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嘉茹咬了咬唇,不甘心地反驳,“姐姐应该知道,皇后之位本该是我的。皇上念及旧情,才封你为贤贵妃,你可不要得意忘形了。不如思量思量,如何讨好将来的皇后娘娘。”
听她越说越得意,叶姳玉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只觉得这女子多年来毫无长进,依然犹如蠢妇。
“皇后之位非德才兼备之人不能胜任。皇上自有明断,岂是你我能够置喙的?”
董嘉茹被这话噎了一下,脸色微变,仍旧继续言语讽刺,仿佛听不懂人话一般。
“姐姐倒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已德行不佳,不配为后。”
叶姳玉嗤笑一声,“董妃,此刻我不旦是王妃,还是当今圣上亲封的贵妃娘娘,处置王府里一个不知礼数的侧妃,即便宫里的圣母皇太后知道了,她也纠不出错来。”
她虽仅被册封为贵妃,但气势如虹,亦如一国之母皇后风范。
董嘉茹被这气势所慑,心中一阵慌乱,没想到她能如此直接地回击。
一时涨红了脸,却又不知如何反驳,只得仍强撑着面子,留下一个胜券在握的笑意。
“也罢,你也得意不了几天。”她说罢拂袖离去,毫无礼数可言。
这不过是第一出,叶姳玉却已觉得精疲力尽。
她知道这圣旨一下,她便是别人眼中的笑话。
“府里头怎么说我?”
平心紧皱着眉头,她和静心都是从娘家带来的,是信得过的。
她迟疑一下,才道:“不少人在传,皇上念及生母,要册封表妹董妃为皇后,也有聪明人审时度势,在等宫里的新消息。”
董嘉茹眼下已成圣母皇太后的侄女,叶姳玉这个王妃未被立后,府中上下定然以为后位是她的囊中之物。
她会这么嚣张,定然也是这么觉得的。
可惜,眼下这皇后之位非她,也非她。
七日前,先帝暴毙而亡,年不过十八,其母张氏乃是和帝原配皇后,谁想竟以嫡太子之尊登基不过一年,便无子驾崩。
帝位空悬,杨丞相提议,立和帝的庶长子安王为帝,张太后却是不允,更中意远在封地的宁王为帝,宁王生母早逝,只需过继于她即可。
可安王之母,董太妃尚在,届时张太后如何自处。不想朝廷上,杨丞相决不迁就,两边就此僵持不下。
依祖制,皇帝驾崩,庶长子或嫡次子留守京中,不迁往封地,以便应对继位之事,可他们历来是没什么好下场的。
静心有些替她抱不平,“当初皇上有心退让,是娘娘分析利弊,最后一语道破,若是宁王继位,王爷以为自已真能安生吗?与其坐以待毙,何不拼死一搏,这才让皇上下定决心。”
平心听了这话也难免泄气,“您虽没有家世相助,却愿意同生共死。皇上竟然一点没念及您的好......”
她们不明真相,难免以为是安王薄情寡义,叶姳玉急忙打住了她们,“岂可议论皇上!事情没有你们想得那么简单。”
“李将军出手相助,并非无私,是要皇上以后位交换。没有另立皇后,已是皇上顾及旧情。”
她挣扎地说出真相,还有些不得说明的缘由太复杂。
犹记当初,她因女德出众被举荐安王为妃,她父亲终日惶惶不安,托人门路想改嫁宁王,却遭她反对。
安王曾问她,为何不怕,她非是不怕,只是扪心自问,与其去封地苟且偷生,不如尽京中繁华,与夫君同生共死。
听她一席话,安王抱着必赢之心,踏出了安王府。
随后,京中守将李将军以大丧为由封锁城门戒严,使得张太后大惊,不得不依从杨丞相,立安王为帝。
再立两宫皇太后,生母董氏,立为圣母皇太后,嫡母张氏,立为母后皇太后。
紧接着,该是立后事宜。
叶姳玉心中五味杂陈,她是生育长子的原配发妻,皇后之位竟然不是她。
她轻轻抚摸着手中的圣旨,这个结果她早有准备,只是在闻得圣旨的那一刹那,还是不敢相信。
他曾经答应过她,会尽力而为。
霎时,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冷冷一笑。
“你们替我做一件事,将董妃是皇后人选之事传出去,要京城上下人尽皆知。”
她既为贵妃,那谁也别想做这个皇后,就看他们几方之间如何博弈了。
董嘉茹,你既对我不敬,就别怪我祸水东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aa0hbe-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