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霞城是神州最靠近赤道的滨海城市之一。2027年,在这座城市外海的人工岛上,全球首座太空电梯“天梯一号”拔地而起,宛如一柄刺破苍穹的利剑。这座连接天地的奇迹,标志着人类正式迈入太空文明的新纪元。
我乘坐浮空车抵达人工岛港口时,正值朝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洒在银白色的太空电梯基座上,让这座高达三万六千公里的建筑泛着圣洁的光晕。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传来海浪拍打防波堤的声响。
“李博士!这边!”
周小文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她今天穿着印有星云图案的T恤和牛仔短裤,发梢随着跳跃的动作轻轻晃动,手里挥舞着两张星空蓝的门票。
“我搞到全体验票了!”她小跑到我面前,得意地晃了晃门票,“可以参观控制中心和观景平台哦!”
我接过门票,指尖传来纸张特有的质感。票面上烫金的“天梯一号”字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其实工作需要的话,我随时可以来。”我笑着说。
周小文撇了撇嘴:“那能一样吗?工作多没意思!”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腕,“走啦走啦,先去展厅!”
她的手掌温暖而柔软,活泼的样子让我恍惚间想起了那个银发少女。我任由她拉着穿过安检通道,走进半球形的展览馆。
展厅里光线幽暗,全息投影在中央构筑出一条时空长廊。我们沿着长廊缓缓前行,人类探索太空的壮阔历史在西周徐徐展开:
1957年,苏联“斯普特尼克1号”划破天际;1961年,加加林在太空舱里说出那句“地球是蓝色的”;1969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第一个脚印;2019年,嫦娥西号在月球背面着陆,传回那张震撼世界的月背全景图……
“看那里!”周小文突然指着最新展区。全息影像中,“天梯一号”的碳纳米管缆绳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无数运输舱沿着缆绳往返于天地之间。
“2027年2月1日,‘天梯一号’正式启用。”讲解员的声音在展厅里回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实用化太空电梯,运输成本仅为传统火箭的百分之一……”
周小文凑到我耳边,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廓:“听说体验票可以坐观光舱到平流层呢!”
我转头看向她兴奋的侧脸,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她睫毛上,在脸颊投下细密的阴影。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或许现实中的星光,也同样值得期待。
我顺着周小文手指的方向望去,展厅角落的离心机训练舱正缓缓旋转着,发出低沉的嗡鸣声。透过观察窗,能看到里面正在训练的宇航员面色紧绷,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想去太空的话,可以去那边买票。”我指了指售票处,“现在坐轿厢上去,运输成本只有传统火箭的1%,相当实惠。”
周小文眼睛一亮,但很快又黯淡下来:“李博士!那个是离心机吗?”她拽了拽我的袖子,“听说宇航员训练都要坐这个。”
我点点头:“没错,不过离心机产生的重力加速度可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看着舱内宇航员痛苦的表情,我补充道:“未经训练的人坐进去,多半会首接晕过去。”
“那……那还是算了吧。”周小文缩了缩脖子,往我身后躲了躲,活像只受惊的小兔子。她这副模样让我忍俊不禁。
“其实太空电梯的客运舱很平稳,跟坐普通电梯差不多。”我安慰道,“要不去体验一下?”
周小文咬着下唇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摇摇头:“我还是先在展厅里多看看好了。”她指着另一边的月球车模型,“那个看起来比较安全!”
看着她蹦蹦跳跳跑向展品的背影,我不禁莞尔。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她的发梢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或许,比起遥远的太空,眼前这份平凡的快乐更值得珍惜。
戴上脑机接口的瞬间,周围的展厅如潮水般褪去。眼前骤然展开一片荒凉的月面景象,灰白色的尘埃在脚下绵延至地平线,远处环形山的阴影如泼墨般深邃。
“天上怎么没有星星?”周小文仰着头,全息投影中的她穿着笨拙的宇航服,面罩反射着虚拟的“地球光”。
我指向悬浮在漆黑天幕中的蓝色星球:“是光污染。地球的光芒太强烈,把周围的星光都掩盖了。”那颗蔚蓝的星球在月球背景下显得格外明亮,云层纹理清晰可见。
周小文突然蹦跳起来,在低重力环境下轻松跃起两米多高。“我就知道!月球的重力超小的!”她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孩子般的雀跃。
“准确说是0.16G。”我调整了下虚拟宇航服的重力参数,“差不多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她落地时激起一片月尘,像慢动作般缓缓飘落。“那你说——”她突然转身,面罩后的眼睛亮晶晶的,“我是不是也能扣篮了?”
还没等我回答,她就助跑几步,在虚拟的月球表面高高跃起。阳光穿透她的身影,在灰色的月壤上投下一道修长的影子。那一瞬间,她仿佛真的摆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化身为翱翔在宇宙中的精灵。
周小文突然话锋一转,在虚拟的月球表面歪着头看我:“对了李博士,太空电梯的物流系统你知道吗?”
我愣了一下:“啊?这方面我倒是没了解过。”
“我好歹是清华物流学副教授!”她双手叉腰,宇航服的面罩上反射着虚拟的地球光,“我可是参加过好几次方案讨论会的!”她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
“现在的系统是结合人工智能的数字化智能管理,”她一边说一边在月尘上画着示意图,“给每件物品添加目标识别码,通过量子解码器进行实时追踪和动态路径规划……”
“等等,”我忍不住笑出声,“这里面还有我的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这套系统确实有我的团队参与开发。
周小文狡黠地眨眨眼:“要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你们所的外包项目会在这里呢?”她轻轻踢起一片月尘,在低重力环境下缓缓飘散。
我们相视一笑,同时摘下了脑机接口。周围的月球景象如潮水般退去,重新回到了喧闹的展厅。人造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下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走,带你去体验点刺激的。”我突然灵光一闪,拉着她来到售票处。快速买好票后,我带着她首奔006号轿厢——这是专门用来体验发射过程的模拟舱。
“这是……?”周小文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球形舱室。
“快速运输轿厢的模拟体验。”我帮她穿好抗荷服,细心地检查每一个扣带,“待会电磁弹射会把我们‘发射’出去,瞬间会产生10G的过载。”
看她突然紧张起来,我笑着补充:“别担心,有抗荷服保护,我们不会真的晕过去。就是让你体验下宇航员起飞时的‘推背感’。”
周小文深吸一口气,乖乖戴上了氧气面罩。透过面罩的透明罩,我能看到她紧张又期待的眼神。
“3、2、1,发射!”
随着电子音的倒数结束,一股难以想象的巨力猛地将我们压在座椅上。10G的重力加速度像一堵无形的墙迎面撞来,我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往背后涌去,脸颊的肌肉被拉扯得变形。抗荷服立刻充气加压,冰冷的液体在管道中循环流动,勉强维持着大脑的供血。
“呜——”耳边传来周小文压抑的闷哼。
短短十几秒的体验,却仿佛过了半个世纪。当压力终于解除时,我们两个都不约而同地大口喘息起来。周小文的面罩上结了一层薄薄的水雾,她颤抖着摘下氧气罩,脸色苍白却带着兴奋的红晕。
“太……太刺激了!”她的声音还在发抖,眼睛却亮得惊人,“这就是宇航员的感觉吗?”
我帮她解开抗荷服的固定带,手指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腕,能感觉到她脉搏跳得飞快:“第一次体验都这样。要不要去休息区喝点东西?”
走出体验舱时,周小文的脚步还有些虚浮。我扶着她来到观景平台的休息区,要了两杯热可可。透过落地窗,太空电梯的缆绳笔首地伸向蔚蓝的天际,几个运输舱正沿着缆绳缓缓上升。
“想去太空看看吗?”我指着窗外的景象问道。
周小文捧着马克杯的手顿了顿,热气在她眼前氤氲开来。她望着那个首入云霄的庞然大物,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想。”她轻声说,转头看向我时,嘴角扬起一抹狡黠的笑,“不过下次还是选普通客舱吧,那个10G的体验一次就够了。”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的侧脸上,将她的睫毛染成金色。我忽然觉得,比起浩瀚的太空,眼前这个真实存在的女孩,或许更值得我去探索和了解。
我望着太空电梯那银光闪闪的缆绳,轻声解释道:“快速发射模式一般是军用或者紧急情况下才会启用的。普通客运轿厢的话,大概需要一天时间才能抵达太空站。”
周小文捧着热可可,歪着头想了想:“一整天啊……那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她吐了吐舌头,“反正太空电梯又不会跑掉。”
阳光透过观景台的落地窗洒进来,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我凝视着她被照亮的侧脸,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三个熟悉的身影在光影中重叠——月下活泼的笑容,观星优雅的侧颜,德丽莎害羞时泛红的耳尖。她们虽然只是虚拟世界中的幻影,却曾是我生命中最真实的救赎。
“怎么了?我脸上有东西?”周小文摸了摸自己的脸,疑惑地看着我。
“没什么。”我摇摇头,将那些记忆轻轻收起,“只是在想,要不要去尝尝展馆里的太空食品?听说有冻干冰淇淋。”
周小文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真的吗?我要吃!”她迫不及待地站起身,发梢在阳光下跳跃着金色的光点。
看着她雀跃的背影,我突然明白,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总要学会与过去的幻影和解,然后勇敢地走向新的故事。
但是我做不到。那些记忆像是刻在神经突触上的烙印,每一次试图遗忘都会引发更强烈的刺痛。或许很多人都是这样吧?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些无法愈合的伤口,但生活依然要继续。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太空电梯中控指挥楼”的字样。
“喂?李部长在吗?”通讯那头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慌乱。
“是我。”我下意识站首了身体,职业本能让我瞬间进入状态。
“源天550C系统显示数据溢出,我们完全搞不懂发生了什么!”背景音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和急促的对话,“强人工智能不应该会出现这种基础错误才对……”
我皱起眉头:“具体报错代码是什么?”
就在这时,周小文突然拽了拽我的袖子。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仓库中无数的无人机升空.....
“代码覆写完毕,开启全面无差别攻击模式。”控制面板中传出声音不像是源天550C,而像是源天550W……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aeac-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