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对列国的地形熟读于心,韩国战略要地有限,抵挡不了魏国攻势。
十万大军在庞涓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打到韩国都城新郑。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几年,综合国力跃居战国第六位,和大国硬碰硬差了点,但固守自保,还是游刃有余的。
这是申不害的信心所在。
新郑是春秋第一霸郑国的都城,深沟高垒,号称固若金汤。
覆灭郑国后,几十年来韩国不断翻修巩固城池,城池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城高墙深,全部用大石和青砖砌成,箭楼采用石料筑造。
二.城外有三丈宽的护城河,引洧水灌注,滚滚滔滔。
申不害变法时,收编旧贵族私家武装,韩国军队整训为八万新军。
一万拱卫新郑,三万驻守城外,西万分散西周重镇。
申不害自诩深谙兵事,整训新军时亲自督导训练,治军极严,新军有劲韩的气象。
申不害的战略。
先联合齐赵共抗魏国,胜后挟威西进灭西周,然后南下攻陈。
只要盯住魏国攻势,保住新郑,小韩就能变为大韩。
为了抵抗魏国,韩国先后和赵国和齐国结盟,联盟结成后,申不害向韩国臣民公布消息。
韩人底气大增,抗魏斗志高涨,新郑城内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
庞涓对此战有十足胜算,虽知道是硬仗,但自认对手不是孙膑,不必担忧。
他的攻击方略分为西步。
第一步,调遣一万精锐步卒,阻断洧水上游河道,让护城河几乎干涸。
第二步,带领五万骑兵星夜奔袭,将城外的三万韩军一举击溃。
第三步派出六万步兵把守新郑城外的要道,狙击回援新郑的西万韩国步骑。。
最后一步,由庞涓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郑。
短短三日内,新郑的外围障碍扫除,为强攻新郑扫平障碍。
“秉大将军,日光背向大军,攻城有利。”副将向庞涓禀报。
庞涓拔出长剑指向前方,下达作战命令。
“全军听令。”
“给我出击。”
“咚咚咚......”
战鼓如雷骤响,激发魏军将士的热血。
他们紧握长剑,肩扛大橹,朝着新郑城墙轰然压去。
城头韩军望着城外如黑山般推进的魏军,喉结不住滚动不自觉握住手中的武器。
他们的目光紧随着魏军一举一动。
当第一名魏卒踏入五百步射程时,城墙上爆发出嘶哑的怒吼:“弓弩手,准备!”
听到命令,成排韩军弓手踏前半步,强弓劲弩如满月般对准逼近的敌阵。
“放。” 弓弦震颤如雷,万千箭矢抛成弧线,如乌云压向魏军阵列。
“举盾,放箭!” 魏军本能怒吼。
方阵前排的大橹骤然竖起。
韩国虽小,占有当时天下最大的铁矿,武器精良,铸造的弓箭,扬名天下。
下一刻,箭雨如蝗般砸落,木盾闷响与中箭哀嚎交织成惨烈的战歌,不断有魏军惨叫着扑倒。
面对连绵箭雨,魏军没有因为几十人,几百人丧命而停滞的。
前排士卒加速冲锋,阵列中的弓弩手也同时张弓反击。
刹那间,城上城下箭镞对射,双方每一轮齐射都伴随着惨叫倒地,鲜血在夯土城基与冲锋路径上迅速蔓延。
数轮箭战后,第一架云梯“哐当” 撞上城头。
“云梯!魏军爬城了。” 惊恐呼喊炸响,韩军将滚木礌石推下城去。
巨石与粗木如冰雹坠落,攀爬的魏卒连人带梯被砸得粉碎,残肢与断木在墙根堆成小山。
更多云梯接踵而至,韩军将领嘶吼着组织士卒:“推云梯!快推!” 数十名韩卒猛扑上前,合力狠推抵在城头的云梯。
随着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云梯连同上面的魏卒轰然翻倒,摔成满地残骸。
......
战争不是儿戏,一将功成万骨枯。
经过几个昼夜的攻城,新政的城墙上,染上一层又一层的鲜血,血流顺着城墙流淌。
三丈多高的城池,在烈日映照下,猩红发亮。
城中全民皆兵,抵御魏军进攻。
齐国的是弱韩,不是小霸,一首不肯发兵,申不害变法的新军陆续被消耗一空。
韩昭侯踉跄着登上城头,望见血染的城垣时,终于支撑不住,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倒在地上。
申不害望着国君气绝前惊恐的双眼,只觉胸腔剧痛。
当年他与商鞅相约“二十年后看变法成败”,如今十多年心血竟在战火中化为乌有。
他抚平韩昭侯圆睁的双目,心中默念“士为知己者死。”
自从入韩以来,这位国君对他信任有加,论能力、论决心不缺,缺的只是时运啊。
长叹声中,他倒转长剑,猛然刺入自己腹中。
新郑终究破了。
韩国变法落幕,不是这场大战的终局,而是庞涓与孙膑对决的开端。
孙膑身为兵法大家,对庞涓的战法潜心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而不知彼,一胜一负。
庞涓或许深谙魏军战力,未必真正懂孙膑。
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埋下了结局的伏笔。
魏军还没有享受攻破韩国都城的喜悦,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划破原野军营的寂静。
庞涓猛地警醒,手按剑柄冲出大帐,只见夜色中一匹战马人立嘶鸣。
使者翻身落马,扑倒在尘土中嘶喊:“大将军!大梁危急!王命急救……”
特使从怀中摸出一卷被汗水浸透的竹简,话没说完,昏厥在地。
庞涓怒喝一声:“三军拔营,回师大梁!”
该来的还是来了,早和大魏王说过,攻韩容易,防止别人抄后路难。
准备拔营的时候,又一快马飞驰而至,报称赵国八万精锐骑兵自上党渡过少水,首扑魏国旧都安邑!
不及片刻犹豫,庞涓当即下令:“太子申、公子卬!率三万人马北上截击赵军!”
乱了方寸的二人听闻此令,反倒暗自庆幸,安邑易守难攻本有万余守军,又有龙贾的河西几万大军策应,救援安邑显然有惊无险。
他们要是随庞涓去战孙膑,才是九死一生。
庞涓亦乐得支走这两位空握兵权的庸碌之辈,省去掣肘,与孙膑放手一搏。
一个时辰内,训练有素的魏军兵分两路。
庞涓亲率十万主力,往都城方向而去。
至于韩国新郑,不过暂时归还,收拾完齐国和赵国,失去新军的韩国,犹如探囊取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ebaa-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