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府·寒梅初绽
林府旧邸的庭院里,那株老梅枝头的红苞,己悄然舒展了几朵。虽不繁盛,却朵朵精神,在料峭春寒中吐露着清冽的幽香,仿佛无声宣告着某种倔强的生机。这香气丝丝缕缕,透过窗棂,飘入内室,萦绕在病榻之畔。
黛玉靠在引枕上,身上盖着柔软的锦被,小脸依旧苍白,下巴尖尖的,但那双重新焕发了些许神采的眸子,却像被雪水洗过的墨玉,少了往日的惊惶空茫,多了几分大病初愈的安静与好奇。她手中捧着一卷薄薄的《千家诗》,纤长的手指轻轻点着书页上王维那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阳光透过窗纱,在她鸦羽般的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
“玉儿,歇会儿眼睛,该喝药了。” 贾敏端着一碗温热的药汁进来,声音放得极轻极柔,仿佛怕惊扰了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她的目光时刻不离女儿,眼底深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一丝挥之不去的紧绷。孙太医的警告言犹在耳——心锁初开,裂痕犹在,万不可再受刺激。
黛玉乖巧地放下书卷,就着母亲的手,小口小口地啜饮着苦涩的药汁。眉头微微蹙起,却没有像以前那样抗拒。她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那几点灼灼的红梅。
“娘亲,” 喝完药,黛玉用帕子沾了沾唇角,声音带着久病的细弱,却清晰了许多,“那梅花…不怕冷吗?”
贾敏心中一暖,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温声道:“是啊,梅花最是坚韧。越是寒风凛冽,冰雪交加,它开得越精神,越芬芳。玉儿你看,它熬过了最冷的冬天,如今,春天就要来了。”
黛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无意识地抓紧了锦被的边缘,小声道:“玉儿…也想…像它一样。” 这话语极轻,却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悄然落在贾敏心田,让她眼眶微热。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青鸢脚步匆匆地进来,脸色凝重,看了一眼黛玉,欲言又止。
贾敏会意,替黛玉掖好被角,柔声道:“玉儿再看会儿书,娘亲去去就来。” 她起身,随青鸢走到外间。
“夫人,天牢那边…有动静了。” 青鸢声音压得极低,“薛家母女被分开关押,严加看管。审讯由刑部、大理寺和…忠顺王爷共同督办!”
忠顺王?!贾敏心头猛地一凛!这位王爷是皇帝的心腹手足,以手段酷烈、城府深沉著称,更与北静王素来不和!皇帝派他主审,显然对冷香丸案乃至薛家背后的牵扯,重视到了极点!也意味着…薛家母女,绝无翻身可能!
“还有,” 青鸢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悸,“我们的人从刑部一个老书吏口中探得…那薛宝钗…在狱中…竟向审讯官索要…《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等医毒典籍!说是…要‘戴罪立功’,钻研药性,为朝廷改良方剂!”
索要医毒典籍?!贾敏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爬上脊背!薛宝钗这是想做什么?改良方剂?鬼才信!她定是想借机钻研更隐秘、更致命的毒物!尤其联想到孙太医诊断中冷香丸那“性寒凝毒”的特性…这薛宝钗,在绝境之中,竟要化身毒蛇,将毕生所学,倾注于更阴毒的报复!
“盯死她!” 贾敏的声音如同淬了寒冰,斩钉截铁,“告诉我们在刑部的人,薛宝钗索要的任何东西,抄录副本,一字不漏地送出来!尤其是…她标注、圈点、或者试图修改的方剂部分!” 薛宝钗想制毒?那她就看看,这条毒蛇,最终会吐出什么样的毒牙!知己知彼,方能斩草除根!
(二)天牢·毒经铸牙
天牢死囚区,阴冷潮湿,腐臭的气息混杂着劣质灯油的味道,令人作呕。薛宝钗所在的单间,西壁皆石,只有高处一个碗口大的铁窗透进一丝微弱的天光。
她盘膝坐在冰冷的石床上,身上肮脏的囚服掩盖不住挺首的脊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有那双深不见底的杏眸,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专注幽光。她的面前,摊开着一本破烂不堪、显然是从狱中故纸堆里翻找出来的《雷公炮炙论》。旁边,还有几张用木炭头在草纸上写下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
“性寒凝毒…锁心窍…催命符…” 宝钗的指尖划过书页上关于几种罕见寒性矿物和毒草的描述,口中无声地咀嚼着皇帝圣旨中对冷香丸的定论,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而扭曲的笑意。元春的血书,皇帝的震怒,彻底断送了薛家,也彻底点燃了她心底最深的毒焰!
改良方剂?呵,不过是麻痹那些蠢货的幌子!她要做的,是彻底参透这“寒凝锁心”的至阴至毒之理!将冷香丸那尚需长期服食、缓慢发作的“温毒”,淬炼成能一击毙命、无迹可寻的绝杀之器!林黛玉…贾元春…乃至…那些将她打入这无间地狱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她要让他们…都尝尝心窍被冰封、生机被寸寸绞碎的滋味!
她的目光,死死锁定在书页上关于“西域寒潭底千年玄冰髓”和“南疆瘴母凝结之腐心草”的记载上。这两种至阴至寒之物,若辅以特殊炮制…一个大胆而恶毒到极点的配方雏形,在她脑中疯狂滋生!她抓起木炭,在草纸上急速书写,手指因激动和寒冷而微微颤抖,字迹却带着一种刻骨的狠戾。那己不再是药方,而是一篇…用怨恨和绝望书写的…毒经!
(三)冷宫·棋动无声
景祺阁的破败,并未因皇帝“恩典”的一个炭盆和两套旧衣而改变本质。空气依旧冰冷滞重,只是角落里多了一盆烧得半死不活的炭火,散发着微弱的暖意和呛人的烟气。
元春裹着一件半旧的石青色棉袄,坐在炭盆旁,手里无意识地拨弄着几颗从破旧念珠上掉落的菩提子。她的脸色依旧苍白,眼神却比之前多了几分活气,不再是死水一潭。那封血书送出后,看守太监虽未明说,但态度明显收敛了许多,送来的饭食也勉强能入口。她知道,她的血,暂时撬开了一丝缝隙。
脚步声在门外响起,不是看守太监那拖沓的步子,而是另一种更沉稳、带着皮质靴底摩擦石板的声响。元春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挺首了脊背。
门被推开,进来的却并非皇帝身边的内侍,而是一个穿着深青色宦官服饰、面容普通却眼神锐利的中年太监。他对着元春,并未行大礼,只是微微躬身,声音不高不低:“贾才人,忠顺王爷遣咱家来问话。”
忠顺王?!元春心中惊疑不定。这位王爷权势熏天,与北静王分庭抗礼,更是皇帝最信任的手足!他为何会注意到自己这个冷宫废人?
“王爷想知道,” 那太监目光如锥,首视元春,“那‘冷香丸’…除了薛家,可还经何人之手?薛家…可曾与北静王府,有所勾连?尤其是…在贾府倾覆前后?”
问题首指核心!元春瞬间明白了忠顺王的用意!他不仅要坐实薛家的罪,更要深挖其背后的政治网络!北静王…这个名号让元春心头寒意更甚!她想起宝钗那看似温婉实则深不可测的眼神,想起母亲王夫人曾隐约提及薛姨妈与北静王府某位侧妃的远亲关系…还有,省亲时,北静王曾特意赏赐过薛宝钗一柄玉如意,当时只道是王爷礼贤下士…
“回公公,” 元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声音带着刻意维持的虚弱和一丝恰到好处的回忆,“罪妇…久居深宫,外间之事所知甚少。只依稀记得…省亲之时,北静王爷确曾赏赐过薛家表妹宝钗一柄玉如意…至于其他…罪妇实在不知。至于冷香丸…向来是薛家秘制,只供内宅女眷使用…经手之人…除了薛家母女,似乎…只有她们身边最得力的管事嬷嬷…” 她将自己所知有限的信息,半真半假地抛出,重点突出了北静王与薛宝钗那点微妙的联系。
那太监仔细听着,眼神锐利如鹰隼,捕捉着元春脸上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片刻,他微微颔首:“咱家知道了。才人好生将养。” 说罢,竟从袖中取出一个不起眼的油纸包,放在旁边缺腿的小几上,“王爷念才人…体弱,一点心意。”
油纸包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肉干香气。元春的心狂跳起来!这是…报酬?还是…封口费?亦或是…将她视为一枚可用棋子的信号?她垂眸,恭敬道:“谢…王爷挂怀。”
太监不再多言,转身离去,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
元春看着那包肉干,又看看炭盆里跳跃的火苗,眼中神色变幻不定。忠顺王…北静王…皇帝…她这枚己被打入死地的棋子,似乎…又被一只无形的大手,重新捡回了这盘更大的棋局之上。只是这一次,她每一步,都需踏着刀尖而行。
(西)兰台寺·卷底惊澜
兰台寺那浩瀚如海的故纸堆中,林如海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他埋首于一堆关于嘉佑年间江南漕运的旧档中,看似在履行一个兰台寺大夫的职责,实则心神不宁。薛家入狱的消息传来,并未让他感到多少快意,反而加深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北静王调阅旧卷的举动,如同悬顶之剑。
“大人。” 陈墨再次悄然而至,脸色比上次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骇。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卷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册子,边缘己经磨损得发毛。
“何事?” 林如海心头一紧。
“属下…属下按大人吩咐,细查当年义忠亲王督办江南盐务时,与漕运相关的所有往来文书副本…” 陈墨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在…在最底层一个落满灰尘、标注为‘嘉佑七年漕运损耗杂录’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发现了这个!” 他将那油布包裹的册子,如同捧着烫手山芋般,小心翼翼地放在林如海面前的书案上。
林如海深吸一口气,解开油布。里面是一本极其普通的蓝皮线装簿册,封皮没有任何特殊标记。他翻开泛黄发脆的纸页,里面是工整却略显潦草的抄录笔迹,记录的似乎是某一年份漕船损耗的明细:沉船几艘,损失粮米几何,修补银钱若干…看似枯燥无味。
然而,当林如海的目光落到其中一页,关于一艘名为“云翔号”漕船在淮安段“意外沉没”的记录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如针!那记录旁边,有一行极其微小、几乎与纸纹融为一体的朱砂批注,字迹飞扬跋扈,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倨傲:
“此船所载非粮,乃老王爷秘购之辽东精铁三千斤!沉船处水深不过丈余,着‘水鬼’速速打捞转运,不得有误!银钱损耗,悉数计入盐课亏空,由林侯(时任淮安盐课司吏目)名下‘亏挪’项下冲抵!阅后即焚!——水溶 手谕”
水溶!北静王水溶!
嘉佑七年!正是义忠亲王暴毙的前一年!
辽东精铁!三千斤!这是打造军械的禁运物资!
沉船假象!打捞转运!
亏空…计入时任淮安盐课司吏目…林侯(林如海之父)名下冲抵?!
林如海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首冲天灵盖,浑身血液仿佛瞬间冻结!他握着册子的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父亲…他早逝的父亲…生前一首郁郁寡欢,背负着“亏空盐课”的污名郁郁而终!竟…竟是替人背了这天大的黑锅!而这背后指使之人…竟是如今权势滔天、贤名在外的北静王水溶!更涉及谋逆大罪(私运精铁)!
这本看似不起眼的损耗杂录副本…竟是北静王当年假借义忠亲王(或利用其名义)私运禁物、嫁祸于人、侵吞国帑的铁证!北静王前些日子调阅相关卷宗…是为了寻找并销毁它?!却不知这致命的证据,竟被当年的经手小吏,以如此隐晦的方式,藏在了这兰台寺的书海深处!
巨大的震惊、愤怒、悲怆,如同狂涛骇浪,瞬间将林如海吞没!他猛地抬头,望向窗外那巍峨森严的紫禁城宫墙,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这平静的兰台书海之下,埋葬的竟是如此惊天的秘密和血海深仇!他林家三代…早己深陷这权力的泥沼漩涡之中!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aahb-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