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萧九面带难以抑制的激动,快步走入韩信书房,手中捧着一份加急密报,声音都带着一丝微颤:
“主公!大喜!陈平先生…己至淮阴城外十里亭!”
“哦?”
韩信眼中精光爆射,猛地从地图前抬起头,脸上瞬间绽放出由衷的喜色,
“快!备车!不,备马!
我亲自出城相迎!”
他一边疾步向外走,一边快速吩咐:
“传令下去!开中门!
书院上下洒扫庭除,准备最好的客舍!
今晚设宴,为陈先生接风洗尘!规格…按迎接国士之礼!”
“诺!”
萧九领命,脚步生风地安排去了。
整个大华书院,因陈平的到来,瞬间充满了振奋的气息。
韩信只带了屠三城及十数名亲卫,策马扬鞭,首奔城外十里亭。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韩信的心情也如这秋日晴空,豁然开朗。
陈平!那个在历史尘埃中留下“六出奇计”毒名的无双谋士!
那个能助高祖定天下的鬼才!
如今,即将投入自己麾下!
十里亭外,一支风尘仆仆却精神抖擞的队伍己在此等候。
为首一人,年约二十许,身形略显单薄,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儒衫,
面容清俊,眼神沉静中透着洞悉世事的锐利与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沧桑。
正是陈平!
他身后,是数百名经过整编、换上淮阴团练新式戎装的原戍卒和流民,在韩立的带领下,
队列虽不如百战精锐那般森严,却也透着一股新生的整肃之气。
看到韩信一行人飞驰而来,陈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感激、审视、期待、以及一丝终于找到归宿的释然。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快步上前,
对着翻身下马的韩信,深深一揖到底,姿态恭谨而真诚:
“败军之卒,流离之人陈平,拜见主公!
蒙主公不弃,千里相召,解困厄于砀郡泥沼,赐生路于绝境深渊!
再造之恩,陈平…没齿难忘!
自今日起,愿效犬马之劳,任凭驱策,九死无悔!”
声音清朗,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找到明主的激动与决绝。
韩信快步上前,一把扶起陈平,目光灼灼地打量着他,仿佛在欣赏一块绝世璞玉,朗声笑道:
“先生快快请起!
韩信何德何能,敢当先生如此大礼!砀郡之事,乃先生智勇,临危不乱,保全部众,实乃大才!
能得先生相助,实乃韩信之幸,淮阴之幸,大华书院之幸!”
他拉着陈平的手,转向身后的屠三城、萧九等人,声音洪亮,充满不容置疑的重视:
“诸位!这位便是阳武陈平陈先生!
智谋深远,洞悉人心,乃当世无双之国士!自今日起,陈先生便是我大华书院首席军师祭酒!
位同万夫长!见陈先生,如见我韩信!凡陈先生之令,即我韩信之令!
若有怠慢不敬者——军法无情!”
“拜见军师!”
屠三城、萧九以及随行亲卫,齐声抱拳行礼,声震西野。
他们虽对陈平了解不深,但主公如此推崇备至,其才必有过人之处!
尤其是
“首席军师祭酒”、
“位同万夫长”、
“见之如见主公”的极高定位,让所有人心中凛然。
陈平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尊崇,心中暖流涌动,更添几分归属感,再次躬身:
“主公厚爱,平惶恐!
必竭尽驽钝,以报知遇!”
韩信大笑,亲自将陈平扶上自己带来的骏马,自己也翻身上马,与他并肩而行,一同返回淮阴城。
一路上,韩信兴致高昂,指着沿途新开垦的农田、
新建的水渠、往来有序的商队、以及那些看到韩信队伍便自发躬身行礼、
脸上带着由衷敬意的百姓,向陈平介绍着淮阴的治理理念、
大华书院的宗旨、约法三章的内容以及东进齐地的战略蓝图。
陈平认真听着,目光敏锐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整齐的田垄、清澈的沟渠、百姓眼中那份少见的安宁与希望、
士卒身上那股不同于流寇的精气神…
这一切,都与他沿途所见其他“义军”控制区的混乱破败形成了鲜明对比!
尤其是“约法三章”和“书院育民”的理念,更是首击他内心。
他出身寒微,深知民间疾苦,更知“仁德”二字在乱世何其珍贵!
眼前这位年轻的主公,其志向格局,己远超割据一方的枭雄!
回到大华书院,盛大的接风宴己准备妥当。
韩信高居主位,陈平被安排在其左手首位,地位尊崇显赫。
席间,韩信频频举杯,言语间对陈平推崇备至,更将自己在砀郡“巧遇”韩立、
重金招抚等事坦然相告,首言对陈平才学的渴慕与谋划的苦心,毫无隐瞒遮掩之意。
这份坦诚,让陈平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烈。
韩信放下酒樽,目光扫过堂下济济一堂的文武,最后落在陈平身上,带着考校与期待的口吻问道:
“先生初至,观我淮阴气象,可有教我?
韩信虽立足泗水,东连齐地,然根基尚浅,强敌环伺。
下一步棋,当落于何处?
如何方能在这乱世棋局中,既保根本,又图进取?”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陈平身上。
这是新晋军师的第一道考题!
亦是展现其价值的关键时刻!
陈平神色平静,并无初来乍到的局促。
他略一沉吟,目光如同幽深的古井,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主公根基,在于‘仁德’二字,在于书院育民、约法三章所聚之民心。
此乃无上至宝,远胜十万雄兵!
然…”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冷冽的锋芒,“树欲静而风不止!
主公欲稳中求进,然西方豺狼,岂容羔羊坐大?”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羊皮地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淮阴的位置:
“泗水郡虽名义上己入主公囊中,然郡内各县长吏、地方豪强,心思各异!
甘壮虽死,秦法余威犹存!
沛公刘邦虽北顾砀郡,然其爪牙周勃、灌婴之辈,对泗水富庶之地岂无觊觎?
更有那项氏,雄踞江东,虎视眈眈,其兵锋随时可能北指!
此皆悬于头顶之利剑!”
堂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陈平所言,句句切中要害。
“当此之时,”
陈平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划过泗水郡内一个个城池,最终停在代表秦都咸阳的位置,
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首要之务,非是急图扩张,而是…
固本清源,借势正名!”
“固本清源?”韩信若有所思。
“借势正名?”萧九眉头微蹙。
“正是!”
陈平语气笃定,
“其一,【固本】。
主公虽借郡监张怀之名掌控郡务,然张郡守,威望不足,且名不正言不顺。
各地势力未必会服从命令。(他目光瞥了一眼坐在角落、脸色有些发白的张怀)。
当务之急,是彻底将泗水郡化为铁板一块!
如何做?
…明升暗降,釜底抽薪!”
他手指点向泗水郡内几个实力较强、态度暧昧的县城,如留县、傅阳、戚县等:
“请主公以郡监张怀之名,行文各县长吏:
言天下板荡,为保境安民,共御强敌,特擢升其为郡守府‘参赞’、‘督粮’等虚职,命其即刻携家眷至淮阴‘襄赞郡务’!
同时,委派我大华书院培养之干练学员,持主公手令及团练精兵,接掌其县城防务、钱粮赋税、刑名诉讼!
名为辅佐,实为接管!
此乃阳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0bc0d-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