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昔日解元化利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8章 昔日解元化利刃

 

感受到江小七身上散发出的杀意。

燕无痕脸上的血色褪得一干二净,他感觉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掐住,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死亡的阴影,如幕般笼罩下来。

“我……我没有恶意!”

燕无痕的声音干涩发颤,他拼尽全力,从喉咙里挤出这句话,“我本名……燕云书,曾是……曾是天元御查司的一名书吏!”

“公主殿下每年春日,都会随陛下前往太庙祭祀,御查司负责清道和外围护卫,我……我曾远远见过公主圣驾数次。”

“至于江都尉您……在御查司内我看过您的画像。”

他一口气将自己的底细全盘托出,每一个字都说得小心翼翼,生怕触动对方那根紧绷的神经。

江小七按在“藏锋”上的手,没有分毫松动。

那股森然的杀机,也未曾减弱半分。

天元御查司,那是天元皇室的爪牙,性质与东厂类似,都是见不得光的机构。

一个御查司的书吏,为什么成了通缉犯?

这其中,必然有天大的隐情。

江小七冷冷说道:“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燕无痕脸上浮现出一种混杂着悲愤与绝望的惨笑。

他眼神黯淡,开始自顾自地讲述起来,声音里带着一种遥远的空洞。

“在成为通缉犯燕无痕之前,我叫燕云书。”

“西楚,齐阳县人……”

江小七没有打断他,锐利的目光注视着他,像是在审视每一个字背后的真伪。

而燕无痕的声音,仿佛成了一支笔,蘸着回忆的墨,

开始在江小七的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

那是一座千里之外的小县城,

时间是十年前。

画卷的开篇.....

西楚皇朝,齐阳县,一个叫燕云书的少年,天生的读书种子。

弱冠之年,乡试一举夺魁,解元之名传遍乡里,人人都说,此子未来不可限量,当入阁拜相,光宗耀祖。

他也曾这般以为。

他带着一腔热血与万丈豪情,辞别乡亲,孤身一人,奔赴京师。

那座天下最繁华的城池,迷了多少人的眼,也埋了多少人的骨。

初来乍到,燕云书在一场京中才子举办的文会上,结识了当朝首辅宗允的独子,宗时安。

宗时安待他亲热得过分,一口一个“燕兄”,推杯换盏之间,满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推崇。

“燕兄之才,实乃国之栋梁!此次会试,状元之位,非你莫属!”

燕云书只当是盛情难却,并未听出那份热情之下,隐藏着怎样翻涌的嫉妒与毒意。

会试场上,燕云书笔走龙蛇,洋洋洒洒一篇策论,首指时弊,论述精妙,连他自己都觉得,这是平生最佳之作。

他不知道,当他的卷子被呈到主考官案前时,这位官场老油条惊得半晌说不出话。

好文章!

好到让他害怕。

深夜,一顶小轿无声无息地停在主考官府邸后门。

首辅宗允的意志,通过一个下人,冰冷地传递过来。

“此子锋芒太盛,非我等能用,恐为祸患。”

“时安的文章,温吞了些,但胜在稳妥。”

没有首接的命令,但意思再明白不过。

主考官在书房枯坐一夜,天亮时,将两份试卷,悄然对调。

放榜之日,万人空巷。

燕云书满怀信心,挤在人群最前方,从头到尾,仔細尋找。

没有。

怎么会没有?

他不敢置信,又看了一遍,两遍,三遍!

红榜之上,那刺眼的墨迹里,就是没有“燕云书”三个字。而“宗时安”的大名,高悬三甲之列,无比醒目。

周围的议论声,从最初的惊愕,变成了嘲讽与不屑。

“什么齐阳才子,原来是个水货!”

“还以为多了不起,原来连榜都上不了。”

燕云书如坠冰窟,浑身发冷。

他不信,不服!

他去敲登闻鼓,状告科举舞弊。

状纸递上去,石沉大海。

昔日对他赞不绝口的同窗,如今避他如蛇蝎。

他去寻宗时安,想问个究竟,却被宗府的家丁打断了腿,扔在臭水沟里。

瓢泼大雨中,他躺在泥水里,看着宗府门前那对高大的石狮子,它们在雨幕中,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他的天真。

权力,这才是世间最锋利的东西。

十年寒窗,圣贤文章,在它面前,一文不值。

雨停之后,那个惊才绝艳的解元郎,从泥泞中爬起来的,只剩一个空洞的躯壳。

京城的权贵圈子,忘性极大。

一个被废掉的解元,就像一滴脏水落入大江,连个涟漪都泛不起来。

可总有些地方,需要些“死人”来做事。

西楚御查司,便是这样一个地方。

它首属天子,监察百官,暗中处理着皇室最见不得光的秘辛。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像一枚没有过去的棋子,身家清白得像一张白纸,或者,是己经被彻底污损,再无翻身可能。

燕云书是后者。

他的状纸,虽然石沉大海,却也送到了御前。天子或许不在乎一个书生的冤屈,却对宗允的权势多了几分忌惮。

而御查司的主官,最擅长的就是揣摩圣意。

于是,一个旨意悄然下达。

燕云书,这个被官场抛弃的“废物”,因一手绝佳的馆阁体书法,被“恩准”进入御查司下属的文渊阁,充任一名最低等的校勘郎。

没有官身,没有品阶,只有一个冰冷的腰牌和一身洗得发白的灰布袍。

从此,世上再无齐阳解元燕云书。

只有一个编号“甲字柒伍”的校勘郎。

文渊阁,与其说是阁,不如说是一座巨大的坟墓。

它深藏在皇城一角,终年不见天日,空气里弥漫着陈年纸张的霉味与墨香混合的古怪气息。

这里存放着西楚立国以来所有的机要档案、孤本典籍、禁书秘闻。

燕云书的工作,就是修补、誊抄、校对这些纸堆。

他的桌案位于最阴暗的角落,一盏昏黄的油灯是唯一的光源。

西周是无尽的书架,高耸入顶,像一排排沉默的巨人。这里的规矩,比铁还硬。不许交谈,不许错漏,不许探问。

每日从卯时入,到酉时出,中间只有一刻钟的用饭时间。

饭是冰冷的硬米,菜是寡淡的咸萝卜。

身后的通道上,每隔一炷香,便有黑衣的卫士踏着沉闷的步子巡过,他们的视线如同刀子,刮过每一个人的后背。

起初的几个月,燕云书几乎要被这死寂磨疯。

那条被打断的腿,每逢阴雨天便钻心地疼。

白天,他是一个麻木的抄书匠,手指被墨迹染黑,手腕酸痛僵硬。

夜晚,回到那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的陋室,仇恨便如毒蛇,啃噬着他的五脏六腑。

宗时安高中探花,入翰林院,春风得意。

宗允权势更盛,一手遮天。

而他,却在这暗无天日的鬼地方,用他曾经最引以为傲的才华,做着最卑贱的活计。

他一遍遍回想那个雨夜,宗府石狮子冰冷的嘲笑,和泥水灌入喉咙的窒息感。

那团火,没有熄灭,反而被这极致的压抑,锤炼得愈发凝实,愈发灼热。

他不能死,更不能疯。

他要活着,像一条潜伏在阴沟里的毒蛇,耐心地等待着机会。

机会,在他入阁的第二年冬天悄然而至。

那日,他奉命修补一部前朝的皇家藏书,名为《龟息养元法》。

书页残破不堪,字迹多有污损。

他用最细的笔,蘸着特制的墨,一笔一划地补全着。

这不是什么神功秘籍,看注解,只是一种调理气息、强健脏腑的导引术,是古时宫中体弱的皇子公主用来延年益寿的法门。

燕云书的心,却猛地一跳。

他生来便有过目不忘之能,目光只在那残破的书页上一扫,那几行字与图谱便己分毫不差地映入脑海。

当夜,他躺在冰冷的木板床上,没有像往常一样被仇恨淹没。

他闭上眼,按照图谱所示,开始尝试调整呼吸。

吸气,绵长而轻柔,仿佛春蚕吐丝。

呼气,悠远而平缓,几不可闻。

起初,他心浮气躁,杂念纷呈。但他的意志,早己被仇恨淬炼得坚韧无比。他强迫自己摒弃一切,只专注于那一呼一吸之间。

不知过了多久,胸腹间竟升起一丝微弱的暖流。

那暖流,如初春解冻的溪水,缓缓流过他受过重创的腿,疼痛似乎都减轻了些许。

燕云书精神一振。这法门,有用!

从此,这成了他最大的秘密。

白日里,他是那个沉默寡言、任劳任怨的校勘郎“甲字柒伍”。

一坐便是几个时辰,任凭身后的卫士如何巡视,也看不出他那看似假寐的片刻,体内正进行着怎样的吐纳循环。

在整理一部兵家图录时,他又从角落里翻到了一册讲解军中士卒站桩的残本,名为“静桩功”。

这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是为了让新兵蛋子锻炼下盘,站得更稳。

可燕云书却如获至宝。

他无法做出大的动作,却可以在起身取物、或是短暂伫立时,脚下暗暗用力,调整重心,让气血沉于下盘。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文渊阁里的时光仿佛是静止的,但燕云书的身体,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脸色依旧苍白,身形依旧消瘦,但那是一种洗尽铅华的精悍。

原本虚浮的脚步,变得沉稳有力,行走间悄无声息,如狸猫夜行。

那条伤腿,早己不再疼痛。他的五感,变得异常敏锐。

他能听清三十步外卫士换班时,甲叶摩擦的细微声响。

能分辨出空气中不同墨锭研磨出的气味差别。

甚至能通过观察一滴墨在纸上晕开的速度,判断出今日空气的干湿。

过目不忘的本事,让他对身体的每一丝变化都了如指掌,修炼的效果远超常人。

五年。

整整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

燕云书像一株生长在阴暗角落里的植物,沉默地,固执地,将根系深深扎入黑暗,汲取着每一分能够壮大自己的力量。

在一个无人知晓的深夜,当那股温热的气息终于走遍西肢百骸,最终汇入五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时。

他知道,自己进入了...炼脏境。

没有丹药,没有名师,仅凭着两部残缺不全的基础法门,他硬生生把自己推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他缓缓睁开眼,黑暗的斗室在他眼中纤毫毕现。

他吐出一口悠长的浊气,那气息竟如一道微不可察的白线,在空中停留了数息才缓缓散去。

躯壳里的那团火,并未熄灭。

它只是被压缩,被锻打,成了一柄藏于鞘中的利刃,等待着出鞘见血的那一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00g0e-8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