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新公司建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新公司建成

 

几天后,他们搬进了那个废弃工厂后面的几间屋子里。工人清理场地,修理屋顶。白玉兰和项承艺负责公关、人员招聘、电影制作安排等。张博涵和庄毅谈妥了装修公司,他们先是安排工人清理场地、修理屋顶,接着负责督导厂房装修工作。林秀珍则带着胡蝶收拾住的地方,工厂后面有几间原先给工人住的平房,虽然简陋,但比旅馆宽敞多了。在整理器材时,罗志刚遇到了第一个难题——电力供应不稳定。电影拍摄需要稳定的电源,而重庆经常停电。他们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了一台柴油发电机。

“项先生,听说您从上海来,要在这里开电影厂?”一天,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登门拜访。项承艺打量着来人:“您是?”“鄙人程志鸿,本地商人,做五金生意。”男子递上名片,“我对电影很有兴趣,听说您的事迹后,特来拜访。”项承艺请程志鸿进屋喝茶。交谈中得知,程志鸿是重庆本地富商之子,受过新式教育,对文化艺术颇有热情。战争爆发后,他家的工厂转为生产军用物资,赚了不少钱。“项先生,我佩服您的勇气。不瞒您说,之前在一次联谊会上,我就与您有过一面之缘,可能您忘记我了。”“没错,我之前为了筹措启动资金,结交一些重庆文化界人士,确实参加过不少联谊活动。”项承艺说道。程志鸿真诚地说,“现在国难当头,文化抗战同样重要。如果您不嫌弃,我愿意投资您的电影厂。”心中一喜,但面上不显:“程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们刚起步,条件艰苦,恐怕...”“条件可以慢慢改善。”程志鸿打断他,“重要的是有人才、有理想。我看重的是您从上海带来的技术和经验。”两人相谈甚欢,程志鸿当场承诺投资三万法币作为启动资金。这对捉襟见肘的项承艺、白玉兰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现在新时代的电影工作人员除了项承艺、白玉兰、罗志刚、庄毅等,摄影师老周也来了,他之前回了一趟河南老家,所以到晚了。但显然人还是不够的,有了资金支持,项承艺他们开始招兵买马。他在重庆的报纸上刊登广告,招募有电影经验的逃难艺人。很快,几个从上海、南京逃来的电影人找上门来——编剧陈默生、录音师俞兆祥,还有几个年轻的演员。

最让白玉兰惊喜的是遇到了苏雯雯。那天他正在布置摄影棚,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年轻女孩站在门口张望。“请问...这里招演员吗?”女孩怯生生地问。白玉兰抬头打量她。女孩约莫二十出头,齐耳短发,面容清秀,眼神中带着知识女性特有的坚毅。“你是学生?”白玉兰问。“我是国立剧专的学生,学校西迁到重庆不久。”女孩自我介绍叫苏雯雯,学表演的,想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电影演出,“我不要报酬,只想为抗战出力。”白玉兰让她试了一段戏,发现她虽然缺乏经验,但天赋极高,情感表达真挚动人。“你被录用了。”白玉兰微笑着说,“我们正准备拍一部抗战题材的短片,你可以演一个重要角色。”就这样,再加上前来投奔的张博涵和胡蝶,新时代电影制片厂初具规模。

项承艺和白玉兰白天指导搭建摄影棚,晚上伏案写剧本。他们计划先拍一部名为《烽火儿女》的短片,讲述一对年轻人在战争中成长的故事。

1938年6月一天,一个穿西装,带着墨镜的男人来到了新时代电影公司大门前。门卫兼清洁工韩叔问道:“你是哪位?请问找谁啊?”“我找庄毅,烦请您通报一声。”那男人回答干脆利落。“哦,您找庄先生啊,稍等,我去喊他。”说罢,韩叔走进了厂房。不一会儿,庄毅和韩叔一起出来了,他有点好奇:“怪了,我又不负责招聘,谁找我呢?我刚来这地儿,除了咱厂子的人,没认识别人啊。”庄毅走到那人跟前,正纳闷呢,那人把墨镜一摘。“蔡…鸣…”庄毅吃了一惊,正准备喊出声,结果蔡鸣森竖起食指“嘘”了一声,接着递出一张名片,说道:“阿毅,你方便的时候到这个地址找下我,不过我过些天要搬家,你最好尽快联系下我。”“这么急?好吧,我抽个时间。”庄毅思考了一下答应了。“我今天来找你的事你别和其他人说,以后我再慢慢跟你细讲。”蔡鸣森神色凝重。庄毅因为己经得知了蔡鸣森的身份,表示理解:“嗯,我明白了。”接下来蔡鸣森没有作片刻停留,就跟庄毅告别了,在庄毅眼里,他总是行色匆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0ce0e-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