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魏国朝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魏国朝堂

 

公子卬等着魏璟说完后出列,对着魏璟嘲笑道:“兵者,国之大事也,你呀,就不要胡闹了。”

“璟公子之策与我不谋而合。”庞涓道。

“嗯哼。”大魏王点了点头,公子卬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庞涓心头微动,道:“君上,臣以为当首灭秦国,方应西天彗星径天之象,除我大魏西陲隐患,顺天命所归。” 这援引天象进言的举动,对他而言前所未有的。

公子卬当即跨前一步,朝王座拱手正色道:“臣曾请教过高明星象师,彗星之兆,主西陲秦国将生内乱、饥荒,乃其亡国之凶兆。

不出两年,秦国必自溃瓦解,此时我大魏若兴兵攻秦,反徒耗国力,耽误中原称雄的良机啊。”

他刻意避开与太子辩驳,只将矛头首指庞涓,不是太子申高明多少,而是不能与太子过多生隙。

而且显得自己稍微有才干,要叮住庞涓。

至于那个毫无根基的魏璟,他不屑一顾。

“丞相差矣。” 魏璟对公子卬的轻视并不在意,身为异世而来的现代人,他本就不信星象之说,忍不住开口,“大事仅凭星象决断?未免太草率?”

“给我退下!” 魏惠王动怒,不是因为战略方针异见,而是怪魏璟当众驳了他借星象立威的面子。

魏璟这才惊觉失言,星象之说本是君上先提,自己此刻质疑,无异于让君上难堪。

他慌忙想弥补:“父王,儿臣......”

“出去。”

再说无用,魏璟识趣离开。

出了王宫,他长长叹了一口气,有心救魏,但君臣狂妄,目光短浅,魏国怕是逃不了国运蒙难了。

罢了,魏国给削弱国力,好歹能保存很长的时间,在魏璟有生之年是不会给灭国的,安心当一个富家翁未尝不可。

敲定主意的时候,脑中响起机械声音。

“恭喜玩家在魏国朝堂登场,激活争霸系统,获得新手礼包5000骑兵,一位禁军统领,铁血护卫1名,现在开始物色合适人选.......”

“扫描完毕,拱为大梁王城的5000骑兵符合、魏王宫禁军将领公孙羽符合、侠士王元符合。骑兵、公孙羽、王元对玩家忠诚度高,王元现在为死忠。”

“是谁在这里说话?”这突兀声响惊得魏璟浑身一激灵。

他环顾西周,宫墙萧索,空无一人。

一队魏武卒巡逻而至,听到魏璟声音小跑过来。

“公子有何吩咐?”

魏璟看了看巡逻的魏武卒,晃了晃脑袋,道:“我没事,可能出现幻听而己。”

魏武卒向魏璟道:“没有吩咐的话,公子,我们这就巡逻去。”

“嗯。”对于出现的声音,魏璟以为是穿越这个时空整月焦虑多了,才出现的幻听,转念一想,对着他们道:“等等。”

“公子尽管吩咐。”

“你们向谁效忠的。”

为首武卒神情凛然。

“我等愿为公子效死尽忠。”

魏璟心头剧震,追问道:“那听谁调遣?”

武卒俯身拱手:“唯公子之令是从。”

作为常年读读文的宅男,他反应过来,莫不是穿越者的金手指?我也有猪脚的光环。

他试探道:“我命你等赴死呢?”

“公子让我等赴死,自当遵命。”说完后即刻拔剑欲自刎,吓得他慌忙摆手制止。

“可以了,你们巡逻吧!”

武卒对着魏璟行礼后,转身离去,

魏璟眼中重燃精光,本来打算安心当一个富家公子,但有了金手指相助,谁会一辈子庸碌下去?

以前没有条件就算了,现在有神器在身,魏璟一定要救下魏国。

“不,救魏国是下限,上限要助魏国争霸。”

王宫内。

与魏惠王正扫视庞涓:“大将军说中策与下策。”

庞涓要的丰功伟业,魏王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生气,道:“中策先灭赵韩,赵国连年和中山国攻伐,国力下滑,加上新君初立,主少国疑,人心不稳,完全能一举攻下。

灭赵后,兵锋南下,韩国孤立无援,一战而下。韩赵魏原为大晋,民风民俗相似,国力倍增。”

“那下策呢?”魏惠王示意继续说下去。

“下策灭楚,魏国和楚国接壤数百里,灭掉楚国,魏国疆域变为十倍,子民三倍,魏国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大国。

如今楚王志大才疏,屈景昭三家又和王权相违,国力荒废。我大军所到之地,必定所向披靡,但切切如此,楚国广袤无垠,短期之内消化不了,故为下策。”

“大将军这么说执意上策?”

庞涓在军国大事上不肯轻易不让,何况面对公子卬这等庸碌之辈。

但要驳斥此人,无法回避天象之说,因为是魏国君臣振奋的源头。

“天象示警,终究需靠人为扭转。若人为不力,再吉的天象也会逆转。如今秦国蒸蒸日上,岂能指望其不攻自破?

从古至今,从没有亘古不变的天象。臣恳请大王三思,这是我大魏消灭秦国的最后良机。”

魏惠王陷入长考,良久沉默。

在他看来,魏国独当一面的将帅稀缺,领兵作战还是要靠庞涓,但涉及国运大计,庞涓,不懂变通。

反观公子卬,不擅军事,在国运谋划上非常有“眼光。”

迁都大梁、筹措财赋,都是他的主张,每次依计而行,魏国总能兴旺。

在魏惠文王看来,人没有天命护佑,再好的谋划也难成。天命所归,纵然谋划有误,也能歪打正着。太子魏申天生福相,庞涓终究是福缘浅薄的。

“丞相以为,究竟该如何开战?” 魏惠王终于将目光转向公子卬。

公子卬顿时精神一振:“臣以为,太子高瞻远瞩,所提先统三晋乃是上上之策。”

他心中清楚,放弃自己攻打齐国的主张无关紧要,关键是不能让庞涓的策略取代太子的谋划。

即便庞涓的“中策” 也主张灭赵,他也必须强调:“先灭韩赵,是太子的主张,臣定当全力支持。”

魏惠王本倾向太子的主张,按例询问龙贾老将军的意见。

龙贾是和庞涓同一条心的,也力主攻打秦国,惠王心中不悦,依旧温言安抚了几句。

见父王仍有犹豫,太子魏申决定再添加一把火。

“父王,秦国有三大致命弱点,不足为惧。

其一,变法严苛急躁,民心不稳,财力匮乏。

其二,军制落后,车步骑混杂,战力孱弱。即便训练新军,二十年内也难与我抗衡。

其三,秦国缺乏统军名将,公子虔之流不过是车战旧将,不堪一击。

有此三点,我军荡平中原后再回师灭秦,定能迫其不战而降,远比现在牛刀杀鸡更稳妥。”

从未领兵的太子申竟能侃侃而谈,庞涓按捺不住,冷笑道:“太子切勿空谈兵事,秦人祖先靠牧马为生,训练骑兵的速度远超中原。

当年秦献公凭旧式骑兵,两次大败魏军,令我军无法越过华山、洛水。”

这几句话如利刃般噎得太子申哑口无言。公子卬岂肯错失良机,指着庞涓怒斥:“大将军莫不是又犯了恐秦症?身为大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难不成这是你师门的兵法?”

“丞相!” 魏惠王厉声呵斥,“大战当前,将相需如一人,岂容如此讲话!”

公子卬何等机灵,向庞涓深鞠一躬:“在下失言,还望大将军海涵。”

庞涓冷哼一声,并未理会。

魏惠王沉吟片刻,转向庞涓:“大将军,先灭赵,风险何在?”

庞涓是大魏王的杀手锏,有他在,魏国想打谁就打谁。

“赵、韩地处中原要冲,极易引来他国救援,我军恐陷入两面作战。” 庞涓脱口而出,“此外,还需提防秦军从河西背后突袭。”

“救援?哪国肯来救援?”太子申见父王有意采纳己见,顿时来了精神,“韩国?楚国?燕国?方才驿馆来报,楚国特使匆匆抵魏,显然是有求于我。

燕国被东胡纠缠得自顾不暇,韩国只会隔岸观火,谁会救赵?”

“太子别忘了,还有齐国。”龙贾插话。

“齐国?更不可能!” 公子卬大笑,“老将军有所不知:齐国非但不会救赵韩,反倒可能助我灭赵韩,以分一杯羹。

当年列国分秦,齐国置身事外;如今齐王正忙于整肃吏治,何苦为救赵国得罪我大魏?田因齐狡猾得很,岂会做亏本买卖?”

庞涓本欲反驳,终究咬牙忍住了。

太子申突然起身,声泪俱下:“父王!赵韩不灭,如何告慰魏氏列祖列宗?统一三晋,方能威震天下;若先灭秦国,不过是无声无息,徒让列国耻笑啊!”

魏惠王不耐烦地挥手,太子申悻悻坐下。

“大将军,军国大事终究要靠你谋划,无你与龙贾老将军这般名将统兵,一切空谈是虚妄。本王以为,秦国与齐国两面都需防备,方可放手中原大战,你意如何?”

“臣遵大王号令,” 庞涓心中稍缓,只能是这样子,沉声道,“纵使肝脑涂地,必报国家。”

“好!” 魏惠王慷慨激昂,“本王决意展开中原大战,完成大魏一统大业!即日起,大军兵分三路。西路由龙贾老将军率河西守军,秦军妄动,即刻痛击。

东路由太子申与公子卬率八万大军,抵御齐国援兵;中路二十万大军,由大将军统帅,半月后首扑赵国,务必一战灭赵!”

“谨遵吾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ebaa-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