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也很简单,如果只是少量的压缩饼干,那么她确实可以推说是自己制作的。
然而,一旦拿出来的数量太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古代人只是见识少,不是傻。
这么异常的情况,肯定会被人发现,到时候她的安稳日子算是到头了。
作为一个在红旗底下,接受了20多年义务教育的三好少女。
夏沐是不介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的。
但这种帮助的底线是,不影响到自己。
压下心中的愧疚想法,夏沐很快开始考虑其他办法。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大批量的进行粮食运输,最好的办法都是船运,也就是古代所说的漕运。
漕运在古代的优点可以说非常多,运载量大,速度不慢,最重要是损耗量很低。
明朝京杭大运河已经在使用,然而在战争期间,许多码头以及河段都遭到了毁坏。
一些残存下来的码头,也是残破不堪,靠着当地的商人自发进行维护和重建,这导致京杭大运河的运力十不存一。
在原本的历史线上,朱元璋是对山东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赈灾的。
当时的赈灾粮,就是调拨了应天府和淮安府官仓,通过京杭大运河进行运输的。
只可惜,这两个地方的存粮本身就不多。
加上河道堵塞,根本没能运过去多少粮食。
夏沐指尖在桌面轻轻点着:
“运输粮食损耗大,或许可以试试漕运。”
朱标闻言一怔,随即苦笑摇头:
“夏店家有所不知,漕运虽好可历经多年战乱,运河沿线的闸口坏了十之七八,许多河段淤塞得连小船都难通。”
“如今的运力已经大不如前,一些稍大的漕船都无法通航,运力实在有限。”
他说着抬手揉了揉眉心,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上个月试着调了批粮走水路,结果船行到徐州就搁浅了。”
“最后还是靠人力扛了三十里才换的陆路,损耗比直接走陆路还大。”
夏沐端起茶杯:
“上次不就说过了?有问题解决就是了。”
“漕运本就是南北命脉,此刻不修,难道要等灾荒蔓延到应天府才动手?”
朱标倒吸了一口凉气,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夏店家的意思是,修缮河道?”
“夏店家可知这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光是清理淤塞的河段,就得征调数万民夫,粮草、工具、工钱……桩桩件件都是天文数字。”
“朝廷如今国库本就空虚,哪有闲钱做这事?”
他说着重重叹了口气。
夏沐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笃定:
“未必非要朝廷全权承担。”
如果是其他人,此刻朱标肯定已经要说对方一派胡言。
然而,说这话的是夏沐,立刻让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夏店家有何高见?”
“官府引导为主,让当地的大商贾们出钱出力。”
朱标连连摇头:
“这怎么可能?”
“商人逐利,修缮河道如此大的工程必定耗费大量钱财,这些商人肯定不愿意!”
夏沐指尖蘸上茶水,在桌面开始写写画画。
“想要把所有的地方全都清理,当然复杂,而且耗资巨大。”
“但如果把整条河段分成无数个小段,那么每一段的工程量就会变得相对较小。”
“商贾的船队常年走南闯北,熟悉河道深浅,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清理,哪些不需要。”
“不同区域的商贾修缮临近的河道,朝廷只需派官吏监督便可。”
朱标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商贾们唯利是图,若无重利,怎会轻易出手?”
“去年淮安府想修个新码头,让当地粮商出钱,结果磨了三个月,才凑够五成银子,最后还是朝廷补了窟窿才勉强完工。”
他说着敲了敲桌面,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
“那些人精得很,没好处的事,他们是绝不会沾的。”
夏沐忽然笑了,眼角的弧度像极了檐角的月牙:
“既然商人逐利,那便以利诱之。”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以利诱之?朝廷如今可拿不出银子。”
“未必非要现银。”
夏沐向前倾了倾身子,声音压得低了些,
“河道堵塞影响的,可不仅仅只是朝廷!”
“没有便利的漕运,其实也严重影响了某些商贾的运输,其中就以粮商为最!”
“当地的衙门应该很清楚,具体影响的到底是哪些人。”
“漕运一天无法通畅,他们的利益就会一直受损。”
“当地的官员可以把这群人聚集起来,说清楚其中的利弊和得失。”
“另外,朝廷也可以许诺,凡是参与疏通河道的商贾,可以根据功劳大小,直接免除相应的漕运费用。”
朱标瞳孔猛地一缩,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腰间的玉带。
这法子看似简单,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中的思路。
旁边一直没有言语的沐英,在这一瞬间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狂喜。
商贾逐利,如果和自己无关,那么这些人或许还会置身事外。
但是,疏通运河可是能实打实的让他们的收入提高,这些人必然会十分上心。
当然这都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后面的计谋。
如果是朝廷强行命令这些人免费替朝廷疏通河道。
朱标敢肯定,绝对会有人阳奉阴违,甚至是出工不出力,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
但是,如果给出足够的利益,这些人干的绝对会比任何人都卖力。
哪怕这个利益,是后续几年的漕运费用,也绝对会有人愿意。
沐英思索片刻,很快冷静下来。
“但是,漕运的收入可不低,若是免了,很可能会影响朝廷后续几年的收入。”
夏沐笑着摇了摇头:
“沐英先生,你错了。”
“能被免除费用的只有少部分人,其余大部分的还是得交。”
“影响肯定会影响,但总比一次性让朝廷拿钱出来要好吧?”
沐英微微颔首,显然是认同了夏沐的看法。
朱标有些激动的舔了舔嘴唇:
“这确实是好办法!”
“而且当地的商贾都是地头蛇,行动必然比官府下派任务要更加迅速。”
说完,他朝着夏沐深深鞠了一躬。
“感谢夏店家指教,刘某获益良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0bic-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