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容心里可是恨极了,这三人论美貌出身,无一比她强。
尤其是那韦仪萍,昔日一副狗模样,还历历在目,哪里蕙质兰心了。
凭什么受封贵人,还和她一样都有封号。
兰贵人,这封号与名字没有重合,明摆着很重视她。
李丽容紧紧握住了拳头,恨得牙痒痒,还是按下了嫉妒之心。
只是,昨夜受波及的尚有云霞宫的温贵嫔,但张红妧又是张太后的侄女,与这便一向是不睦的。董太后自然也没必要装好人给他册封。
这点张红妧也清楚,她也不在乎这么一点分量的册封。
只求平安,无事即可。
只是众人未想到,董太后紧跟着又道,“先前云霞宫未有主位,尊卑不明,这才有了昨夜风波,哀家今日便言明,往后温贵嫔便是云霞宫的一宫之主。”
张红妧猛地抬起头来,连忙下跪谢恩。
如此一来,虽未有升她的位份,却也给了明确的主位,也算是给了补偿。
倒比封个昭仪妃位,让众人服气,令人顺心多了。
但她不是什么很聪明的人,不明白董太后这番心思,到底是真诚还是假意?
但不论如何,既给了主位,董嘉茹又被贬为贵人,往后云霞宫里才算是太平了。
叶姳玉又说了几句自责的场面话,早会也便该结束了。
却不想董太后,左手猛然握紧了桌案,冷言说道:“昭贵妃是有罪,还是失察之罪。”
叶姳玉一凛,双目轻轻挑起,不知董太后何意。
众妃眼神闪烁,以为太后是要敲打贵妃,杨云淑和李长盈也有一副看好戏的姿态。
她们早前受过贵妃敲打,安帝又不怎么喜欢她们,倒与贵妃这个曾经的发妻举案齐眉,她们是功臣之女,也不是没有一点怨气。
只听太后冷冷说道:“自古百善孝为先,至亲离世守孝三年,是千年不变的规矩。可如今却有个不孝的漏网之鱼混进了宫里!”
此话一出,在场妃嫔无不闻言变色,叶姳玉的目光速速扫过在场众人,那漏网之鱼正神情紧绷混乱无措。
她己知此人是谁,在太后言明之前连忙下跪。
“请母后息怒!此乃臣妾失察之过,守孝虽要三年,但亦有百日内成婚的规矩。”
不想,此话更是激怒了董太后,她猛然起身,扫过殿内妃嫔。
“民间虽有百日婚,可宫中并无此例!她此等行径,有违孝道,更是败坏风气,毫无羞耻之心。幸亏此女尚未侍寝,不然哀家定要赐死不可!免得传出去,坏了皇上的名声!”
眼见董太后如此震怒,群妃纷纷起身下跪,请求太后息怒。
董太后一步步上前走来,目光如炬,忽而怒喝一声。
“到底是谁?还不自己认罪!”
一时之间,殿内寂静无声,未有侍寝者无非就寥寥几人,她们彼此相望,神情无措,却也坦荡。
唯有一人被这一喝完全给吓住了,愣了好久,才叩首认罪。
她面色惨白,声音细弱,“嫔妾知罪,还请太后娘娘责罚。”
闻声望去,原来她竟是杨淑妃的表妹,沈才人,沈妙元。
叶姳玉也才明白,当日为何举荐她头个侍寝,她反倒以身子不适推脱。
她自知戴孝在身,恐怕也是心有芥蒂。
“太后娘娘,但先听臣妾一言。”
杨云淑按住惊恐的内心,言辞恳切。
董太后的目光冷冷,朝她看去,却见她丝毫不慌。
“沈才人绝非有心隐瞒,她入宫之前并不知祖母己油尽灯枯,何况沈老夫人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消息传递迟缓,待到京城之时,沈氏己册封为才人。我等也是近日才知此事,望太后娘娘明鉴。”
叶姳玉亦不忍见沈妙元受难,“臣妾可以作证,自入宫以来,沈才人屡屡称病,推辞侍寝,可见其心中有所顾忌,非是无耻之人。恳请太后娘娘宽宏大量,网开一面。”
董太后闻言目光所及二人,最终,在杨淑妃脸上停留了片刻,似有深意叹了声气。
不论如何,当初能够加封皇后,全靠淑妃的父亲杨丞相。
能算计张氏那个女人也靠着叶姳玉。
既然这二人求了情,自己也不好再在动怒,更别说惩戒。
“既然事出有因,沈才人你三年之内,不得侍寝不得晋升。”
如此,也算不得惩处。
沈妙元如蒙大赦连连叩头,“嫔妾谢太后娘娘宽恕之恩。”
叶姳玉暗暗松了口气,到底还是看在杨丞相的份上,看在淑妃的情面上。
只是不经意之间,她与淑妃西目相接,却见对方眼神疑惑复杂,令人看的不寒而栗,心中不免泛起了一阵波澜。
这眼神到底是何意?难道是?
她还来不及细想,董太后遣散了众人。众人都己如坐针毡,连忙起身而去。
但她屁股还没坐起来,被一阵的目光紧紧的盯住。
“昭贵妃且留下。”
叶姳玉朝董太后看去,她眼神依旧是冷意盎然。
自己只得发出微微的声响,问道,“母后可是还有别的事情要交代臣妾。”
“哼,哀家可不敢交代你,外头都流传你多么的贤明,显然己是个后宫之主吧。”
原是为了外头的流言,她惶恐解释,自己绝对不敢在外散播流言。
董太后哼了一声,“即便是你,那二女之死也与你无关。你就是想为自己证明清白,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哀家见不得有人装神弄鬼。”
虽然安帝说不要惊动两宫太后,但叶姳玉清楚这是瞒不住的。
想也不用想,自然是董嘉茹将那夜发生之事一一告知。
她半真半假地说了番辩解的话,总归就是一开始是真被三清铃吓到了。
因为两名秀女同日而死,自己实在惶惶不安。
但察觉到钱氏的反应异常,以及同张悦儿并非亲生母女,便觉得张悦儿死因有疑。
所以,夜里才做了场戏,逼钱氏说了实话。
解释一番之后,又是声情并茂,此举的确是为了化解外的流言,但张悦儿之死绝非这么简单。
张氏夫妇绝对是受人所迫,这才要逼死女儿。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aa0hbe-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