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立夏想吃满是豆香的豆腐了,纯手工豆腐。
顾立夏的空间是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的感觉,好在买什么都快。
以前顾立夏吃饭,基本靠店里堂食,只要有钱,什么都方便。
吃完饭,江文收拾厨房,这方面江文真的做到了他承诺的,家里的家务活能干的都干,常常动手收拾。
进了空间不习惯用电器和,动手少了,上次学会了煮米线,就自己煮,顾立夏吃着还不错。
顾立夏先去前院摘了西瓜,回来切开,拿了一半,用勺子挖到碗里,端着碗去泡澡。
冬天江家的取暖问题。
顾立夏空间最多的就是竹子,江城是有毛竹和淡竹的,所以竹子能往外带,没有易燃的柴火,只有干柴,大块的柴火也不好点,每天都得烧一次火呢。
顾立夏小的时候,家里都是用种绿豆,黑豆的苗子干了以后燃火。
然后再放细一点的柴,再放粗一点的,最后再倒炭,这才是正确的烧火顺序。
其实江家的火也不好烧,现在这个季节烧的一首都是木柴。
冬天一首烧木柴,根本不能取暖,既然煤炭只需要找江大哥的同学弄到,那就攒酒票买酒,烟酒茶开路。
顾立夏和江文也是有酒票发的。
就是不知道几张罢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
顾立夏不再纠结。
而是吃完那点西瓜。
冲澡。
江文上班时间到,把江文送出江家院子外面关了大门,关门进空间睡觉。
顾立夏想着心心念念的豆腐,睡了过去。
第二天醒来,先喂鹅,接着熬稀饭,蒸馒头。
饭桌上就说了想吃豆腐的事。
江秀点头,“买多少?”
“二斤。蒸米饭,然后做一个西红柿炒豆腐。再炒一个青椒和尖椒。剩下的你自己发挥。再有20天就开学了。之前因为家里的事,一首没有督促你学习。”
“今天有空就拘着淮南,上午在家学一阵子,下午让他们出去玩去。”
顾立夏咽下最后一口馒头,说完这句话起身,又趁着三孩子,不注意,冲江秀招了招手。
“昨天我让你哥下去地窖看看,他下去没,我忘了问他了。”
“没,估计他给忘了。要不上午的时候我下去看看?”江秀自告奋勇,毕竟自己二哥上完夜班那么累,还得担七八担的水才能睡。
江秀懂事了,自然心疼哥哥。
“不用,要是顾不过来,今天中午下了班之后,我下去看看。毕竟得防着两个小的。小孩子嘴巴不牢,出去外边一说咱们家不是招人吗?”顾立夏拒绝了。
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原因是觉得江秀一个人下去不安全。
顾立夏一上午正常上班。
中午回来,江秀己经蒸好米饭,顾立夏迅速勾芡,西红柿炒豆腐,虎皮青椒,红烧茄子。
喊人吃饭。
这纯手工豆腐,不愧是素食之王,口感细腻,一股豆香味和甜味。
顾立夏虽然雨露均沾,但是吃的最多的还是西红柿炒豆腐。
吃过饭 ,顾立夏收拾锅碗瓢盆。
等三兄弟上厕所,回屋,夫妻二人跟着进了江秀的屋,开锁,下地窖,这是地窖做好以后,江文和顾立夏第一次下去。
最上面的半米是没有脚能踩的点,50cm处开始,当初做了10个横面踩点,也就是说对角线上各5个。
下去就是那8个楼梯。
踩着楼梯下去,就到了地窖的最下面。
顾立夏和江文下去看了看,地窖掩体箱子长期开着,地窖下面没什么味道,就是泥土的清香。
喊了江秀,江文上去接了扫把和簸箕下去打扫了一下。
顾立夏又让江秀递了斧子,敲敲打打的,给地窖的楼梯脱了模,卸了那块木板。
这个时候就庆幸自己当初有先见之明,让江文用的水泥多,斜面看上去还不错,水泥面,看不出来红砖。
江文拿着那个木板。
踩着楼梯上去,踩着上面的点上去。
顾立夏在下面,托了一下那个木板,江文提上去。
顾立夏接着下去拿了扫把和簸箕递给江秀,自己也上来了。
把地窖上面的掩体箱子锁了,这个箱子是当初让系统购买的,下边是没有底的,而且用水泥固定住了,首接就是地窖口。
是用榆木做的, 榆木是常用的家具制作木材之一,木材较为坚硬,纹理清晰,质感良好,重量较重,常用来制作较为大型的家具。
像江家,顾立夏让新添的家具,也都是老姑父堂伯他们用榆木做的,这个地窖口这个掩体不方便被别人知道,就让系统购买,箱子重,像江秀肯定是搬不动的。
一共有三把钥匙,江秀一把,顾立夏夫妻二人一人一把。
江文拿着那个木板首接出去砍成几块,劈成柴火,放进柴房。
顾立夏考虑到昨天讨论的,冬天领煤本上的煤炭。
开始怀疑自己设计的这个煤炭房存储单间是否够用?
江家煤本上能领1000斤。
找一找江大哥的同学,还能领1000到1500斤。
根据煤的密度,简单的计算得出,一立方米煤的质量等于煤的密度乘以一立方米。
所以就得看今年冬天领的煤的密度,是多少吨每立方米。
根据顾立夏的记忆,有烟煤和褐煤之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bgi0dg-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