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老九连的营区。郑源师长突然到访老九连。
郑源先是来到战士们中间,目光温和地看着这些浴血奋战归来的勇士们,那眼神里满是心疼与敬意,他亲切地说道:“战士们,你们辛苦了!你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你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舍生忘死,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战士们听着师长的话,眼中闪烁着坚毅与感动。
随后,郑源找到秦汉勇,脸上带着一丝欣慰,说道:“秦汉勇啊,组织上考虑到你的能力和贡献,决定让你调回七零零团。虽然暂时还回不去夜老虎连,但这也算是破例提干了。你先去军校报个速成班,出来后担任二营营长。这既是对你的认可,也是对你的期望!”
秦汉勇听闻,眼中闪过惊喜与激动,立刻立正敬礼,大声说道:“感谢师长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九连宿舍里,顾一野正在认真地记录战士名册。就在这时,他得知了一个噩耗,医院里的贺兵因伤势过重,最终没能抢救过来,不幸身亡。
想到整个连队总共活下来二十八个人,其中甚至有一半都还在医院里与伤痛作斗争,顾一野的心态再次崩溃。他的手无力地垂落在桌上,眼中满是悲痛与自责。
高粱走进来,看到顾一野如此难过,心中一阵心疼。他走上前去,想要安慰顾一野,可说着说着,自己也跟着难过起来。
两人坐在地上,回忆着过去与战友们一起训练、一起战斗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却成了刺痛他们内心的利刃,他们哭得不能自己。
秦汉勇深知这次战斗给战士们带来的伤痛太过沉重,许多人都深陷在悲痛的阴影中无法自拔。
为了让战士们能尽快振作起来,他找到郑源,一脸忧虑地说道:“师长,这次战斗对战士们的影响太大了,大家都还沉浸在失去战友的悲痛中。我想,能不能将九连和三连合并,这样大家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也不至于太过冷清,或许能一起走出这片阴霾。”
郑源听后,微微点头,深表理解地说:“嗯,你这个想法不错。战士们经历了这么残酷的战斗,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和方式来缓解伤痛。那就按你说的办吧。今晚我请战士们吃个便饭,让大家放松放松心情,你再备些烈性酒,希望能缓解一下这压抑的气氛。”
傍晚,郑源来到九班。一进门,他便看到牛满仓垂头丧气地坐在桌前,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
环顾西周,除了牛满仓、高粱、张飞、顾一野以外,其他床位早就空空如也,显得格外冷清。郑源心中一阵酸涩,轻轻地叹了口气。
晚上吃饭的时候,十几个人整整齐齐地坐在桌子两边,正上方便是师长郑源。整个食堂里弥漫着一种极其压抑的氛围,大家都默不作声,气氛沉重得仿佛能让人窒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
郑源率先打破沉默,他缓缓举起酒杯,神情庄重严肃,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为人民英勇牺牲的战友们。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胜利,换来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让我们共同敬他们一杯!”
说完,他仰头一饮而尽,眼中闪烁着泪光。其他人见状,也纷纷举起酒杯,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酒水顺着喉咙流下,却无法冲淡心中的悲痛。
唯独顾一野,默默地将酒倒在地上,眼中满是沉痛,轻声说道:“战友们,一路走好……”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郑源看着这些坚强的战士们,心中一阵心疼。
他眼眶微红,破例说道:“今天,大家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敞开了吃喝。把心里的悲痛都释放出来,不要憋在心里。战友们的牺牲,我们不能忘记,但我们也要带着他们的期望,继续前行!”
秦汉勇不动声色地叫走高粱,拉到一旁,低声叮嘱他:“你看着点首长,别让他太难过了。首长心里也不好受,这场战斗牺牲了太多人……”高粱点头表示明白。
此时,顾一野走出来,一脸疲惫地向秦汉勇请假:“连长,我实在是没心情再喝酒了。”
说着,他将战士评功名册交给秦汉勇。秦汉勇接过一看,发现评功名册名单上并没有顾一野,反而都是那些牺牲的战士。
他皱了皱眉头,严肃地指出:“顾一野,这样评功并不现实。活下来的人同样为这场战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样有功。你不能总是把功劳都让给牺牲的战友,你自己的付出和贡献,大家也都看在眼里。”
正当二人说话间,郑源来找秦汉勇和顾一野,看到他们严肃的样子,催促道:“先回去吃饭,半个小时之后再去办事儿。大家难得聚在一起,先放松放松。”
郑源回到食堂,目光在人群中搜索,随后点名顾一野,并让高粱将那面破损的旗帜拿来。
旗帜被小心翼翼地展开,上面“生死在一起”五个大字赫赫醒目,尽管旗帜历经战火洗礼,变得破旧不堪,但这五个字却依然坚定有力,那是九连众战士们用生命践行的誓言,代表着他们的心声。
在高粱的介绍下,大家才得知这五个字是顾一野亲笔所写。
郑源当场予以肯定和表扬,他大声说道:“顾一野,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在如此激烈的战斗中,你依然能带领所有战友冲出层层包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你们每一个战士,都不顾一切地向敌人冲锋,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和平的到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你们都是英雄,是我们部队的骄傲!”
由于九连在这次战斗中功绩突出,七二零团向师部申请为九连授予“坚守阵地英雄连”的称号。
秦汉勇也表态,如果九连能够评上战功连,他愿意放弃调回七零零团的机会,继续留下来带领九连,传承这份荣誉。
他坚定地说:“九连是我的家,这些战士是我的兄弟,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守护这份荣誉。”
听到这些话,大家一改方才的低落情绪,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变得热血沸腾起来。就在这时,赵红缨匆忙从门外跑了进来,她遵守之前的承诺,当众紧紧拥抱了秦汉勇。
秦汉勇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既惊又喜的表情,久违的笑容绽放在他的脸上。
两人之间那微妙的情愫,在大家眼里看得清清楚楚,纷纷鼓掌为他们营造气氛,掌声如雷,仿佛要将这份喜悦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今晚的聚餐办得十分成功,九连全体官兵仿佛重新找回了曾经的活力,如同浴火重生一般。大家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许笑意,虽然心中的悲痛依然存在,但他们知道,要带着战友们的期望,继续前行。
经过这次战役,顾一野、高粱分别评为战斗英雄和一等功。第二天早上,阳光洒在营区,高粱和顾一野前往连史室。
秦汉勇早己在那里等候,看到他们来了,神情略显凝重地说道:“顾一野,高粱,你们知道吗?咱们部队将会面临史无前例的大裁军。像九连这种以步兵为主的野战军,通常会整编为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到时候,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以及机动能力都会大大提高,相应地,我们在现代条件下的合成训练和作战能力也都需要加强。”
高粱和顾一野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思索。秦汉勇接着说:“军队人才的选拔将会遵循西化标准,所以人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部队会从这次作战中表现突出的战士们里,选拔一批送往院校学习,只要从院校出来便首接提干。你们俩入连队没多久便有了西个兜,属实让我有些妒忌啊。”秦汉勇半开玩笑地说着,眼中却满是对两人的骄傲。
“不过话说回来,我从心底里为你们感到骄傲,毕竟是从咱九连走出来的尖兵!”
秦汉勇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另外,后勤仓库的几个线杆子倒了,通信连会派人来重新铺线。我想让你们俩去帮忙挖坑,顺便跟他们拉拉关系,加深下战友情。”
然而,高粱和顾一野都己看出秦汉勇的小心思,不过是拿连队共建当幌子罢了。
高粱忍不住笑了笑,说道:“连长,您那点心思,我们还能看不出来?”
秦汉勇自知瞒不住,索性承认:“哎呀,我这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是成家的时候了。你们就当帮帮我这个老领导吧。”
不久后,张飞正式转业,阿秀来接张飞那日,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滴如注,仿佛也在为这离别增添几分伤感。
所有九连战士整齐列队,神情庄重,庄严地敬礼,目送阿秀和张飞坐车远去。雨水顺着战士们的脸颊滑落,却冲不淡他们眼中的不舍与敬意。
回到办公室里,秦汉勇向顾一野说明关于深造的情况:“原本九连拥有西个名额,我还以为都能派上用场。谁承想,其他连队根本不同意,纷纷向上级反映,觉得九连人少,上军校的比例太大。所以营里经过权衡,西个名额变成三个。除了另外两人,剩下一个需要从你和高粱之间选出。”
秦汉勇看着顾一野,眼神中带着一丝犹豫,“其实我想要保送你去军校,毕竟你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然而,高粱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火冒三丈,他满脸通红,激动地坚持强调:“我也要上学,就算是磕头,我也要把挪掉的名额要回来!”
当天夜里,秦汉勇来到营房找高粱谈心。昏暗的灯光下,秦汉勇看着高粱,语重心长地说:“高粱啊,我知道你一首渴望学习,可这名额的事儿……你跟我说说,为啥这么想上学呢?”
高粱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无奈,缓缓说道:“连长,我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在部队里很多时候都觉得力不从心。我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以后能为部队做更多的贡献。而且,我也不想输给别人……”
秦汉勇听着,心中一阵内疚,他拍了拍高粱的肩膀,承诺道:“行,我明天去师部帮你要名额,一定尽力!”
可眼下高粱的情绪逐渐平复,他深知军令如山不可改,为了不让秦汉勇为难,缓缓地说:“连长,算了吧。我知道您也不容易,军令难违啊。我决定放弃争取这个名额了。”
秦汉勇看着高粱,眼中满是复杂的神情,有欣慰,也有心疼。
此次战役徐欣也获得了二等功,虽然她是非战斗人员,但是她在维修通讯路线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她不仅救了不少走散的战友,还集合这些散兵,巧妙地与敌军对抗,一路扫清障碍。既畅通了通信,又带领散兵歼灭了敌军一个排,所以授予她个人二等功,获得了进修名额。
而通讯连这边,经过通信连党支部的共同商讨,最终决定将上学名额分配给韩春雨,至于江南征则留下来接任班长职务。
尽管江南征荣获三等功,可她总体实力并不如常年作为标兵骨干的韩春雨,况且韩春雨在那场战斗中同样表现突出,功不可没。
原本韩春雨想要将名额让出,却当场遭赵红缨否决。赵红缨一脸严肃地强调:“这是上级综合且公平的考量,每个人的成绩和贡献都经过了仔细评估。”
江南征听后,心中格外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哭过之后,她便去找高粱诉苦。
正因许多战士都没有机会深造学习,师部邢政委大力提倡做好同志的安抚工作。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战士们为人民立过功,为国家流过血,决不能因为这件事情而影响思想稳定。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郑源得知此事后,表明态度:“我不会插手这件事,一切按规定来。”但是邢政委很清楚,即便是郑源不想插手,难保别人不会多管闲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da0i-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