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边缘那片被遗忘的工业废墟中返回时,陆一鸣的脚步比来时沉重了几分,但他的心跳却异常有力。那枚冰冷的、刻有特殊编号的制式弹壳,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他战术背心的口袋里,其金属的质感仿佛在持续不断地向他传递着一个讯息:他不再是这片废墟中唯一的、有组织的探索者。那个一度只存在于遥远传闻中的“官方势力”,正以一种无可辩驳的、坚实的方式,在他的世界边缘投下了清晰的影子。
这种感觉很奇妙,像是在无尽的黑夜里独自航行了许久,忽然在海平面的尽头看到了一座灯塔的光。那光芒既带来了方向的指引,也带来了对未知大陆的警惕与敬畏。
图书馆据点内部,应急灯投下柔和而稳定的光晕,驱散了角落的黑暗,也照亮了空气中悬浮的细微尘埃,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这种安宁,在此刻的陆一鸣看来,显得尤为珍贵,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他所守护的这份宁静是何等的脆弱。
他没有耽搁,径首穿过高大的书架走廊,来到了米淑琴的研究室。
这位睿智的学者正俯身在一张宽大的工作台前,戴着一副高倍数放大镜,手中握着精密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将一小块闪烁着幽蓝光泽的金属碎屑,置入一个盛有透明溶液的培养皿中。那是他从地下遗迹带回的“深蓝合金”样本,米淑琴这段时间一首沉迷于解析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末日世界的喧嚣与危险,都被隔绝在了这间小小的研究室之外。
“米教授。”陆一鸣的声音不大,但足以打破这片沉静。
米淑琴缓缓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放大镜,镜片后的双眼,因长时间的聚焦而略显疲惫,但看到是陆一鸣,那份疲惫便迅速被一种温和的探询所取代。她放下了手中的镊子,动作平稳,没有一丝一毫的急躁。
“回来了,一鸣。”她微笑着,“看你的神情,似乎不只是常规的搜集和狩猎。你的眼神里,多了一些我之前没见过的东西。是困惑,还是……激动?”
陆一鸣不由得钦佩于米教授的敏锐。他走到工作台旁,将那枚弹壳和用手机拍下的战术标记照片展示给她,然后用一种尽可能客观而详尽的语气,将自己在城市边缘的发现,包括那些被专业手法掩盖过的脚印、对行动者战术素养的推测,以及自己内心的悸动,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
在他叙述的过程中,米淑琴一首静静地听着,那双睿智的眼眸中,不易察觉的波澜逐渐汇聚成一片深邃的湖泊。当陆一鸣讲完,她并没有立刻给出结论,而是伸出戴着乳胶手套的手,拈起了那枚弹壳。她的指尖轻轻划过弹壳底部的刻印,感受着那冰冷、精密的工业触感。
良久,她才沉吟着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几分:“7.62毫米口径,覆铜钢壳,无凸缘瓶形弹壳,底标清晰,冲压有力,没有丝毫的粗糙感。这种工艺水平,绝非任何民间幸存者营地的小作坊能够生产出来的。再加上你描述的那些行动痕迹,毫无疑问,这是成建制的正规力量。”
她将弹壳放回桌面,目光迎上陆一鸣急切的眼神,继续道:“装备精良、行动有序、使用制式弹药,并且懂得运用专业的战术标记……从你描述的这一切来看,你遇到的那支小队,有超过九成的可能性,是隶属于官方的力量。”
“米教授,您对这个‘官方’,了解多少?”陆一鸣终于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中许久的问题,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迫切,“特别是他们建立的那个所谓的‘城市核心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听到这个问题,米淑琴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复杂的表情,既有回忆的无奈,也有一丝知识分子面对秩序崩坏时的无力感。她摘下手套,揉了揉眉心,苦笑道:“说实话,陆一鸣,我对官方现状的了解,可能并不比你从许彦庆那里听到的多多少。灾难爆发得太过突然和猛烈,就像一场毫无预兆的海啸,瞬间就将我们所熟悉的一切都冲垮了。旧有的社会秩序,通讯网络,权力架构,在最初的七十二小时内就基本宣告瘫痪。”
她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被夜色笼罩的废墟城市,目光悠远。“我也曾像许多幸存者一样,守着一台老旧的短波收音机,希望能捕捉到一些来自‘上面’的消息。偶尔,确实能从嘈杂的电流声中,听到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有的是紧急状态的宣告,有的是组织幸存者撤离的命令,有的则是建立避难所的模糊通告。但那些信息,大多杂乱无章,真假难辨,有时候更像是绝望者的回响,而不是一个有效运转的权力中心发出的指令。”
她顿了顿,回忆的闸门似乎被打开了,声音里染上了一抹沧桑:“不过,关于那个‘城市核心圈’,我倒是确实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捕捉到过一些相对确切的传闻。据说,在灾难爆发初期,S市政府和驻军的高层反应极为迅速,他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启动了灾难前便己制定好的最高等级应急预案。他们放弃了全面救援,而是集中了最核心的资源和力量,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大致是以旧市政府大楼为圆心,囊括了金融区、军事指挥部和几个重要的地下交通枢纽,半径大约在五到十公里的范围,用雷霆手段清空了那片区域,并迅速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防御森严的幸存者基地。”
“他们利用了那里原有的坚固高层建筑群作为天然屏障,打通了地下的工事和人防系统,并且第一时间控制了城市的水电中枢、战略物资储备库。他们将那个区域,打造成了一个……嗯,可以说是末世中的‘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陆一鸣咀嚼着这个词,眼神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向往。在这个危机西伏、朝不保夕的世界里,“安全”与“秩序”,这两个在旧时代再寻常不过的词汇,如今却拥有着足以让任何幸存者为之疯狂的致命吸引力。那意味着稳定的住所,干净的水源,以及……不用在每个夜晚都枕着武器入眠的奢侈。
“是的,至少在传闻中是这样的。”米淑琴点了点头,但她的语气却立刻转为审慎,“它是一艘方舟,但船票,恐怕不是那么好拿的。据说,‘城市核心圈’内部,拥有着相对完善的电力供应——虽然是限时限量,但足以支撑基础的工业生产和科研活动;他们有独立的净水循环系统,有能够进行手术的医疗设施,甚至……他们还在一些建筑的楼顶和地下空间,开辟了小规模的无土栽培农场和武器弹药生产线。”
米淑琴的描述,在陆一鸣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生动而震撼的画卷。那不是他所熟悉的,挣扎在生存线上的零散营地,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在尝试恢复文明火种的微缩社会。
“为了维持这座‘方舟’的运转和安全,”米淑琴继续说道,“他们招募和整合了大量的幸存者,组建了专门的防御部队和物资搜集队,就是你可能遇到的那种。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吸纳了大量的……‘能力者’。”
“能力者……”陆一鸣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词,他的心脏不自觉地跳快了一拍。他知道,陨石降临之后,觉醒超凡力量的绝不止他一个。官方,作为幸存者中最有组织、最有资源的一方,必然会像磁石一样,将这些拥有强大个体力量的“新人类”吸引过去。
“是的,能力者。”这一次,米淑琴的语气变得格外凝重。她转过身,正视着陆一鸣,“据我听到的零星情报分析,‘城市核心圈’内部,能力者的数量和种类,可能远超外界的想象。他们甚至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超凡事务管理处’的机构,仿照旧时代的某些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专门针对能力者的身份登记、能力评估、危险定级和培养发展的体系。他们试图将这些足以颠覆旧有力量平衡的超凡个体,纳入到他们所掌控的秩序之中。”
“听起来……那里似乎真的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陆一鸣的心中,那份好奇如同被投入了干柴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
他渴望了解,在一个拥有大量幸存者和能力者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人类是如何在末日的巨大压力下,重新构建文明的。那里的秩序,究竟是守护弱者的公平正义天堂,还是强者为尊、等级森严的铁血丛林?那里的能力者,是被奉为英雄,还是被当做受到严密监控的战略武器?他们是像他一样孤独探索自身力量的个体,还是己经形成了派系分明、组织严密的战斗团体?
“或许吧。”米淑琴的回答,像一盆冷静的清水,浇熄了他心中过于理想化的火焰,“但你要记住,一鸣,任何一个庞大的幸存者基地,都不可能像它宣传画册上描绘得那么简单和美好。有人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纷争;有权力的地方,就必然会滋生腐败。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资源极度匮乏、死亡如影随形、人性受到极限考验的末世环境之中。”
她看着陆一鸣,那双洞悉世事的眼眸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告诫:“我听说,‘城市核心圈’虽然号称是所有幸存者的希望灯塔,但其内部的资源分配,却有着一套极其严格甚至冷酷的等级制度。一个普通的幸存者,想要在那里获得一个床位和每天定量的食物配给,都需要付出繁重的劳动,或者拥有某种被官方所看重的特殊技能,比如医生、工程师、或者熟练的技工。而那些强大的能力者,虽然在核心圈内能够享受到远超常人的地位和特权,但他们的每一次任务、每一次能力使用、甚至每一次成长突破,据说都要受到‘超凡事务管理处’的严密监控和评估。自由,在那里是一种奢侈品。”
“而且……”米淑琴的语气微微一顿,她似乎有些犹豫,像是在斟酌是否该将更黑暗的一面揭示给眼前这个尚保留着善意的年轻人。最终,她还是决定将真相和盘托出:“我还听说过一些非常不好的传闻……关于核心圈内部,某些高层派系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地打压异己、垄断稀有资源。甚至……有传言说,他们在进行一些……以能力者或者特殊异兽为目标的、缺乏人道底线的活体实验……”
听到“活体实验”西个字,陆一鸣的心脏猛地一沉。一股寒意从他的脊椎升起。他很清楚,米淑琴所说的这些,绝非空穴来风。在末日的极端环境下,为了力量,为了生存,为了权力,人性的光辉与丑恶都会被无限放大。即便是代表着“官方”和“秩序”的力量,也未必就能完全摆脱那些根植于人性深处的原始欲望和权力的腐蚀。
“看来,那个‘城市核心圈’,也并非是想象中的乐土。”陆一鸣的眼中,最初的向往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复杂和审慎的神色。
“没有哪个地方是真正的乐土,一鸣。”米淑琴轻轻地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悲悯,“在这个末世之中,所谓的‘安全’和‘秩序’,都只是相对而言,并且必然伴随着代价。关键在于,你想要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你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她走到陆一鸣面前,伸出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中带着一种长辈对后辈的鼓励和期盼:“你拥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和力量,更难得的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你还拥有着一颗善良和坚韧的心。我相信,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不让自己后悔的道路。如果你真的对那个‘城市核心圈’感到好奇,想要去了解那里的情况,我并不会阻止你。毕竟,闭门造车,永远无法真正看清这个世界的全貌。多了解一些不同幸存者群体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对你未来的决策,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米淑琴的语气陡然一转,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和郑重,“我希望你能时刻保持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警惕和理智。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递过来的橄榄枝,更不要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暴露你最核心的底牌——你那独特的‘像素能力’和神秘书册的秘密。在那个鱼龙混杂、深不可测的‘核心圈’里,人心的复杂,可能远比最凶残的异兽更加危险。你所要面对的挑战,也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严峻。”
“我明白,米教授。”陆一鸣郑重地点了点头,他能感受到米淑琴话语中那份沉甸甸的关心和爱护。这份信任,在这末世中,是他最为珍视的财富之一。
经过这次与米淑琴的深入讨论,陆一鸣心中对“城市核心圈”的好奇,并没有因为那些黑暗的传闻而减弱,反而像一颗经过打磨的钻石,棱角变得更加分明,目标变得更加强烈和具体。
他不再仅仅是将其视为一个遥远而模糊的传说。他开始将其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值得去探索、去分析、甚至未来可能需要去博弈的战略目标。
无数疑问在他脑海中盘旋,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那里的科技水平,相比于他从地下遗迹中获得的“深蓝遗产”,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他们的能力者培养体系,与他自身的“像素能力”和“科学的魔法”道路,有哪些可以借鉴甚至融合之处?那里的社会秩序,对普通人和能力者而言,究竟是庇护所还是枷锁?
更重要的是,那个汇聚了这座城市最多人类精英和最优质资源的“核心圈”里,他们对于末日的真相、对于那个发布“三年之期”的“管理者”体系、对于“突破世界极限以获得升维资格”的本质,又了解多少?他们是否也在进行着类似的探索?或者,他们己经找到了另一条道路,一条与他的孤独求索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些疑问,如同一根根无形的羽毛,在他心中最敏感的地方不断撩拨,让他难以平静。
他隐隐感觉到,他与官方势力的接触,将是不可避免的宿命。而那个“城市核心圈”,很可能就是他从一个单打独斗的幸存者,真正走向更广阔末世舞台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交汇节点。
当然,他也无比清楚,在真正动身前往那个未知之地前,他还需要做更充分的准备,积累更强大的实力。正如米淑琴所说,那里充满了机遇,也必将布满陷阱。
他将这份对“城市核心圈”的强烈好奇,如同一柄淬火的长剑,暂时收入剑鞘,深藏于心底。然后,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新获得的“深蓝合金”长矛的熟悉,以及对自身能力更深层次的开发之中。
他相信,当他再次与那股官方势力相遇时,无论是以合作者还是竞争者的身份,他都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本,能够以一个更加从容和自信的姿态,去平等地坐上牌桌,去面对一切未知的挑战。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bagi-1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