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磕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1章 磕头

 

大年初一,早上第一顿饺子,往往都会包一枚硬币。在传统的说法里,谁吃到这枚硬币,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发大财、走好运。

小时候的我,对这枚硬币充满期待。眼巴巴地盯着那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心中暗暗祈祷。为了找到它,我会一个接一个地往嘴里塞饺子。若是没有吃到硬币,我绝对不肯善罢甘休。

因此,初一早晨的这顿饺子,我通常都会吃得过饱,甚至到了吃撑的程度。

吃完饺子,天刚蒙蒙亮。真正的考验,才算开始。

穿上新衣服出门,准备开始走街串巷,围着全村磕头拜年了。

说心里话,就我个人而言,不是很期待这个时刻。总感觉有点老封建。

拜年祝福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下跪磕头呢?

转村磕头是有规矩的。首先要去同姓家族里长辈家中磕头。比如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叔叔、婶婶等。

我们家族在村里算是一个大族群。听老一辈人讲,当年是八位爷爷拜把子,一起从黄河对岸迁到了现在的村子,所以我有八对爷爷奶奶。我的亲爷爷排行老三。

只可惜,我的亲爷爷和亲奶奶在我出生之前就都过世了,这也算是我这辈子的一个小小的遗憾。

转完同姓长辈这一圈后,基本上就已经到了早上八点。

然后就是这一大家子的同姓男丁们集合起来,组团去给村子里辈分更高的人磕头。

每次出发的时候,都是浩浩荡荡几十人,那场面极为壮观。大家穿着崭新的衣服,神色肃穆中又带着几分喜庆。年长的长辈们走在前面,沉稳而庄重,年轻的晚辈们紧随其后,朝气蓬勃。

走在路上,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凉意。依稀可以闻到村子里炮竹燃后的火药香,那是一种独特的味道,混合着新年的气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等整个流程走完,差不多都十点了。新衣服新裤子上基本全是土,新年第一天就变得脏兮兮的了。

再之后就是拜祭祖先。

在先人石碑之前,摆好热气腾腾的饺子和贡品,燃起黄纸。黄纸在火焰的舔舐下渐渐化为灰烬,在空中飞腾飘舞。

随后点燃一长串的炮竹,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竹声,在空气中炸裂开来,回荡在整个村庄的上空。

繁琐的仪式完成之后。余下的时间就比较自由了。

喜欢打牌的凑局打牌,喜欢拉呱的凑一起胡侃,说说今年发生的事情,聊聊以后的打算。

那一年,我算是一个小小的中心人物。来来往往的长辈,或多或少都会说起我考上县一中实验班这件事。明显能感觉到老爸面子上有光了。

初二、初三走亲戚。我一般初二去姥姥家,给姥姥、舅舅、舅妈拜年。

我的姥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小时候还经常去姥姥家,长大之后,去的次数越来越少。

眼看着姥姥从黑头发到白头发,再到佝偻着背。每次去都能明显感觉到姥姥的变化。

姥姥是有裹脚的,那一双小小的三寸金莲,让人很难想象姥姥在年轻的时候究竟吃了多少的苦。在那个旧时代,裹脚给女性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好在姥姥的心态一直都很好,无论历经多少风雨,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每次去看望姥姥的时候,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姥姥那亲切的笑容,如同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心中的阴霾。

听舅舅说,姥姥特别爱串门子。每天早上,姥姥早早地就出门了,迈着她那小巧却坚定的步伐,穿梭在邻里之间。到了饭点,姥姥才会慢悠悠地回家。吃完饭后,姥姥又迫不及待地继续去串门子。

我觉得姥姥这样挺好的。

..........

有时候挺感慨的。人这一辈子,真的挺简单,无非四个字:生老病死。不止简单,而且迅速。从哭哭啼啼的来,到两手空空的走,不过一眨眼的功夫。

时至暮年的自已,瘫痪在床,困在这间干净到有些压抑的白色房间静待死亡。不禁失神思考:你说,区区三万天的人生,糊里糊涂走这一遭,到底为了什么?

..........

言归正传。

除了过年那几天,下一个好玩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

童年时期的闹元宵,意味着一场村子南北派的烟火大战。

在我们的村子中间,有一条东西方向的主干路,宛如一把利刃将村子一分为二,由此形成了南派和北派。

每年元宵节的晚上,村子的南派和北派之间便会展开一场令人热血沸腾,却又十分危险的烟火大战。

说出来或许你都不敢相信。我们这两拨人,是直接拿着窜天猴和烟炮,隔着那一条宽阔的马路,激烈“对喷”。

一只手紧紧捏着窜天猴,全神贯注地瞄准对面,另一只手拿着点燃的香,小心翼翼地点燃窜天猴的火信子,只听 “呲溜” 一声,一道火光瞬间窜向对面,紧接着便能听到对面传来一声或惊恐或故作夸张的哀嚎。

来来回回的烟火,异常凶猛。

为了这场烟火大战,我早早的就屯好了弹药。好几大包窜天猴,两捆烟火炮。势必要村子南派那伙人知道我的厉害。

如今想想,当年的我们,玩的是真疯狂。现在的孩子,可没人敢这么玩了。

我和老通都属于北派。老聪严格来说属于南派,但他一直站我们这边。

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某年,我们北派气势如虹,一路猛冲,直接将南派逼到了村口。

在这场激烈的 “战斗” 中,沿途不慎烧毁了一个麦垛,还把沿路一户人家的房子给点着了。那一次,我们没少挨大人们的批评。

即便如此,依然没办法阻止今年的烟花大战。

正月十五,晚上八点。

南北两派,差不多三四十个孩子。

一场烟火大战,一触即发.........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bicc0f-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