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苏秦到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9章 苏秦到秦

 

苏秦去秦国,秦国当真惊动了。

咸阳城竟是万人空巷,秦人从郊野官道蔓延到咸阳宫,人声鼎沸比起任何大典都要黯然失色。

老人们说,我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山人海,秦国又要翻身了。

秦孝公亲自给苏秦扶着上马车,引得秦人欢呼雀跃。

秦人没有觉得过分,只要有一场巨大的胜利,无论给出多高的礼遇都是值得的。

百年来,秦国屡次给中原强国欺负,丢失肥美的河西土地。

自卫鞅变法,秦国上下戮力同心,斩杀十几万魏军,河西和河东在手,打到仇敌魏国大梁城附近。

当时,举国震惊,秦人认为魏国就算守得住大梁城,占绝河东膏腴之地,不亏。

结果,秦国又回到至暗的阶段,十几年来的变法新军付诸东流。

如今六国丞相回到秦国就职,成了合纵的领头羊,秦人怎么不会扬眉吐气。

一夜之间,秦国成了带头反抗魏国的“首义”大国,全国上下,从国君秦孝公到普通百姓工匠农民,谁不感慨万分,又是叹息又是欢呼庆祝?

但几乎没人仔细想想。

这件事对秦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值不值得为一次外交调停的成功就高兴成这样?

大家只是借着这个机会,把压抑很久的憋屈心情尽情地释放出来,尽情地庆祝。

坐在王车上的苏秦,脸上带着一种淡淡的、没什么表情的笑容。

看着道路两旁连绵不绝的欢呼人群和各种各样的跪拜行礼,苏秦心里有点茫然了。

同一个人,在他穷困落魄、到处碰壁的时候,没人搭理他。

一旦功成名就,难以想象的荣华富贵和崇拜赞美就像波涛一样涌来,几乎要把他淹没。

当初回到秦国,秦国人对他欢呼称赞,苏秦并没有茫然晕眩,反而感到一种喜悦。

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是人生难得的骄傲时刻,就算这种骄傲有点浅薄,但它带来的快乐是实实在在的。

看着秦国上下如此狂热,他不禁也陶醉其中:。

国合纵联盟是他辛辛苦苦促成的,就算他挂着六国的丞相大印,也完全配得上。

但是,他心里也清清楚楚地明白。

六国合纵并不能从根本上让他苏秦真正登上权力顶峰。

虽然现在六国有不少人把他当成救星,但他很清楚,无论合纵是成功还是失败,最终,他都会被“打回原形”。

想得越深,就越害怕失去。

万一六国合纵出了问题,他身上的光环突然消失,人们又会怎么对待他呢?

如果说,普通老百姓的欢呼称赞,苏秦还能一笑置之。

那么,各国国君和大臣给他的前所未有的超高规格待遇,就真的让他心里有点不安了。

本能地感觉到,六国的君臣们,对合纵这件事各有各的小算盘和目的。

他甚至有些恐惧。

六国合纵这个庞然大物一旦形成,它的命运就不是他苏秦一个人能控制的了。

他现在急切地想给自己找条后路。

不想再做被亲人鄙视的苏秦了,他想成为像管仲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相。

要想在秦国当官,就得为秦国谋利益。

秦国发展最大的障碍在哪里?

就是魏国。

这个强大的魏国挡住了秦国向外发展的路。

选择秦国作为依托,和他推动合纵的目标并不矛盾。

六国各有优势,但说到根基深厚、未来有潜力称霸天下的,除了魏国,就只有秦国了。

只要合纵成功灭掉魏国,他相信,经过变法的秦国一定能迅速崛起,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国家。

到那时,就是他苏秦大展宏图的机会。

合纵联盟瓦解后,秦国就是他最好的退路。

就在苏秦思考的时候,队伍到达了咸阳王宫。

秦孝公拉着苏秦的手一起走进大殿。

大臣们都站好位置后,秦孝公洪亮的声音在宫殿里响起:“苍天在上,厚土在下!六国合纵是秦国一百多年来最大的盛事!

从今以后,秦国彻底摆脱了被各国看不起的时代,苏秦回到秦国,合纵大业成功,天地神灵共同见证!”

“大秦万年,合纵万岁!”群臣的祝贺声响彻。

“国君亲自封赏,苏秦听封,太师宣读诏书。”内侍高声喊道。

秦国太师拿出准备好的羊皮诏书,大声宣读:“大秦公封赏诏书,苏秦为秦国奔波列国促成合纵,对秦国有大功。

特封苏秦为秦国丞相,功绩永载秦国史册。赐栎阳城南面十三座城邑作为苏秦的封地,爵号‘武信君’!”

苏秦心满意足,拜谢道:“谢国君封赏!”

“秦公万岁!,武信君万岁。”群臣再次欢呼。

封赏仪式结束后,秦孝公召集卫鞅、苏秦、景监三人到书房商议要事。

秦孝公坐在桌案前,整理了一下思绪,道:“六国合纵己经成功,现在攻打魏国的时机成熟了。各位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苏秦看了一眼身边的秦国大臣们,他们都没有先开口的意思,显然是在等自己。

他本来就有意在秦国做官,现在又当上了秦国丞相,率先献策是分内之事。

“当今天下的强弱形势己经很清楚了。魏国一家独强,秦国、齐国、楚国紧随其后。但要论未来的发展潜力,变法后的秦国和变法后的魏国不相上下。

六国联合攻打魏国,魏国就算赢了,也必然是惨胜;要是输了,不用说,就是亡国。

这次合纵对秦国来说,好处巨大。秦国要向东发展,必须削弱魏国。魏国弱了,秦国自然就强了。”

苏秦的话让书房里的人都点头。

秦孝公缓缓说道:“合纵对秦国有利,我赢渠梁当然明白。但其他国家可不这么想。

比如楚国,还有燕国,赵韩害怕万一合纵失败,魏国会找他们算账。合纵的名头虽然响亮,但真要攻打魏国,难度不小啊。”

秦孝公不愧是一代明君,一眼就看出了合纵的弱点。

苏秦佩服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楚国虽然和魏国没什么仇怨,但魏国一首有吞并各国、统一天下的野心。楚国朝中不乏明白人,他们自然懂得只有削弱魏国才能保住楚国。

燕国虽然是被迫加入合纵的,燕王胆子小,肯定害怕其他国家因此讨伐他,绝对不敢突然退出联盟。

赵韩畏惧魏国,但只要秦国和齐国下定决心攻打魏国,坚定赵韩两国抗魏的决心,他们也绝不会退出联盟。况且赵王一向有雄心壮志,这次合纵,赵王没有退缩的道理。”

卫鞅点头道:“武信君说得对。这次合纵行动,秦国应该做列国的先锋。攻打魏国也要速战速决,拖久了恐怕会出变故。”

苏秦对秦国君臣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原本还在想怎么说服秦国先出兵,没想到他还没开口,秦国君臣自己就己经打算这么做了。

要是换成东方其他国家的君臣,肯定想着怎么利用合纵来削弱别国的实力,合纵就危险了。

苏秦拱手道:“大良造说得很对。还请秦公赶紧发信给各国,约定好出兵的日子。”

秦孝公一脸坚定地说:“各国合纵,必须同心协力,不能给魏国一丝喘息的机会。

大良造,立刻给各国发信,约定一个月后攻打魏国。景监,点齐兵马将领,一旦日期确定,发兵攻魏!”

“遵命!”众人齐声应诺。

卫鞅等人退出秦孝公的书房,各自去忙了。

秦孝公却陷入了沉思。

大梁一战,秦国呕心沥血十几年才恢复的国力,在河西战场上几乎消耗殆尽。

经历了这次沉重打击,秦孝公现在的身体己经大不如前,快要不行了。

但他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收复河西。

河西之地在他手中失去又夺回,夺回又失去。

不收复河西,他死也不能瞑目!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ebaa-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