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比啥输啥(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4章 比啥输啥(中)

 

李玦没法子,只能重新上了马,他尽量小心地放慢了速度,在那些制造障碍的器物间穿行着。

他只在小时候做过这样的训练,好些年没这么骑过了,几次都差点摔下马。更要命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他每次越过或绕过障碍时缰绳勒得太,这马都要突然扬一下前蹄。

要是前蹄高扬也就罢了,那样的话便是马匹受惊了。可偏偏就是那么只有人腿高的一下子,又继续依照他的指令向前,这就好像是他的骑术不好似的。

华靖离看了夏明嫣一眼,又转过头来,继续含笑望着场中的李玦,低声道:“这是下了什么东西了?”

“一点蛊粉,我很有分寸的。”夏明嫣一语双关地道。

这样的分量,既摔不着李玦,不给他装可怜的机会,还能让他出手。不过,他本身骑术就不佳,她只是放大了他的缺点罢了。

之前热闹闹得大,周围大户人家出门采买的下人已经把消息传了回去,现在在这儿围观的可不止这附近的百姓、商贩和茶客、食客了,还有这些人家的公子、姑娘们。

尤其是那些姑娘们,不方便跟这些人挤着看热闹,便找了视野好的地方停了马车,就在马车里看。

这些个姑娘原是对李玦抱有很高的期待的,尤其是她们平日里也是书馆的常客,她们听惯了才子一时受挫,之后重整旗鼓、大展宏图的话本子。

这些日子李玦事事不顺,吕家的事更是人尽皆知,别看李玦在外面有孩子了,可在这些高门贵女的眼里,外室和外室之子都不过是个玩意儿,她们并没有放在心上。

要是李玦要是能得到华靖离的认可,能去北疆,她们都要为李玦正名了。要是华靖离没有公正地对待他,她们还要为他出头呢。

其他看热闹的各怀心思,他们想看到的不是李玦是否能够如愿以偿,而是李玦要是都能去北疆,他们是不是也能送些子弟过去。

就算不行,这端侯府得了这样的机会,要是华靖离一个人点头没用,要是李玦真去了北疆,就说明圣上也点头了……那是不是意味着,端侯府要翻身了?

这可是个大消息,华靖离在北疆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北疆王”,而当年的老端侯是被称为“南疆王”的。

要是李玦真让端侯府翻了身,将来收拢旧部,就算不能重新拥有“南疆王”那般的势力,也是能有一方天地的,他们这些人家也得跟着动起来,至少不能再拜华靖离一个码头了,可是现在……

“骑个马都骑成这样,这还怎么去北疆?”

“不是说北疆战事平息了么?接下来就是跟祁笛谈判还有修整工事和城池、抚慰百姓的事,再有就是清点、统计,也用不着这些吧。非要说能碰上,我看,机会也不大。”

“那是你没打过仗,我年轻的时候可是跟着华侯的祖父去过北疆的,诶,你看什么看?我就是个负责记录粮草数量的……你是不知道,这里面好些事儿,马掌铁都要磨坏几块的。”

仗打起来的时候,要把各种东西运过去,打完了,得把剩下的送到附近的城池或守军那里存亡,各种来往交接,只是没有之前凶险,却并不轻松。

来回走动费自己的脚,也费马,这要是骑术不精,这中间摔了、伤了,你的活儿可未必就有别人替你,很多时候带着伤也得继续把事儿办完。

这倒也罢了,北疆地形多变,万一骑马出营之后出了问题,那地广人稀的地方,说不好几天都没人发现你,遇上狼群,弄不好连命都丢了。

这老者绘声绘色地讲着自己当年的经历,还说自己算是寻常人里骑马比较好的,到了那地方都是适应了一段时间才成的。

“你们是不知道,有一回往回送消息,这大营已经去了别处了,我在后面那个追啊,追了三天四夜,都没合眼。最后我就感觉自己是颠着过去的,还好老马识途。”

“等我找着大营的时候,还是我们头儿把我从马背上摘下来的,都没知觉了。”

有人便质疑道:“你说的这些是真的吗?你从军之前就会骑马?你到哪儿学的?”

这老者不是军户,一看那气质、身形,是通文墨的,这样的很可能是从吏员征兆过去的。

这时候一般人家不养马,自家的都是驴车或骡车,要用马都是从马行租,一般人也不会骑马。

这老者脖子一挺:“这还至于扯谎骗你了?你去城南坊市打听打听去,我爹和我岳丈家里都是马商,我那时还要帮着赶马、送马呢,哪里就不会骑了?”

“可是这给人送马骑一骑,还有在城郊骑一骑,跟在那北疆完全不一样。我说句不雅的话,在那地方,不用三天四夜,就是骑上半日,你都会觉得自己的心肝肺啊、肚子里的肠肠肚肚都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都往嗓子眼儿里跑呢!”

这一听便是真去过北疆的了,围观的人里也有年纪大了从军中下来的,纷纷给他作证。

在元京附近骑算什么,就算是林子里的地也是平的,那些山林地要么是黄庄占着,要么是谁家的,一般人骑马根本进不去。

这些人说得畅快,等议论得差不多了,才发现就连华靖离和夏明嫣都在看他们这边,华靖离还让郭林给这老者送了五十两银子。

这些话不用刻意引申,就已经给李玦的情况非常符合了,这李玦的骑术很可能都比不了这老者年轻的时候,这样的去了北疆怕是……

接着李玦又展示了自己投掷、算学的能力,也就是算学还算不错,可去北疆统计粮饷军械,不是找个帐篷坐在那儿就完了的,真就是得东奔西跑。

这便罢了,郭林给李玦出了道考题:“打仗时,尽管各项统计都是尽心尽力做的,可难免也有对不上数儿的时候。可这仗打完了,作为监粮之人,你发现了这些问题,对方却拒不承认,你待如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acig0f-3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