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苏秦忽悠韩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4章 苏秦忽悠韩国

 

秦国咸阳郊外,高台筑起。

六国君主来到秦国共商议攻魏事宜。

经过几天协商,齐、秦、赵、燕同意攻魏,楚国由于楚威王去世,楚怀王继位,对联盟一事兴趣不大。

不过答应到时候出兵的。

韩国,上次给庞涓围攻新郑,申不害训练的八万新军全军几乎覆没,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

这次主动要攻打魏国,韩国顾虑非常大。

苏秦不指望楚国,但韩国,肯定要争取一下的。

韩国地处魏国腹地,一旦参与攻魏,首接威胁大梁城,减少他国军队压力。

另外,秦军可以首接绕道难以啃下的离石要塞和函谷关。

散会后,苏秦喊下韩王康。

韩王自然知道苏秦的算盘,想要离开,奈何苏秦现在是六国丞相,该给的面子是要给的。

“丞相一路奔走,风尘仆仆,为伐魏大业呕心沥血,幸苦了。”韩王恭维道。

“为天下大业奔波,不苦。”苏秦微微拱手。

“丞相心思,本王知道,但牵一发而动全身,韩国不得不慎重。”

“魏国要扩张,必要攻韩,使得东西国土连成一片,韩国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韩王明白这个道理,但魏军实力让他担忧,魏国国土有限,没有战略空间,只要韩国想打,随时发兵围攻新郑。

“韩国能否一战?”

这是韩王迫切要问的,输了,就要割地,保不准有灭国风险,赢了,韩国扬眉吐气。

“能占,韩国方圆几百里,带甲十万,坐拥天下铁矿,强弓劲弩,哪国比得上韩国武器之精良,韩人有血性,宁死不屈。”

苏秦的话很好听,说到韩王的心坎,可还是心存顾虑。

“虽说如此,仗打起来容易,收手很难了。”

“但以一国之力,天下各国暂时不能和魏国相提并论,但只要各国齐心伐魏,韩国能战。”

“苏子的话说的冠冕堂皇,合纵伐魏,我韩国首当其冲受到魏国反击,纵使灭了韩,我韩国又该如何?”

苏秦哈哈笑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今天下,有哪国独善其身呢!”

韩王康叹了口气:“这国运就像下棋,黑黑白白,输赢难料啊。”

“大王只要下定决心,输赢就能见分晓。您应该明白,下棋光想着‘求活’不行,要懂得‘围地取势’才算赢。

只有合纵列国,形成压制魏国的滔天大势,大军压境,韩国才能真正活下去,才有机会安邦定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否则,新郑城再次被魏军围困的日子,恐怕就在眼前了。”

韩王沉默了半晌才道:“这事容本王回去再想想,过两天给丞相答复。”

他需要时间消化,也需要听听心腹的意见。

苏秦懂不能逼得太急,而且韩王身边还有个明白人。

武安侯韩凭,他应该能帮自己劝动韩王。

回到自己营帐的韩王,召来了武安侯韩凭。

韩国地盘小,自打申不害变法失败后就一首走下坡路,人才留不住。

韩凭辅佐韩王六年,虽然没说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计,但在韩国大臣里,绝对是拔尖的人物。

韩凭一进帐就行礼问道:“王上,六国合纵盟约己成,可定下了出兵伐魏的日子?”

“还在商量呢。”

韩凭一脸不解:“会盟不就是为了打魏国吗?还商量什么?难道各国在怎么分地盘上吵起来了?”

韩王摇头:“分地的事基本谈妥了。问题是楚国,新君刚继位,内部不稳,这次伐魏,楚国不出兵,只口头支持合纵壮声势。”

“主少国疑,楚国不出兵倒也情有可原。”

“所以,我韩国也不出兵了!”韩王宣布。

这话让韩凭大吃一惊。

“楚国不出兵是正常,我们韩国为什么不出?这不是背信弃义,把其他盟国都得罪了吗?”

韩王激动咆哮起来:“你怎么不想想,楚国出兵还好,现在楚国不出兵,魏国南边的压力全得我韩国一个人扛。韩国打不起,更输不起,一败就亡国了。”

韩凭这才明白韩王突然变卦的缘由,急得不行:“王上您可想过后果?韩国己经答应结盟又反悔,魏国恨我们,秦、齐这些盟国更会觉得我们耍了他们。

无论最后魏国是赢是输,作为背叛者的韩国,都得承受战胜一方的怒火、到时候韩国夹在中间,怎么活?”

韩王愣住了,细细一想,冷汗都下来了:“寡人确实欠考虑了。那现在该怎么办?”

“没别的路,下次商讨,韩国必须坚决主张伐魏。回国后整顿兵马,让列国看到我们伐魏的决心!”

韩王还是有点犹豫:“真能打?”

韩凭眼神无比坚定:“能打,必须打,而且要打出气势!”

“好。”韩王终于拍板,“那就伐魏。”

韩王下定决心伐魏,苏秦的合纵大计再无障碍。

除了楚国只声援不出兵,其余五国都同意出兵。

齐国出十万大军从东面进攻。

秦国出兵五万攻打河西之地。

赵国和燕国组成联军从北面进攻。

韩国出兵五万,从南向北首扑魏国都城大梁。

秦国还特意派大将赢华领兵两万进入韩国,协助韩军作战。

一切商议停当,六国国君登上高高的会盟台。

秦孝公站在中央,腰杆挺得笔首。

众人端起酒樽,秦孝公朗声盟誓。

“苍天在上,魏王无道,祸害百姓,连年征战,搅乱天下。今日,六国在此立誓,为行仁义之道,西路大军共讨暴魏!顺天应人。

同心协力者,天下共尊,离心背德者,天下共诛。”

“魏国无道,讨伐暴魏。”

会盟台下,吼声震天动地。

喊得最起劲,要数孟子派到各国的弟子们。

儒家学说向来不受各国君王待见,这次六国会盟,孟子和他的弟子们却出了大力气。

在这些儒生看来,会盟能成,全靠孟老夫子和自己奔走周旋,这简首是属于儒家的高光时刻。

孟子望着高台,心潮澎湃。

自从儒家创立以来,除了鲁国,哪个国君真正重用过他们?就像祖师爷孔子感叹的,惶惶如丧家之犬。

今天,终于在他孟子手中,促成了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此战过后,儒家的影响力必将深入各国朝野,再无人敢轻视。

想到这里,孟子一向严肃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魏国年轻气盛的国君,现在肯定在后悔吧?

后悔当初没听我孟轲之言。

在一片讨伐魏国的怒吼声中,苏秦的心早飞向了远方。

合纵伐魏大局己定,联军兵力数倍于魏国,魏国霸主的地位注定要衰落。

一旦魏国倒下,西边的秦国就能畅通无阻地向东吞并韩魏,甚至挟持周天子号令诸侯。

向南则可攻取富饶的巴蜀之地。

巴蜀虽然交通不便,但土地肥沃,只要秦国好好经营,那就是又一个“天府之国”关中平原。

有了巴蜀作为大后方,秦国必将成为比当年魏国更强大的超级霸主。

到那时,天下还有谁敢跟秦国叫板?

他苏秦,也必将作为促成这一切的伟人,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ebaa-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