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殊途同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1章 、殊途同归

 

圣人言:“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感情冲动之时,然而这种冲动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倘若过度冲动,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会造成伤害。尤其是我们这些修炼之人,更应如此。至于如何才能做到控制情绪,这就需要平日多多培养“浩然正气”。正气充足,方能邪不压正。这便是我常言的儒仙之特点。

望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禁回想起当时与师父探讨儒仙时的对话。继而,我又联想到“浩然正气”的修炼。《大学》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修身必诚其意。”想到此处,我联想到自己的情况,竟隐隐约约有相合之处,二者相同之处皆在于炼心。

孟子也曾言,“要培养浩然正气,让自己义正词严、刚正不阿,进而神气旺盛、气贯天地。这便是地道的修炼了!”我心中念及此,顿时惊叹不己。他们不仅是儒家的先觉者,更是修真的先驱,由儒入仙,可谓真正的儒仙。

原来,文人在读书、写字、作画、演奏音乐的过程中,竟也能进入一种无意识的练功状态,将意念全然集中于书、字、画、音乐之上,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与道家静坐进入虚无之境并无二致。这种修炼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艺术创作能力,还可摄生养气,最终实现天人合一。

儒家修炼以“炼心”为核心,着重于道德的净化与涵养,将“修身”视为“用世”“治世”的根基,强调在“用世”“治世”的实践中进行“修身”,把“用世”看作“修身”的积累,或者说是“修身”的一次飞跃。

以“修身”为根本,使“修身”“治学”和“用世”三者相互统一,便能达到修炼的最高境界。

相较而言,佛道修真者将自己封闭起来,每日苦思冥想,容易出现偏差,而儒家的修真则是顺应自然、水到渠成。

浩然正气更着重强调的是如何修炼内心,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细细回味着夫子话语中的精微含义:“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能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能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能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而这确实是培养真善美浩然正气的最佳途径。

师父传授给我的儒家气功共有五层,分别为:“诚意”“正心”“修德”“仁爱”“至善”。儒家尤为注重道德修养,认为唯有做到关爱他人、珍视生命乃至热爱世间万物,方能达天和谐的境界,即“至善”。为了达成这一做人的目标,需不断修炼自身德行,克制不正当的欲望,让自己的言行符合当时的礼法道德。

儒家同样追求强身健体,只是将修心置于首位,不像佛家和道家那般极为强调个人身体的超凡能力。我们通过道德修养,让自己处于义正词严、气吞天地的精神状态,进而使自身的精气神保持旺盛。

而儒家的修养,归根结底是要外显于自身之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浅陋者仅能做到修身、齐家,修养高深者则能够治国、平天下。国富民安是儒家终生追求的人生目标,也是儒家苦心修炼的成果。

虽然有不少官员贪赃枉法,但大多数官员还是为黎民百姓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由于众多儒士付出的艰辛努力,才有了天朝如今的盛况。

修真仿若种花,道家种下的种子绽放出的花朵是“神丹”,佛家培育出的成果是“佛心”,而儒家所孕育出的则应是“儒功”。

儒学的核心为“仁学”。仁学即“仁爱通和之学”,它涵盖爱、生、通三大原则。“仁学”以爱为基调,以生为目标,以通为方法。其中,“爱”的原则表现为惠及他人、利于他人以及尊重他人;“生”的原则体现为保护生命与生态;“通”的原则表现为人际、族际之间的广泛交流。只有践行“仁”,方能最终达成天下一家、天人一体、通畅无阻、世界大同的境界。

爱、生、通这三大原则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于人与草木、花鸟、鱼虫、山川的关系。只要怀揣着爱的心意、生的意愿,就能收获通的成果,即能够实现与元气的沟通、神丹的交换。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汲取天地之精华、山川之灵气,最终达到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辉的至高境界。

儒家秉持入世修行的理念,倡导“达则兼济天下”,将一片赤诚丹心奉献给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若有人呕心沥血、潜心修养三十载,且毫无罪孽,便会在不知不觉间,将大半先天真气转移至身边常用的铁器之上,诸如铁尺、铁笔、铁杖之类。

这些铁器流传下来,受万民景仰,被称为“丹心铁”。其上不仅凝聚着大量先天真气,更承载着黎民百姓寄托的佛心。

南宋时期,金兀术率领五十万兵马跨过黄河,首逼长江。康王赵构情急之下降下圣旨,命令各州各府起兵勤王。天下百姓得知消息后群情激奋,纷纷奋不顾身地投奔岳飞元帅。

当时有六位大儒不甘落后,商议决定成立大儒会,竭尽所能帮助岳飞。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每人献出一半功力,凝聚在一把铁尺之上,随后将这把铁尺交给岳飞。

岳飞自身修为本就极高,得到铁尺助力后功力更是大增,这才有了后来兵发牛头山、大破金兀术的壮举,建立了一代不朽功勋。

可惜岳飞后来遭奸臣嫉妒,康王降旨将他杀害于风波亭。以他当时的功力,若想逃走,谁能阻拦?但他为了全忠尽义,毅然选择慷慨赴死。

在风波亭前,岳飞将全身功力输回那把铁尺,交给前来与他见最后一面的礼部尚书黄天赐。黄天赐本就是大儒会的成员之一,那把铁尺后来被供奉在大儒会的总堂。

大儒会经过商议决定:六位成员各自执掌一门。除孔家一门实行世代相传外,其余各门需自行寻觅传人,且要求必须一脉单传,每一代各门推选一人加入大儒会。入会者需先宣誓要为天下百姓鞠躬尽瘁,同时将自身功力的五分之一贡献出来,统一注入铁尺之中。一旦天下陷入危急、生灵涂炭,便将铁尺交予一位高人,让其统领百姓,力挽狂澜,拯救中华于危难之际。

后来,那把铁尺交到了文天祥手中。文天祥从一介文弱书生摇身一变,成为了受天下人景仰的抗元英雄。他一生十六次化险为夷,全仰仗铁尺之功。他曾留下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并将铁尺命名为“汗青丹心尺”。

后来,元庭出动三十六位修为达数百年的大魔头,布下九宫八卦阵,围攻了七天七夜才将文天祥击伤,又追击了十八天才将昏迷的他擒获。只是“汗青丹心尺”己被他送回了大儒会。融入岳飞和文大人的一番心血后,“汗青丹心尺”凝聚了不下千年的功力以及数以千万的佛心。

这把铁尺外观平平无奇,着实让人难以想象它是一把历经数百年、左右人间风云变幻的神尺,更难以察觉它竟蕴含着上千年的功力以及数以千万计的佛心。其内部的真气和佛心己被儒家六派合力封印。若想解开此封印,必须集齐六派的独门口诀才行。至于每一届六派的代表是谁,就连儒家自己也不清楚。

而我,因修心不足引发心魔,从而滋生出无穷杀机,最终惊动了罗睺的神格,才让我及时清醒过来,然而却己为时己晚。此前,看着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心中郁闷至极,却无处发泄。好在遇到了瑶姬她们三人,否则我恐怕就要郁结自燃而亡了。看来日后我得加紧修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入夜之后,我体内上、中、下三个丹田的各类能量总算平静下来,达成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我终于能松口气了。

经过一天的调养,我默默查看了一下当下的状况,不禁暗自咋舌。我己然突破了解道的境界,迈入了悟道之心的门槛,当真是因祸得福。怪不得我清醒之后,还会和她们三个女孩这般肆意疯狂。如今细细想来,应当是我刚进入这一境界时的不适应症状所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aeedba-2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