:“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倒是使君此来...”
黄琬脸色一肃:“刘颖越来越放肆了。上月竟敢截留我青州赋税,说什么‘剿匪所需’。”
他重重放下茶盏,“我此来,就是要与他算这笔账!”
孔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使君可有良策?”
“听说那刘虎与东莱郡关系匪浅?” 黄琬压低声音,“若能坐实刘颖‘养匪自重’的罪名...”
二人相视一笑。
孔融拍了拍手,孙绍立即捧上一个木盒:“这是楚轩之前送来的战报,里面有前任都伯刘猛,以及匪首刘虎,东莱郡守刘颖的往来密信。”
黄琬接过竹简,越看眼睛越亮:“妙!有此物证,再加上楚轩这个证人...”
“不过...” 孔融故作迟疑,“楚轩确实有功于北海!”
黄琬放下茶盏,冷笑一声:“孔北海莫不是起了爱才之心?别忘了,此人可是东莱楚氏子弟。”
“如果孔北海怕被人说赏罚不明!”
“这个简单。” 黄琬冷笑,“给他高升就是。我看观阳县正好缺个县令。”
孔融抚掌而笑:“使君高见。我这就上表朝廷,为楚轩请功。”
与此同时,
胶东城内,楚轩正在校场观看新兵操练。
太史慈手持长枪,亲自示范突刺技巧。
少年们汗流浃背,却个个神情专注。
“大人!” 阿福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北海又有商队来了,带着不少货物,还到处讲述您守城的事迹。”
楚轩接过竹简,上面记录着近日北海商人在城内的一言一行。
他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些商人逢人便说我如何英勇,连三岁孩童退敌的荒唐故事都编出来了?”
阿福点头:“城里百姓听得津津有味,都说大人是神将下凡。但小的觉得... 这事蹊跷。”
“当然蹊跷。” 楚轩冷笑,“孔北海这是要拿我当刀使。” 他将竹简递给阿福,
正说着一名斥候匆匆跑了过来:“报!北海方向来了一队人马,打着孔字旗号,约有十余人,看样子是使者队伍。”
“来得比预计的还快。”
他转向斥候,“再探,弄清楚带队的是谁,何时能到胶东。”,
“既然孔融要演戏,我们便陪他演到底。” 他嘴角微扬,随后对阿福说道 “传令下去,准备迎接‘上官’。让城里张灯结彩,搞得热闹些。”
次日清晨,胶东城门大开。
楚轩身着正式官服,率太史慈等将领在城门外列队相迎。
百姓们被组织起来,手持彩旗站在道路两旁。
“来了!” 眼尖的阿福低声道。
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缓缓而来。
为首的中年文士白面长须,是北海的王修。
楚轩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
他没想到孔融会派此人前来。想想也是此人现在只是北海的一个小吏。
“胶东县军侯楚轩,恭迎使君!” 楚轩上前行礼,姿态恭敬却不卑微。
王修下马还礼,笑容可掬:“楚军侯少年英雄,常听孔北海夸赞。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两人寒暄间,楚轩注意到队伍中有几辆满载的大车,用油布盖得严严实实。
入城后,王修当众宣布了孔融的嘉奖令,并命人揭开油布,露出里面的赏赐:百匹绢帛、五十石粮食,还有一套精良的铠甲。
“孔北海说了,” 王修高声道,“楚军侯保境安民,功在千秋。这些只是小小意思,他己经上表朝廷了,升你为观阳县县令。就等朝廷的封赏下了!”
百姓们欢呼雀跃,楚轩却心中冷笑。
他注意到王修说话时,眼睛一首往城墙上的防御工事瞟。
当晚接风宴上,王修频频举杯,:“楚军侯以五百破两千,此等战绩,便是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只是...” 他话锋一转,“下官听闻,那刘虎临死前曾狂言,说与东莱郡守有旧?”
帐中瞬间安静下来。
楚轩面不改色,轻啜一口酒:“确有此事。不过将死之人胡言乱语,岂可轻信?”
王修意味深长地笑了:“军侯高见。只是此事关乎朝廷体统,孔北海觉得,还是查个水落石出为好。”
宴席散后,楚轩独自站在城墙上吹风。
阿福悄然出现在他身后:“军侯,王修此行,分明是要坐实东莱郡守的罪名。”
“不仅如此。” 楚轩声音低沉,“他今日特意查看了城墙防御,还问了许多关于赎罪营的问题。”
他转身看向阿福,“结合孔融奏表升我为观阳县令,怕是只等胶东建设完毕,下一步就要派心腹前来接管了!”
“观阳虽属于北海治下,但是却基本地处东莱之地!”
“我怕是己经成为孔融的弃子了!”
阿福眼中寒光一闪:“那要不要...”
“不必。” 楚轩摇头,“王修不能动。不仅不能动,我们还要好好送他回去。”
他望向北海方向,嘴角微扬,“不过,也该给孔北海送份‘回礼’了。”
三日后,王修满意地带着楚轩的 “谢恩表” 返回北海。
王修刚走,楚轩对太史慈道,“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另外,让阿福去请赵六来见我。”
太史慈疑惑:“军侯要见那个楚家管事?”
楚轩笑而不答,眼中闪烁着莫测的光芒。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fh0f-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