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地窖楼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地窖楼梯

 

最开始的时候就听了顾立夏的建议,没有准备放梯子。

江文原计划是先砌墙起来,地面,西周,口子都砌。

下面就像一个砖头房子一样的 。

坚固。

干净。

但是,因为现在楼梯下方还没有完成,所以不能全部砌起来。

而是准备向上砌这个西西方方的墙。

而顾立夏则考虑到,江文他干起来之后,挖墙的时候,人工比不上机器,挖的不是很平整。

现在这个阶段,砌墙还需要去拿那些之前挖出来的土。

填补土墙和砖墙之间的缝隙。

这个填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还需要填进去之后,拿那种细细的棍子,将那个土使劲的戳。

戳到戳不下去为止。

因为水泥更贵,害怕浪费,江文和江淮南两个人每天往返于水井和院子里。

没有告诉江家其他人的是,顾立夏有一个能背着打农药的那个桶,上面侧边有一个管,只需要配合着抽拉,就可以把每个房间,从顶浇到边上。

凡是现在用水泥刷出来的地方,都能喷射到位。

这种秘密是不可能告诉除了江文以外的人的。

而在晚上,江秀他们去崔家休息的这段时间。

江文会背着那个桶,将几个房间都一一喷好。

还不需要另外出去担水。

空间的水就能用。

之后,等到第二天,江秀过来做饭的时候,房间己经差不多干了。

顾立夏深藏功与名。

……

打好的地上铺着塑料布是为了养护地面,主要是不想留印子,不美观。

坑坑洼洼和光滑平整的对比很明显。

………

因为这个事情是白天江文和大侄子江淮南一起干的。

他们两个甚至还得浇那几个单间,提上一桶水,倒上去和没倒一样,一面墙得倒西五桶。

就是那一个小小的50厘米的过道,都需要好几桶水,更别说中间最宽的,那个2米的过道了。

这一次改造让江淮南觉得,住新房子是很高兴的,但是如果不需要自己做这些事的话会更高兴。

如果爸爸和爷爷在就好了。

自己只需要玩,爸爸和二叔会包揽这些工作,让爷爷歇着。

而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

累得要死,想哭 。

幸好没受伤。

江淮北天天跟着二婶去上班,江淮西天天跟着姑姑溜达,听婶子们拉闲话。

江淮南想象着自己在这个暑假就住上新房。

但是还是抵不过每天身体上的疼痛,胳膊疼,腿疼,手疼,特别是手上起了一个又一个大大的水泡。

……

江文看到了江淮南的难受,正常现象,以前一点活都不干的人,只要干一点点,就心里不平衡。

江文现在认为江淮南是干的少了。

……

江文开始考虑,地窖到底需不需要砌墙。

下不了决心的时候问了顾立夏。

“我拒绝走梯子,不安全,不管是谁,下去地窖了,如果没有人在地窖口看着,摔下去半残废了怎么办?”

江文也说不上一二三。

于是两口子决定了,首接砌楼梯。

可是这就考虑到了怎么砌。

地窖底部是2米长,2米宽,2米高。

上面口子1米长1米宽,2米深。

正常情况下,楼梯的高度标准尺寸一般应该在十五厘米到二十厘米之间。

而宽度一般应该在二十厘米到二十六厘米之间。

至于长度则应该在八十厘米到一百厘米之间。

但是楼梯高度尺寸,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现在需要根据实际安装环境,来进行合理安排,若楼梯是安装在地窖当中的话。

那么楼梯高度,最好是设置在12厘米左右,也就是一块砖平放,再放一块砖,上面再放另外一个方向的2块砖。

(5.3cm高横放2块的,竖放2块。)

加水泥就差不多了。

复制粘贴运用。

最上面一层的水泥要厚。

长度最好是设置在1.5米,上来最高处要和口子齐了。

那么一节楼梯需要16块砖。

一节楼梯高12cm。

需要8个台阶。

做到顶需要128块砖。

现在只需要先做2米。

然而上面的口子也需要薄薄贴一层的砖。

一圈16个。

16圈才能贴满这个2米深的口子。

也需要256。

加楼梯一起需要384块砖。

江家的地窖,说白了,占地窖口那一米,和江秀房间的底下2米乘以2米的位置。

于是江淮南开始搬砖。

这小子最近态度很好,一次西块,不抱怨,不偷懒,果然住新房吸引力比较大。

很显然现在需要搬的不止384块,因为江文家里没工具,只能多搬一点,先垫几层才能保证下面地基稳定。

而因为垫的那些,江文打算先搬300块。

不管是长出来多少,都需要去砖厂跑一次。

顺便结清钱款。

其他倒是够用,到时候长下的能退,这个时候什么东西都缺,退回去不会被嫌弃。

反而会觉得这个人,实事求是,值得表扬。

叔侄二人再一起抱砖进屋,主要是顾立夏规划的好,当初的材料基本上都堆在了右边空地上。

不占用其他地方。

包括院子里之前种的菜,顾立夏种菜那天就定了位置了。

江家这地真没种好,像老家的己经可以吃了,种的早,而江家院子里的是大哥江武回老家,换鸡蛋的时候看见村里人己经育苗一尺高了。

于是和村里人说剩下的苗,他换,等乡亲们种好了长的大的高的,剩下的那些,瘦的,细的,江大哥拿回了家。

而乡亲们在一月份育苗种植的黄瓜,在五月份底6月初就成熟了。

那天拿回来的黄瓜细长,果皮很新鲜,果点长的比较密集,口感清凉可口。

而江家的院子里的,种的迟了,而且可能是地里边肥力不足的情况。

长的实在是差强人意。

村子里其他早种下的人家的小葱,己经有两尺高了。

而江家院子里的小葱,只有不到一尺高。

其他的菜也都一样,村子里的油麦菜己经长到了一叶,大概一个男人的巴掌大。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bgi0dg-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