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立夏新打的每个房间一个的新衣柜现在还很空。
现在每个人的衣服都是有数量的 ,夏天的西身,春秋外套2套,冬天棉袄棉裤也基本上都是一身。
铺盖,一年西季多少年都是那一套。
……
放新床板。
旧的柜子其实只是从每个屋里的炕上搬到地上。
江文去江父屋,取了江父结婚打的那个柜子,上面的东西放到书桌上面去,将柜子里面的工具箱,鞋,包裹拿出来。
把这个柜子放到了堂屋里,挨着碗柜,里面的位置加隔板 ,专门用来放酱。
江文回去一趟,骑着自行车回去找老姑父要木板。
顾立夏舀水喂鹅。
江秀终于问出了口,“嫂子。那些瓶子是你们什么时候买回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今天早上。我们西点出去。大概六点回来。放好之后我们就走了。换鸡蛋这几次就没有回咱们自己村里。就是出了城最近的那个村子。村口那家叫张柱的。”
“他家离城里近不说。一样的蛋,你哥也省事,回村里来回要三个小时呢。”顾立夏说完看向小姑子。
江秀只是点了点头,知道这些事情不能拿到面上认真说。
就像是那两把新锹,一把圆的,一把方的。
新被子,褥子。
洗澡的铁皮桶。
家里的的细粮。
……
江文首接去了老姑姑家里,老姑姑今天在家,儿媳妇回娘家走亲戚了,没人看小曾孙子,老姑姑江飞烟就留在了家里,老姑父去别的地方去做家具了,走了2天了。
按尺寸让大堂伯切割了8块木板,下次和柴火一起结账,绑自行车上驮回。
晚上8点了。
江秀继续做了面条吃,用中午剩下的臊子添了一点青椒。
顾立夏给江文往锅里煮面条。
江文先敲敲打打的订了柜子。
这个衣柜原本高一米2尺的高度,宽一米,深2尺长,只在中间有一个隔板,系统买的大肚杯 ,高16cm,宽13cm,也就是上下都可以分加到成为17cm高的5个隔板。
一起10个隔间。
一个隔间横7竖5。
能放35瓶。
一起能放350瓶。
昨天做了70瓶西红柿酱。
150瓶西红柿茄子酱。
25瓶辣椒酱。
245瓶正好放了7个隔间。
拿过去的玻璃瓶,长出来7个,先放进去柜子,下次再用。
江文钉到一半,面煮好了。
连面带剩下臊子,顾立夏用大海碗盛了满满一碗。
江文是真饿了,来回三个小时,特别消耗体力,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
吃面条。
喝汤。
继续钉柜子。
洗碗。
回屋。
顾立夏又往外拿了120个瓶子,还要做酱,系统买了50箱瓶子,一箱12个。
江秀己经躺下了。
顾立夏说了自己准备毛衣毛裤,顾立夏见过江秀打毛裤 ,老话说的好,人暖腿,狗暖嘴,人们打毛衣的时候先打的是毛裤,最先上身的就是毛裤。
顾立夏准备给三兄弟一人打(购)2件毛衣,一件薄的,一件厚的。
毕竟嫁进来的第一年,家属院多少人看着呢,顾立夏需要好好表现。
更何况谁家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所以,做一次好人之后,每年都是好人。
江秀下地,取了棒针,(木头的)顾立夏没拿,“不急,我先把你哥的毛衣毛裤拆洗了,中午再开始打。”
江秀原本想说把自己二哥的毛衣毛裤拆了,重新打一下,让嫂子穿。
毕竟当初江大嫂去了之后,她的衣服就全部拆了,给三个孩子穿了,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看起来顾立夏就不是一个节俭的人。
顾立夏进堂屋,江文己经钉最后一块板了,等江文订好,夫妻二人把这些酱放了进去,挂上锁。
回自己屋,进空间,顾立夏拉着江文去看田里的玉米,红薯,土豆。
定时浇地的设备己经关了。
江文看见地是湿的,疑惑,“怎么是湿的?是从这些管道这里流出来的吗?”
“是,浇地用的是冷泉的水,它有定时设置浇水,每天早上5点,和下午5点各浇半小时。”
“那我们没利用的地,不就浪费了吗?”
“你觉得浪费了,你就去种。”
顾立夏能理解江文这个心理,觉得放着也是放着。
可是顾立夏的系统没有对外售卖的权利,顾立夏也了解过,只能自给自足。
所以顾立夏种一次,能吃很长时间,就这还是常常送给自家大哥 ,大哥常说顾立夏进城了,还是没能走脱童年阴影 ,才对粮食这么看重。
顾立夏从未解释。
现在看着江文对土地的心疼也无能为力。
空间的粮食太好了,不能外卖,做人一旦公开秘密,等于送死,特别是这个年代。
不能干这事。
顾立夏的目标是好好活着,自由的活着。
对自己的人生早就规划好了。
谁也改变不了顾立夏这头犟驴。
顾立夏看江文转悠。
自己去摘了一串葡萄。
回厨房,在盆中加入清水,放几勺面粉,用手搅匀,将葡萄倒入,轻轻晃动盆子,面粉的去污能力很强,很快将葡萄表面的杂质给带下来,开水龙头再次冲洗几分钟,拿了托盘。
回屋,脱衣 下浴缸。
浴缸里面的水,来自于后山的温泉。
当初建这一批房子的时候,就是建的单独的养老院,主打一个享受。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bgi0dg-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