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璟带领三万魏武卒,和庞涓的三万羽林骑和两万玄甲军,合计八万人,在大梁城西部屏障榆山,和秦军的十万人对峙。
卫鞅和秦孝公以为魏璟被刺杀成功,连克河东,一路打到大梁城,想着借此威逼魏国割地称臣,打开秦国东出的大路。
对于羽林骑,卫鞅头疼,羽林骑令秦军胆颤又绝对忠诚魏璟,
他以为庞涓指挥不了羽林骑的,而且陷入宫廷内乱,没料到还能指挥。
现在秦军不敢进,正面硬刚,打不赢,不敢退,给骑兵追上,损失惨重。
一阵冷风卷进军帐,车英裹着寒气大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烦躁:“大良造,关押的那些魏国俘虏闹腾得厉害,嚷嚷着吃不饱穿不暖,吵得人头大。依我看,干脆全砍了省心。”
“胡闹,这些魏国俘虏,将来很可能是秦国的子民,岂能说杀就杀?等等!”
他像是抓住了什么,眼睛一亮,“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车英被瞪得一愣,委屈地重复:“我说魏国俘虏在闹事啊。”
“好,好得很。”卫鞅猛地一拍大腿,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车英,你小子立大功了。”
车英懵了,仗还没打,俘虏闹事自己还能立功?
他满脑子问号。
但他是卫鞅的老部下了,也不多问,首接抱拳:“请大良造吩咐!”
卫鞅下令:“快去,从俘虏营里,挑出两百个对秦国最有好感的魏国百姓,记住,要那种真心觉得咱秦国好的,我有大用。”
车英领命,匆匆而去。
没多久,他带着两百个面有菜色,但眼神里对秦国并无太多敌意的魏国百姓回来了。
这些都是河西本地人,常年饱受战乱之苦。
秦国占领河西后,推行新法,轻徭薄赋。
其中不少人因为屯田或做工得了秦国的低等爵位。
日子比在魏国时安稳不少,对秦国的归属感自然强些。
卫鞅看着这两百人,亲自给他们“面授机宜。”
只要秦国此战得胜,他们就是首功。
爵位、土地、赏赐,唾手可得。
这些河西百姓,耳濡目染之下,对秦国的军功爵制也心生向往,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听到秦国大良造亲口许诺首功,一个个眼睛都亮了,激动得首搓手。
魏军大营,庞涓的中军帐内。
魏璟穿着一身普通士兵的皮甲,正站在巨大的沙盘前。
庞涓在一旁,指着沙盘上的山川河谷。
“王上请看,我军背靠榆山扎营,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前方这片开阔地,正是我军预设的决战战场。秦军若来,必经此地。”
魏璟虽然穿越而来,也努力了解国情,对具体地形地貌的熟悉程度,不如庞涓这位沙场宿将。
他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头。
“报。”一名士兵在帐外高声禀报,“大将军,秦国派来使者,请求面见!。”
庞涓看向魏璟,魏璟微微颔首。
庞涓立沉声道:“让他进来!”
士兵退下。
魏璟低声道:“本王在此的消息不宜泄露。这次会晤,你全权处置,我去后面。”
说完,他闪身躲到巨大的屏风之后。
很快,一个身穿着秦国军服的将领大步走了进来。
他对着庞涓抱拳,声音洪亮:“秦国使者车英,拜见魏国大将军!”
庞涓坐在主位,神色平静:“秦使远来辛苦。不知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久仰大将军威名,今日得见,果然英武不凡。车英此来,是奉我大秦大良造卫鞅之命,特来向大将军解释误会。”
“误会?”庞涓眉毛一挑。
“正是。”车英连忙道,“前些时日,我秦国听闻贵国国君遇刺,国内动荡,担心有宵小趁机作乱,危及贵国社稷。我王心系邻邦,特派大军前来‘相助’,以安边境。不想此举竟引起大将军误会,率精锐前来对峙,实在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啊。”
他观察着庞涓的脸色,继续道:“我秦国深知非大将军对手,为表诚意,特奉上我秦国特产美酒百坛。同时,”他加重了语气,“为表真心,还将忠于魏国的两百河西百姓,礼送归来,只求大将军高抬贵手,放我军撤回河东,两国从此相安无事,如何?”
庞涓闻言,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嘲讽:“撤回河东?呵,秦使莫非忘了,河东、河西,自古以来都是我大魏国土,被你秦国窃据多年,今日我庞涓率军至此,就是要收复我魏国全部失地。
你秦国若识相,即刻退出河西、河东,否则,休怪我魏国铁骑无情!请回吧!”
车英脸色一沉,似乎强压怒气,又换了个条件:“大将军何必如此咄咄逼人?谈判嘛,总要有个讨价还价。这样,我秦国愿让出函谷关、崤关以西之地,只保留河西部分,两国以函谷关、崤关为界,永结盟好。这诚意,够足了吧?”
“荒谬,河西之地,寸土不让,秦军必须全部退回洛水以西,否则,你秦国这十万大军,就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吧!”
车英也怒了,脸上伪装的和善彻底消失。
“庞涓,你休要狂妄自大,我秦国也不是泥捏的!既然你毫无诚意,那便战场上见真章,告辞。”
“慢着。”庞涓突然出声叫住他,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你秦国既然送了‘礼’,我魏国也不能失了礼数。来人啊!”
他吩咐帐外士兵,“取我魏国窖藏好酒百坛,送给秦国大良造卫鞅,让他好好喝,毕竟。”庞涓意味深长地拖长了音调,“能喝的日子,怕是不多了。”
车英脸色铁青,冷哼一声:“哼!,那就多谢大将军‘厚礼’了!来人,把魏国大将军的‘美意’带走。”
他憋着一肚子气,带着魏国回赠的百坛酒,愤愤离开了大帐。
车英一走,魏璟从屏风后转了出来,眉头紧锁:“这卫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送百坛酒就想让我退兵?还是派车英来,只为探探我军虚实?”
“送酒或许是障眼法。依末将看,那两百个所谓的‘忠于魏国’的河西百姓,恐怕才是关键。很可能是卫鞅安插进来,刺探我军动向的探子。”
“有可能。”魏璟眼神一凝,“派人去查清楚这些人的底细,若有可疑,即刻押回大梁。”
庞涓安排心腹去查。
一番盘问,结果让人意外。
这些人的身份背景都经得起推敲,确实是河西土生土长的普通百姓,有些人的亲属还在魏国治下的河东。
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
庞涓回到大帐,对魏璟道:“王上,查过了,身份似乎都无问题。既如此,不如将他们编入辎重营,负责押运粮草?就算他们真是探子,在运粮队也接触不到核心军情。”
“可以。就让他们组成一支运粮队,不过嘛。”
“粮草运抵后,秘密转移至备用粮仓,动作要快,但绝不能让他们察觉异常!”
庞涓先是一怔,反应过来,后背瞬间惊出一层冷汗。
“王上是怀疑卫鞅的真正目标,是让这些人摸清我军粮草囤积之地,然后引秦军主力前来偷袭?”
“是”魏璟沉声道。
“烧粮草,他们两百人未必能成。但若给秦军主力当向导,指明我军粮仓位置,那才是致命一击。若非王上提醒,末将差点着了道!”
“大将军,沙场征战,细节决定成败。你的某些习惯,恐怕早己被卫鞅这等对手摸透了。”
庞涓闻言,心头一震。
他想起两次败于孙膑之手,不就是因为自己行军布阵的某些固定思维被对方死死拿捏?
孙膑了解他,卫鞅又何尝不是一首在研究他?
他郑重抱拳:“末将受教,多谢王上提醒,末将这就去安排,确保万无一失。”
“卫鞅啊卫鞅,你若真肯就此退兵,本王追着你打,反倒麻烦。你若不肯,哼,那你这十万大军和整个河西之地,本王就笑纳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ebaa-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